“農閑”茶農不閑
日前,該縣質量與安全培訓大會上,中國茶葉研究所副所長阮建云、農業部茶葉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常務副主任劉新等來自國內外茶葉界的專家學者,為茶葉種植基地大戶、茶葉合作社負責人、試驗站示范縣團隊成員、茶企質管員等傳授烏龍茶質量與安全控制技術。會后,200多名參會人員,還參加了良好茶園操作規范現場會,學習生態茶園建設、綠色防控、機械化農耕技術等知識。
去年秋茶上市后,茶園“過冬”,但茶農農閑而人不閑。感德鎮老固、祥華鄉仙踏石、藍田鄉福頂巖等茶業合作社秋茶后著手引導茶農們開始對茶園土壤深耕,將表土、雜草及落葉翻入地下層,給茶園追施基肥,適當修理,鋪蓋稻草,讓茶樹“溫暖”過冬。同時,抓住消滅越冬蟲源的有利時機,除草清園,摘除越冬卵塊和蟲蛹,剪除病枝病葉并將其集中燒毀,消滅蟲源。
“‘冬閑’時節,制茶工藝大師們忙帶徒授課,感德、西坪、祥華、藍田等產茶鄉鎮爭相開設‘茶課’。”該縣農茶局茶葉站站長楊文儷介紹,茶農放下茶簍拿起茶書進學堂成春節茶鄉新時尚。
開春后,安溪茶葉協會省外分會會長、茶商紛紛回鄉,上茶山進茶園,參與茶園大生態、小生態建設。安溪茶葉協會河北分會會長張碧元返鄉已半月,他坦言,不僅要銷售茶葉,更要及時帶回消費者的回饋信息,作為推手,以“銷區”來影響帶動“產區”,推動茶園精細化耕作,引導更多茶農建設生態茶園,從提高茶葉品質增加收入。
遍施生態綠肥
從2月底開始,安溪縣虎邱鎮雙格村高建發茶莊園里油菜花熱烈盛開,吸引廈漳泉等周邊市民踏入生態有機茶園賞花,然而花期未過,高建發茶莊園董事長高碰來就安排工人將油菜花連根拔起,“種花不為賞花”讓游客深感遺憾。
“油菜花花期未過,尚未長油菜籽的時候營養物最多。”高碰來介紹,去年冬季,他們利用循環農業,投入10多萬元在茶園套種150畝油菜花,這些油菜花鋪在鐵觀音茶樹下,將成為茶園最好的有機肥料,“今年茶葉品質將大不一樣”。
楊文儷介紹,秋茶采摘后茶樹過冬,進入“休眠”狀態,種上油菜花正好在冬季為茶樹遮擋寒風,防霜防凍,不僅如此,還為茶園提供有機肥,是最好的保護、改良土壤方法之一。
在安溪縣感德、藍田等鄉鎮,茶農們在茶園里套種春大豆,茶農們介紹:“花期過后收割,連桿帶葉埋入土壤,那可是絕好的綠肥!”
據安溪縣感德鎮農技站站長裴傳枝介紹,大豆可以產生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增加土壤肥力,茶園里套種大豆可少下或不下氮肥。在開花期再將大豆深埋,給土壤增加肥厚的養分,有效提高茶園土壤有機質含量、改良土壤,全面提高土壤肥力水平,促進茶樹健康生長,茶葉品質提升。
在安溪縣,茶農們“種花不賞花”“種豆不得豆”。茶農們紛紛表示,放心茶,從放心農資開始;品質茶,從茶園基礎管理做起。
春耕備耕時節,安溪縣供銷合作社充分發揮農資流通主渠道作用,通過廠商聯儲、商商聯儲、內部聯儲等聯儲方式,備足農資貨源,儲備農資21991噸,陸續配送到全縣400多個經營網點,經過“農資監管與物流追蹤平臺”銷售到茶農手中,確保農民用上“放心肥”、“放心藥”。
同時,該縣農茶局執法人員深入農資經營網點及部分茶園茶山,檢查茶農農藥使用情況,并到各產茶鄉鎮舉辦“放心農資下鄉進村”活動。農技專家們悉心指導茶農如何鑒別真假農資,還接受種子、茶葉、農技、畜牧、土肥等方面的咨詢,為茶農送上豐盛的“科技食糧”。
持續推進治綠
在譽豐國心茶葉基地里,360度旋轉高清攝像頭對茶園管護、施肥、采摘等實施全天候、全方位監控;廠房里,一個個高清探頭有序排列,不留死角監控茶葉制作過程的一舉一動;登錄該公司網站,實時錄像映入眼簾,保證每一粒茶葉都是嚴格按照標準生產加工。公司負責人黃清平介紹,“全程陽光”讓消費者放心飲用,更重要的是向消費者展示良好的生態環境。
生態綠色,正成為茶企的營銷利器。去年以來,在莆永高速兩側茶山營造100多公里林帶,開展大規模的茶園補植套種,并實施茶園生態管理12900畝,不僅是茶企、合作社,普通茶農也轉變茶園管理理念,在茶園梯壁留草、種黃花菜、種樹造片林等措施持續推進治綠,繪就“漫山遍野茶園綠滿眶”的春天景色。
與此同時,安溪還每年實施百座茶山退茶還林,不僅為提高茶葉品質,還增加土地收益。該縣農茶局農技站站長杜榮洲介紹,2014年退茶3000畝,建設生態茶園9670畝。今年,還將退茶3000畝,改變“外安溪”公路沿線田地低產茶園現狀,為特色農業、設施農業騰出發展空間,引導茶農們種上中藥、紫薯、苗木、水果等,向土地獲取更多的效益。
茶業是安溪的命根子,茶興則安溪興。安溪縣委縣政府頻出重拳,確保茶葉安全衛生,生產放心茶、品質茶,走綠色強茶的道路。目前,安溪縣用標企業91家,與縣外其他地區的鐵觀音“劃清界限”,構筑好產業“防火墻”。
此外,今后兩三年,安溪縣將重點推進茶園確權頒證、流轉交易及抵押融資,喚醒沉睡山頭的產業資本,為產業發展插上金融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