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春這段時間,張港鎮新農春甜玉米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陳小兵真是太忙了——簽訂單、調農資、傳技術……
記者在周鋪村找到他時,他正忙著指導合作社社員把剛剛育好的甜玉米營養缽移栽到地里(如圖)。
多年從事糧食、生豬營銷的陳小兵,有著一大批農副產品的經銷商朋友。在和朋友們的交往過程中,他了解到,甜玉米不僅市場價格高,而且生長周期短,一年可種兩季,中間還能再種一茬包菜或毛豆,一畝地的收入大概在8000元左右。
外地引進的甜糯玉米能不能適應本地的生長呢?陳小兵不敢馬虎,在市農業局、張港鎮政府的支持下,他請來農業專家,通過現場考察、分析論證、取水取土化驗,最后認定張港鎮及周邊環境非常適合種植甜糯玉米。
吃了定心丸的陳小兵于2014年9月成立了新農春甜玉米專業合作社,并在張港、蔣湖等地流轉土地近3000畝,發展社員200余人。合作社采取免費提供農膜,統一購進農藥、測土施肥,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收購的模式,畝平純收入3260元。由于品質好、無污染、無公害,產品銷往廣州、甘肅、河南、江西等多個省市,并與沃爾瑪、中百倉儲等大中超市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
合作社成立不到1年,收購玉米9000多噸,銷售收入2600多萬元,還建成了一個總面積2900平米、貯藏能力400萬棒的大型倉庫;建成了一個可容納200名社員學習上課的教室;建成了一個日交易量1500噸的交易市場;組建了一支50多人的營銷隊伍。
合作社社員胡九香、胡金玉樂呵呵地說:“跟著合作社干,這條路真是選對了!”去年,她們在合作社里種植玉米,不過3個月時間,每人就在合作社里領了8000多元工資。
提起今年的愿望,陳小兵說:“擴大種植規模,開拓銷售市場,多拿訂單!”
愿望如何實現?陳小兵早就有計劃:引進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將種子、土壤、澆灌、肥料、工人等一系列作業全部用電腦記錄數據,用數字制定標準化模塊,實行規模經營;投入10萬元,新修周鋪橋至江橋1.7公里的運輸通道;申請綠色有機食品認證,注冊“新農春商標”,走品牌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