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湖北恩施市:好香一杯手工“蒸青茶”

   日期:2015-04-28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69    評論:0    
  水泥整形臺上,只見他“摟、搓、端、扎”四種手法交替使用,入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湖北省第一歷史名茶——恩施玉露茶便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形成,只見那茶,條索緊細、圓直,外形白毫顯露,色澤蒼翠潤綠,形如松針。
 
  4月20日,記者親眼目睹了恩施市“蒸青茶”手工制作傳承人范錦武制作恩施玉露茶的整個過程,感嘆該門技藝保護與傳承的不易。
 
  “恩施玉露”是我國目前保存下來的唯一一種以蒸汽殺青的綠茶,2014年11月11日,其制作工藝被入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
 
  據介紹,恩施玉露茶的采摘是有講究的,必段采摘葉色濃綠的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鮮葉作為原料,且盛鮮葉的工具必須是帶有孔的竹籃筐,不然做出的茶便會成紅色。
 
  蒸氣殺青是恩施玉露制作的關鍵過程。范錦武介紹說:“殺青時,鍋里的水必須達到100度以上,并將用竹子做的抽籠兩面都蒸好,這樣殺青時就不會出現生熟不勻的現象。”
 
  抽籠蒸好后,只見范錦武一手端住鮮葉,另一手輕拿鮮葉,均勻地放進冒著蒸氣、溫度很高的抽籠內,然后迅速將抽籠推進籠內。時間一到,迅速端出抽籠,并將蒸過的鮮葉掃入簸箕內,然后進入扇涼階段。
 
  扇涼階段過后,進入炒頭毛火階段,這時,做茶的水泥灶臺溫度必須達到120度以上。然后將殺過青的茶葉均勻的撒到灶臺上,然后用手輕揉、慢捻,在溫度、人力的作用下,茶葉的水份逐漸失去,接著是炒二毛火,同樣的動作,只到茶葉初步成型。
 
  再就是整形上光了,這個過程是制成玉露茶光滑油潤、挺直細緊、湯色清澈明亮、香高味醇的重要工序。只見范錦武懸起手,把炒二毛火葉,放在50—80℃的焙爐上,兩手心相對,拇指朝上,四指微曲,捧起茶條,右手向前,左手往后朝一個方向搓揉,并不斷拋散茶團,使茶條成為細長圓形,約七成干時,轉入第二階段。此階段采用“摟、搓、端、扎”四種手法交替使用,直到干燥適度為止。
 
  整個整形過程大約花了70分鐘,然后是溫火烘焙只至用手捻茶葉能成粉末為止。伴隨著陣陣茶香,我們再仔細看時,只見恩施玉露茶已經做成,只見那茶葉,條索緊細,色澤鮮綠,勻齊挺直,真正的狀如松針。
 
  聞著茶香自然想沖泡一杯品一品,拿一點茶葉放入玻璃杯中,經沸水沖泡后,只見芽葉復展如生,初時婷婷地懸浮杯中,繼而沉降杯底,平伏完整,湯色嫩綠明亮,如玉露,香氣清爽,滋味醇和。觀其外形,賞心悅目;飲其茶湯,沁人心脾,的確令人叫絕。
 
  從早上九點到下午四點,從采到制作完成,整整花了7個小時,品評恩施玉露時,我們無法體驗茶葉制作的艱辛。進入二十一世紀,雖然恩施市的大型企業已能用現代化的機器完成蒸氣殺青制作恩施玉露整個生產過程,但恩施玉露的手工制作工藝卻仍不失為恩施茶葉發展史上一筆寶貴的財富,恩施市更是非常注重手工制作的傳承,目前,“恩施玉露”蒸青茶傳統手工制作技藝第十二代傳承人就已達到21人,并逐步成為引領全市32萬畝向標準化、品牌化發展的中堅力量。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