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市徽州區通過自主創新和技術引進,將新技術、新工藝應用于茶葉機械加工中,不斷從內在品質和外在品相上推動茶葉提檔升級。
近日,徽州區楊村鄉長青有機茶合作社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茶香滿溢,身著藍裝的工人們正在茶葉殺青、理條、烘干等各道程序上忙碌著。
為了提高茶葉品質,今年,長青有機茶合作社在茶葉烘干程序前增設了自主研發的提香機,即在熱風通道里擺放4排新鮮竹片,向茶葉“送香”,同時在烘干機頂部加蓋雙層竹簾,減少熱氣外溢,起到“留香”作用。“這個竹排每天更換一次,竹簾每五天更換一次,這樣才能保證茶葉提香的效果。”長青有機茶合作社負責人杜長青介紹說,雖然這是項“土發明”,但提香作用明顯。
筆者在現場發現,通過提香后的茶葉,不僅香味更濃,而且還有一股淡淡竹清香。憑借這一特色,長青有機茶合作社的茶葉銷路很好,不少客商聞訊前來上門采購。銅陵客商曾照喜通過現場查看了解后,一口氣采購了100公斤干茶,“我們是通過朋友介紹過來的,剛才試了這個茶葉,果然不錯,品質好、口感好,很香。”
茶葉的品質除了香氣外,外在品相也很重要。今年,徽州區徽百年茶葉有限公司投資47萬元引進一臺大型茶葉色選機,利用高清晰的CCD光學傳感器對茶葉進行三道精選,不僅替代了50名茶葉分揀工,而且減少了分揀過程中破損率,有效提高成品純度。徽百年茶葉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紅書說,“用了這個色選機,不僅省工省時省場地,而且做出來的茶葉更加大小均勻,顏色一致,品相非常好。”
圍繞茶葉的內質外形,近年來,徽州區不斷提升茶葉精深加工水平,在大力引進智能化、清潔化茶葉加工生產線的同時,更加注重傳統加工技藝與現代科技相結合,通過微波、汽熱、電熱、遠紅外等新科技的應用,對茶葉殺青、理條、烘干、分級、提香等各個加工環節實施了技術革新和工藝改造,先后研發出遠紅外智能定型提香機、連續殺青理條機、無級變速輸送機、無級調速烘干機以及成型炒干機、茶葉分級機等多個新型茶葉加工設備,形成茶葉自動化生產和特色化加工的“雙路徑”,其中,有18個自主研發產品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或實用新型專利。
一大批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進一步提升了徽州區茶葉加工科技水平,從根本上提高了茶葉品質,增強了茶產業競爭力。據了解,近幾年來,徽州區茶葉總產值年遞增達8%,茶農人均收入增速保持在12%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