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溫嶺種茶效益還可以,就是這些年人工費漲得太厲害了,茶葉利潤被大大壓縮,加上市民消費趨于理性,利潤最大的高檔茶葉賣不動。”50多歲的羅小英在茶葉市場摸爬滾打了幾十年,在澤國開了一家茶葉專賣店,不過在茶園承包期滿后,他毅然決定轉行,“種植獼猴桃是個新興產業,市場前景比茶葉要好。”
羅小英的一番話,說出了一部分茶農的心聲。“茶葉市場行情好,就多采摘些,行情不好時我們寧可不采。”仰天湖茶場的負責人盧小美說,“種茶骨頭啃啃蠻香,就是發不了大財,是個吃不飽餓不死的行業。”由于人工費逐年上漲,本地茶葉很難以平民價進入普通老百姓的茶壺。
人工費漲得厲害 一斤茶葉成本費要三四百元
盧小美跟茶葉打了大半輩子交道。“18歲進入苗圃場(國營單位),后來跟人合作承包了這片茶場。”說起這些年茶葉的行情,盧小美無奈地搖了搖頭,“成本太高,茶葉的利潤已經壓縮到最低了。”
人工費高漲給茶農帶來巨大的壓力。“綠茶不像紅茶、大紅袍那樣葉片大、芽頭小,一個工人一天都采不了2公斤。核算下來,人工費太高了。”盧小美給記者算了一筆賬,2.5公斤鮮茶葉可做成0.5公斤干茶,單是采摘費就要150元,加上炒茶、包裝等其他費用,0.5公斤普通包裝的本地茶葉,成本費就要三四百元。
“采摘人工費漲得厲害,去年開摘每斤30元,今年開摘一斤又漲了3元。”林兵輝在太湖水庫邊承包了一片200畝的茶園,他告訴記者,原本茶葉可以一年四季采摘,但由于人工費太高,茶園只采摘利潤最高的春茶,“等摘了這茬,我們打算把茶樹修剪短了,等來年再采摘。”
“行情不好時,賣茶葉所得的利潤都不夠支付人工費,所以我們寧可不采。”盧小美說,茶場一天要招采茶工一兩百人,單是采茶工每天就需要支付工資4萬多元,“今年預計采摘到5月3日,茶場就不采摘了。”
本地招不到采茶工人 去樂清、大荊等地招人
“春天采茶茶抽芽,快趁時光掐細茶……”這是采茶歌里描寫的采茶情景。如今,茶園里早已看不到采茶姑娘的身影。
“采茶是個辛苦活,在外面風吹太陽曬,年輕人誰愿意來。”盧小美說,現在采茶工的年紀越來越大,多數在50歲以上,最年輕的也要四十出頭,“采茶是季節性的,時間短,就一個多月,人手不夠,過了這個時間,茶葉就老了,只能拋荒。”
由于本地招不到采茶工人,盧小美經常去樂清、大荊等地招人,“茶場有6輛面包車專門用于接送工人,早上5點多去接,下午5點將茶葉過秤結清工資,再將他們送回去。”
對于采茶工難招的情況,盧小美總結了兩個原因:一是采茶工多是農村婦女,以前沒有其他工作,現在基本在當地工廠干活,長期有保障,而采茶是季節性的,她們不愿意為了一個月的采茶,犧牲穩定的工作。二是采茶太辛苦,露天作業,年輕人不愿來,以前的采茶工年紀越來越大,又沒有新人加進來,人手自然越來越少。
記者了解到,一些茶園迫于高額的生產成本和用工荒等問題,已經開始轉型升級,改種蔬菜、水果、苗木等。
企業老板是本地茶葉的主要消費群
茶葉成本漲了,茶葉價格自然跟著水漲船高。“今年茶葉售價維持不變,最貴的一檔售價1200元/斤,低檔的也要兩三百元一斤。”盧小美說,本地茶葉的消費群主要是企業老板以及愛喝茶的白領人士。
“大溪產的茶葉口感不錯,送禮也有面子。”在大溪從事水泵生產的李經理,每年都會定期向盧小美購買一批高檔茶葉,“給客戶嘗嘗本地特產,容易拉近彼此的關系,談起生意來也更輕松自如。”
記者了解到,茶葉價格談好后,禮品盒的價格還要另外加錢。“實在是利潤太薄了,不然我們也不跟顧客計較這個錢。”盧小美說,最高檔的茶葉選用木質包裝盒,“一斤茶葉要兩個包裝盒,包裝費就要兩百元,陶瓷、鐵盒的也要六七十元一個。”
“生意越來越難做,還是四五年前行情好。”林兵輝說,如今政府部門禁止送禮,飯店里高檔茶葉很難進入,“早些年有的飯店還買幾包低檔茶葉,現在飯店生意也不景氣,有的索性換成紅糖水了。”
“這兩年茶葉價格相對比較穩定,就是新市場很難打開。”林兵輝說,他的茶葉基本上都賣給老客戶,今年他打算將自家產的茶葉放在淘寶上賣。至于能否打開銷路,林兵輝坦言他心里也沒底。
網上銷售、采摘游、研制新產品 多手段為何催不熱本地茶葉
“浙南一帶的茶樹,生長的土壤、水源都好,種出來的茶葉口感自然也好。”盧小美說,去年有個山東老板到大溪談生意,嘗了仰天湖的綠茶后,帶了幾斤回去,“今年他又特意打電話給我,說要20斤(每斤800元)給他寄過去。”
如何將本地茶葉推向更大的市場?“難。我們本地產的茶葉競爭優勢不明顯。”盧小美苦笑著說,他曾折騰過一陣,比如在網上銷售,邀請市民去茶場采茶、炒茶,“剛推出時,確實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采摘,但大部分人都是圖個新鮮,對茶葉不太了解,白白糟蹋了這些好茶。而在網上接到的都是少量訂單,不太賣得動。”
前兩年,仰天湖茶場又引進了新設備,開始做紅茶,增加產品附加值。“去年剛剛上市,顧客反響還不錯,正考慮去注冊商標。”盧小美說,政府對種茶行業的扶持力度基本沒有,“我的茶場承包期還有12年,估計等到期后,我也差不多好退休了。”
為什么本地茶葉不受歡迎?羅小英認為,一方面是溫嶺本地茶葉供應量較少,另一方面,客戶來喝茶往往都沖著名氣的,本地茶葉的客戶群相對小一些。加上近幾年市民消費回歸理性,中低檔茶葉更受歡迎,“動輒每公斤價格在1200元~1500元的高檔茶葉,對普通老百姓來說,是很難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