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里養殖的泥鰍,賣到日本、韓國,每公斤售價400元。”4月2日,寧夏賀蘭縣科海漁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石偉談及水產養殖時表示:“1畝魚塘養殖名特優新品種利潤是養殖普通水產品的幾倍。”
去年通過走“精品路線”,該合作社實現了產量、效益雙增,農戶戶均年收入超過2萬元。石偉說,今年他們將加大泥鰍、斑點叉尾鮰、丁桂、鯧魚等名優新品種的養殖量,進一步提升經濟效益。“韓國人在賀蘭縣種植有機水稻。我們為他們提供田螺,用于稻田除草。今年僅養殖田螺,就能收入30萬元。”
產銷興旺的賀蘭縣科海漁業專業合作社是銀川市通過擴大名特優新品種養殖規模,確保水產業高效集群化發展的真實寫照。近年來,銀川以市場為導向,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加強漁業基礎設施建設,大力調整漁業產業結構,優化區域布局,擴大名特優新引種養殖,積極推廣無公害養殖技術,提高水產品品質。去年全市水產養殖面積達到21.6萬畝,水產品產量6萬多噸,其中名特優水產品產量4萬多噸;水產品年人均占有量位居西北五省(區)省會城市之首。銀川市的水產品在滿足寧夏市場供應的同時,80%銷往西藏、青海等省區。
據銀川市農牧局水產科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銀川市將以提升水產品品質為核心,推廣福瑞鯉等優良品種苗種5000萬尾。同時,建設500畝以上大水面生態養殖示范點10個,并在5000畝水面推廣名優新品種養殖技術,以此促進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