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中午吃飯時,李進習慣性地打開手機里一項遠程監控軟件,通過觀看視頻,他不僅能了解446畝魚塘的外部環境,而且能觀察魚兒的生長狀況,如發現缺氧,手機一點就可以及時增氧。再過一段時間,李進這樣的“手機養魚”模式將在內江推廣。原來,在內江市人社局牽頭的“專家下基層”行動中,內江市水產漁政局轉變幫扶形式,利用電商平臺促進養魚專業戶增收。目前,已經建立了四川省唯一一家水產網站“西部·四川內江水產電子商城”,幫助水產養殖的手機APP也已開發完成。
手機軟件監控百畝魚塘魚產專家技術指導
李進是內江市鄉漁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他的合作社有446畝,是西南地區最大的熱帶魚、觀賞魚和冷水魚種苗基地,規模列全國第四位。
雖然已經年過5旬,但是他卻能熟練運用手機操作遠程監控魚塘。所有魚塘都安裝有監控攝像頭,打開軟件,他可以清晰看到魚塘周圍是否有人,魚兒是否缺氧,是否需要抽水,而這些工作都可以通過手機完成。
“我隨時隨地都可以打開手機監控,特別是半夜三更,不想起床的時候。”李進說,智能化養魚為他節省了三分之一的人力。
雖然李進是一位擁有35年養魚經驗的熟手,可是面對一些技術方面的問題,他依然有些困惑。為了減輕他的損失,內江市水產漁政的專家每個月都會來到基地,進行技術指導,發現魚病,及時配藥下藥。
改變企業營銷理念建立電子商務平臺
如今,除了通過網絡養魚,李進還想通過網絡賣魚,這樣的想法也是源自專家的培訓。
每年春季,內江市水產漁政局局長郭兆祥總要接待一批養魚專業戶,他們最常問的問題就是今年養什么?對于這樣的問題,郭兆祥不會馬上給出答案。他說:“我們不僅要考慮魚苗的存活率,還要考慮養殖戶是否能賺錢。”
于是,從2014年10月開始,他們就著手建設內江水產漁政網,這是內江市唯一一家政企網,今年1月建設完畢,養殖戶可以在線上發布信息,線下交易,日成交量商品魚16萬斤左右。
而這只是一個起步,今年3月1日,該局又著手建立西部·四川內江水產電子商城門戶網站,僅僅20多天,網站基本成形。下一步,通過省水產局檢驗后,其他市州的涉魚企業都可以入駐,將成為四川唯一省級水產電子商務平臺。
已經入駐這個電商平臺的李進希望平臺早日步入正軌。“那時,我的年銷售量將翻幾番,我就可以帶動更多的農民養魚。”他說。
建立遠程診療中心專家點對點服務
輸入網址后,記者發現,這個電商平臺功能齊全,包括成魚、魚苗、飼料藥物、漁用設備等選項。郭兆祥將它稱之為“水產阿里巴巴”,簡單的來說,就是公司對公司進行貨物批發。
在“商城服務”一欄中設有“遠程診療”界面,這是平臺另一大特色,不僅有常見疾病、自助診斷、預防控制的相關知識介紹,還有專家診室項目。養魚戶選擇了魚類品種后,系統將自動生成該種類方面的專家。接著,只需要寫出魚的狀況、養殖環境等信息,提供圖片后,就可以發給專家,等待回復。
據悉,省上及各市州專家的信息正在陸續錄入,預計投入使用后,將有二三十名專家接受咨詢。目前,西部·四川內江水產電子商務城已經有30家內江本土涉魚企業加入。
郭兆祥說:“除了水產電商平臺,幫助水產養殖的手機APP也已開發完成,一旦啟用,養殖戶只要達到了操作條件,利用手機就可以實現投料、增氧、抽水等基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