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麗水茶葉產值五年增四成 一樣的茶園不一樣的收入

   日期:2015-03-25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63    評論:0    

  在縣茶葉辦提供的一張統計表上,我們看到:2010年到2014年,5年間松陽茶園面積增長到11.73萬畝,增長了7.6%;茶葉產量增長到10200噸,增長了12.9%;產值卻增長到9.05億元,增長了40.7%,遠遠超過茶園面積的增幅!

  5年間,松陽茶園面積基本穩定在11萬畝上下,但產值卻蹭蹭地往上竄。同樣的茶園,為什么有了不一樣的收入?記者日前漫步松陽茶園,饒有趣味地進行了一番調查。

  少采茶還能多賺錢

  在我省的生態屏障“九山一水一分田”的麗水大地上,松陰溪流經的兩岸,有一片面積達176平方公里的松古平原,這里氣候溫和,雨量充沛,低丘緩坡連綿起伏,光、熱、水條件優越,成就了一片天然好茶園。春天里,綠油油的茶園連綿起伏、宛如一望無際的茶海。

  松古平原所在的松陽縣,40%的人口從事茶產業,50%的農民收入來自茶產業,60%的農業總產值來源于茶產業。多少年來,這里的農民以茶謀生;如今,同樣的一畝地,在他們手里不斷地升值。

  “以前除了冬季,其他時間都在采茶,期望多點收入;現在,很多人夏季也不采了,采茶的時間少了,收入反而多了。”松陽縣高級農藝師李關俊說,以前茶農們種茶只求量,有新葉出來就采,特別是價格普遍較低的夏茶也照樣采賣。

  但是弊端顯而易見,每到春夏之交、病蟲害高峰期時,防控壓力特別大。而且由于連續抽芽,每批茶芽個頭都不大,價格賣得并不好。

  現在,每到五六月份春茶基本采摘結束后,茶農們就開始修剪茶樹,剪到基本不留葉。據李關俊介紹,這樣一來,病蟲就失去了藏身之所,茶園里就基本不用農藥。盡管減少了夏茶產量,但是來年的春茶芽頭更嫩更飽滿,產量可以提高兩成,價格也更高。

  據了解,這一做法已普遍被松陽茶農接受,大部分茶園普遍可以增收兩到三成。

  專業分工提效益

  種茶大戶張民在板橋畬族鄉后塘村有70畝茶園。前幾年,像他這樣的大戶常常忙得團團轉;而現在他卻挺悠閑的,不僅不需要整天埋頭于茶園,還能騰出精力做起了茶苗商。

  他種植的“中茶102”是一種比較優質的茶種,在松陽目前種植的量還不是很多。張民就把30多畝修剪下來的“中茶102”的茶枝進行扦插培育,賣給需要的茶農。粗粗一算,這樣一年可以增收5萬多元。

  讓張民能夠如此悠閑快活,是近年來松陽茶產業漸漸成熟的專業分工,其中“茶園管理師”是最不可缺少的。張民就專門聘請了金村村的藍軍,茶園日常就交給他打理了,而藍軍則提供種茶、采摘、防治一條龍服務。

  在藍軍的管理下,近年來茶園基本沒有因為茶園管理、防治不到位等原因帶來減產;在這之前,茶園每年這方面的損失大概在5%左右。作為茶園里的職業技師,藍軍一年能夠在張軍那里領到四萬多元的工資。

  在茶葉大縣松陽,茶產業還細分出炒茶師、茶葉理發師、茶苗商、茶工中介等職業……在眼下的采茶季,最吃香的當然要數茶工中介了。

  據測算,每年松陽全縣需要10多萬名采茶工,在天氣轉暖、新茶集中上市的時候,最高峰缺口達4萬名。年年采茶忙,年年人手不夠,逐漸催生出了專門提供采茶工的茶工中介。新興鎮的方松明辦了一個人力服務站,今年從江西、安徽等地招引了5000多人來松陽做采茶工,目前已有1000多戶茶農排隊來預訂。

  茶工中介對促進茶農增收,可幫了大忙。據縣茶葉辦介紹,白茶如果晚采十多天,鮮葉價格每公斤能跌去100多元。以往,因為采茶工緊缺,大約有兩成的春茶未能及時采摘,“黃金葉”變成了“婆婆草”。但因為茶工中介的崛起,今年這種情況有望得到緩解。

  “茶葉理發師”劉英俊專門從事茶園修剪工作,茶樹修剪得好,不僅不容易發生病蟲害,而且在下一波抽芽時,茶樹能長得特別好。他最忙的是在春茶采摘后的五六月份,“求助”電話一個接一個,去年兩個月賺了2萬余元。

  專業化分工越來越成熟,支撐著松陽古老的茶產業不斷走向成熟,獲得日新月異的競爭力。

  茶園也在調結構

  松陽11萬畝茶園里,除了烏牛早、白茶、銀猴、迎霜等,近年還引種了一些珍稀品種,黃茶就是其中獨占翹楚的一個。

  “茶苗商”黃新平幾年前把黃茶引到松陽。如今,他所在的松陽縣五龍崗茶葉專業合作社種有1000多畝黃茶,每年還向外銷售黃茶苗100多萬株。

  “黃茶價格比一般的綠茶高,最大的相差十五六倍,平均每畝的產值可以達到4萬元,是全縣茶園平均畝產值的10倍左右。但是,黃茶比較精貴,不能在已經種過茶葉的地方生長,我們就找了10畝農田進行‘稻—茶輪作’。”黃新平說,目前他們合作社僅生產黃茶苗,每年的產值有100多萬元。

  茶的品種也在不斷豐富。新興鎮上安村村民闕增明原來只加工生產一般的綠茶,后來看到外地市場紅茶賣得行俏,就轉而加工紅茶。

  據他介紹,售價在每斤100元左右的綠茶所用的茶青,如果加工成紅茶的話,價格能提高三至五成。如今,新興鎮已有百余家茶農加工起了紅茶。

  茶園的銷售結構也在變,以前只管賣茶,現在還可以賣茶景。漫步松陽茶園,可以看到不少地方變成了游玩的景區、健身的賽區。

  新興鎮率先在1.2萬余畝的生態茶園中建起長達10多公里的綠色廊道,開發“陸上慢騎行游賞”旅游項目,曾舉辦了中國浙江自行車系列公開賽,各地的游客也蜂擁而至。許多人親眼目睹松陽茶的綠色環保制作過程,情不自禁地多買幾包茶葉回去送親友,自然而然地帶動了茶葉銷售、茶農增收。

  據縣風景旅游局介紹,去年來松陽茶園旅游的有20多萬人次,足足增長了兩倍。今年開春以來,外地游客來松陽也很踴躍,不僅有上海、杭州等地的游客,韓日等國的游客也不少。

  松陽地處中國綠茶主產區皖、浙、贛金三角腹地,又與閩北的綠茶產區相鄰。1993年,松陽縣創建了浙南茶葉市場,經過多年擴建,目前已建成了占地140余畝、店面304間、攤位1萬余個的大市場,全國絕大多數省(直轄市)的5000余名茶商云集松陽。2014年,浙南茶葉市場交易量達到7.66萬噸,交易額46.15億元,交易量12年和交易額連續8年居全省同類市場首位,是全國最大的綠茶產地市場。

  近年來,隨著市場知名度的增大與茶葉交易量的上升,松陽縣逐年健全了電子商務、信息網絡和倉儲物流等交易設施,創建綠茶價格指數發布平臺,規范管理,為廣大茶商交易、傳播茶界信息、交流茶經搭建了平臺。

  與此同時,為了給茶農提供更好的茶葉交易平臺,根據茶葉生產特點,松陽在各重點產茶鄉鎮建立了10個茶青市場,全縣80%以上的鮮葉通過茶青市場流通,使茶農獲得最佳效益,調動了茶農的種茶積極性,促進了種植規模的發展,有效推進茶產業專業化和集約化經營。

  為了進一步提高市場占有率,松陽實行產銷聯姻,本地茶商們先后在杭州、上海、成都、天津、濟南等省市建立了60多家專賣店,大大加強松陽茶葉與全國大市場的對接。

  2012年,浙南茶葉市場在全省率先推出茶葉交易溯源系統,實現茶葉從“茶園到茶杯”、“茶杯到茶園”的生產、流通、消費全程雙向監控。

  去年,浙南茶葉市場進一步拓展市場,整合資源向網絡市場進軍,于3月上線啟動運行浙南茶葉市場網上商城,并于當年底交上了銷售額5498萬元的成績單。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