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峽州山南出好茶”出自陸羽所著的《茶經》,峽州即指今湖北宜昌,陸羽為湖北天門人,被后世尊稱為“茶神”、“茶圣”、“茶博士”。湖北氣候多樣,鄂西地區氣候濕潤、土壤肥沃、富含微量元素,是茶葉主要產區之一。湖北第一名茶——采花毛尖,民眾評選的“中國十大名茶”——恩施玉露,已經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鄧村綠茶都是產自鄂西。今年1月至5月,湖北出口茶葉383批、2999.8噸、貨值共計3326萬美元,其中,鄂西茶葉就占了湖北出口茶葉總貨值的85.5%。
備案茶園“風景”好
眾所周知,茶葉的質量安全關鍵在茶園備案基地。
如何為有效管理茶園備案基地,5月20日,記者隨同湖北檢驗檢疫局食檢處處長亢松一同到鄂西恩施開展了一次備案茶園的日常監管。
5月的恩施,一片生機盎然。走進恩施伍家臺茶葉備案茶園基地,從遠處望去,一排排綠油油的茶樹,像美麗的恩施土家族的少女,站得整整齊齊歡迎我們遠方的來客。不管你信不信,備案茶園已成為鄂西一道亮麗的風景。
“讓備案茶園既成為出口茶葉的質量安全的源頭,又成為恩施當地一道亮麗的風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亢處長說,“湖北局注重‘兩手抓’,‘一手抓關口前移’:將把關關口由企業前移至茶葉備案基地——茶園,即用五統一來規范茶園管理、提高茶農素質。‘一手抓結構優化’:優化茶農、基地、企業之間的聯系構架,強調茶葉出口企業加工原料100%來自備案基地。”
據統計,2013年,湖北地區共有出口茶葉備案基地31家、面積322612.7畝,新增出口茶葉備案基地11家,面積112600.6畝,其中,鄂西的備案茶園為282297.7畝,占總面積的87.5%。
綠色壁壘也安全
茶葉中的農藥和重金屬殘留,是出口茶葉面臨的“綠色壁壘”,這是全世界農副產品遇到的共同問題。近年來,湖北局多次幫扶轄區的茶葉出口企業成功應對國外的綠色壁壘。
“多虧了湖北檢驗檢疫局,要不然我們公司這次出口到歐盟的茶葉要損失100多萬元。”近日,武漢嘉潤茶葉有限公司關經理動情地說,這是怎么回事呢?
2014年1月31日歐盟公布了法規EU87/2014,修改了附錄II中4個農藥殘留的限量,其中最引起湖北局檢驗人員關注的是該法規加嚴了茶葉中啶蟲脒的限量標準,由0.1毫克/千克加嚴至0.05毫克/千克。啶蟲脒因防蟲效果好,限量標準高而在湖北茶葉種植中較為廣泛使用。此次歐盟將該標準加嚴至0.05毫克/千克,將可能進一步增加歐盟對中國輸歐茶葉中啶蟲脒的通報,這一道“綠色壁壘”將極大阻礙湖北茶葉、甚至我國茶葉輸歐貿易。
看到這一消息,湖北局人員立刻行動起來,擬定了2014年第1期《進出口食品安全風險信息通報》在全省系統發布;約談轄區內茶葉企業負責人,向其宣傳新規定、新要求,督促企業加強基地科學施肥用藥的宣傳教育,定期開展培訓,督促基地規范農藥的使用和登記管理;同時按照國際標準生產加工、改進工藝,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質控能力。
武漢嘉潤茶葉公司正好有一筆出口德國的茶葉訂單,聽取了湖北局的宣傳后,他們更加嚴格規范基地用藥,改進生產工藝,終于在拿到合格的檢測報告后吃下了定心丸,一批貨值3萬多美元的茶葉近日在德國順利通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