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夷陵1.6萬茶農組建湖北首家茶業聯合社

   日期:2014-06-30     來源:農場新報    瀏覽:242    評論:0    
核心提示:  近日,是湖北首家茶葉聯合社向茶農免費發放農機具的日子。早上8點不到,近千名茶農、農機操作員、種茶大戶從各村趕來,領取

  近日,是湖北首家茶葉聯合社向茶農免費發放農機具的日子。早上8點不到,近千名茶農、農機操作員、種茶大戶從各村趕來,領取近千套農機具,采摘機、噴霧器等,價值200多萬元。

  茶農鐘志強在領到機動噴霧器、修剪機的同時,還領到一張“處方單”,這是前幾天農技人員上門給茶樹會診開出的。今年,在專家指導下,他的部分茶園輪流實行“計劃生育”改良品種,種植產量高、季節早、芽頭大的茶葉新品種,成為今年茶葉增收的“秘密武器”之一。

  聯合社成立之初,就組建了一支提供種植全程“星級服務”的三農服務隊: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機采機防、統一農資配送、統一產品加工、統一產品銷售。

  “我們種茶連肥料都是定做的!省心著哩!”鐘志強樂呵呵地說,有30多名農技人員奔走在茶園,進行土壤檢測,再與肥料廠家“訂制”不同含量的復合肥和有機肥。既為茶樹生長提供科學合理的營養成分,同時又改良茶園土壤結構。

  每到病蟲害高發季節,茶農持股權證就能按成本價領到價格低于市場10%的生物有機肥和農藥。采用生物、物理連片防治,不僅效率高,還節省勞動力,可降低成本30%以上。

  據了解,僅今年,聯合社已投資200多萬元,為茶農配置各類機械設備1000多臺,農資200多噸。

  茶事“廣而告之”,種植全程“導航”

  “鄧村鄉今夜到明天多云,氣溫17℃到23℃……”每天下午約五點,鄧村鄉幾乎所有茶農都會用手機查看“茶事信息”,安排第二天的農事。

  點開“茶事信息”,只見氣象、價格指導、統防統治、打假舉報等10多項服務內容一應俱全。

  “有了它,茶農種茶足不出戶坐在家里所有事情就可搞定!”古城坪村黨支部書記何全明說。村民向紅艷則對“農藥舉報平臺”豎起了大拇指。“要是有人兜售假藥,發個短信就能向工商部門舉報!”

  “茶事信息”是聯合社開發的一項專為茶農免費服務的平臺。目前,9個茶葉專業村的茶農,每天都可以通過手機短信、鄉廣播,收到3到5次生產、銷售方面的信息。

  信息化助力,改變了當地人種茶的傳統兩難:缺市場信息,闖市場難;文化水平低,科學種植難。據聯合社主任羅賢成介紹,聯合社建立了一套從種植、供銷到品牌建設的信息化服務平臺,使鄧村綠茶邁上了信息高速公路。通過網絡信息建設,還實現了茶葉從茶園到茶杯不落地,24小時內直達省內經銷商或消費者手中。

  種茶環節的全程服務,農資、農技環節的高度組織化,使得鄧村茶的品質大大提升,更使得茶農的種植積極性普遍高漲。聯合社還面向社員做出六項承諾:一是按市場價或高于市場價收購鮮葉并適時發布收購信息;二是每畝茶園獎勵200斤有機肥;三是無償使用采摘、修剪、病蟲害防治、農機生產器具等;四是每年不低于1~2次、3~4門實用技術培訓;五是提供遠程科技、信息、咨詢等服務;六是以分社或加工廠為單位,實行獨立核算,盈余分紅。

  “日白佬”的知心話:畝收萬元不是夢

  來到鄧村鄉小漁村三組,剛一進村就被熱心的茶農譚復明給堵住了,他向記者講述了一件讓他頗感自豪的事。

  今年春茶開園不久,區農林局的農調隊員到該村調查茶葉的長勢和收入情況時,直言“今年整個夷陵區的茶葉因氣候、墑情等原因,目前畝產過萬元的茶農還沒有一家”。

  沒想到,聽到此話的譚復明馬上反駁道:“我的10多畝茶園今年還不到半月,收入突破了5.5萬元,比去年多收入了一萬多元哩!春茶至少有收6萬元,加上夏秋茶全年10萬收入一點問題都沒有。”

  此言一出,農林局的農調隊員調侃他是個吹牛不寫草稿的“日白佬”!譚復明便把農調隊員拽到自家的茶園。察長勢、測畝數、看臺帳、算收入,直把農調隊員整的心服口服。

  譚復明的話得到了村民們的證實:今年當地茶園畝產1萬元的十分常見,占到小漁村茶園的30%。“至少有30多戶是開著小車在賣鮮葉哩!”

  “今年茶葉效益高,全靠賣得好,因為我們依靠了組織闖市場。”譚復明對記者說起了知心話。“市場風云變幻,單干難成規模。以前,茶農、茶商、市場之間缺乏有效對接,而現在茶農再不為銷售發愁。”

  穿行在鄧村的竹林、江坪、古城等村,經常有滿載鮮葉的大蓬車從身邊呼嘯而過。

  羅賢成說:“這是方便9個茶葉專業村、16200名茶農而組織的收購車隊,不分時段行駛在田間地頭,每天將8萬多公斤鮮葉送到5個加工廠。”

  茶農張遠大告訴記者:“我住的地方與下堡坪接壤,地理位置偏僻。一個村僅有兩家私人加工廠,原來賣茶的價格都是工廠說了算。一旦兩家價格串通,即使找另一家也是白搭。如今,收茶的大篷車天天在村里跑,立夏之后的鮮葉還能賣4.6元每公斤,去年可能只有2.4元哩。”

  組織化銷售見成效,湖北名茶戰“打響”

  眼下,在聯合社的茶葉收購點,盡是排成長隊等待交易的茶農。鮮葉統一由聯合社依市論價收購,茶農足不出戶就完成鮮葉交易,并確保利益。

  今年,當地春茶的開園價從去年的每公斤76元提高到每公斤90元;一芽三葉鮮葉的收購價從去年的每公斤2.4元達到今年的4.6元。聯合社理事長黃宗虎表示,今年春茶上市后,合作社茶農的經濟收入同比提高了17%。

  組織化銷售把千家萬戶的“小生產”整合起來,1萬多位社員牢牢抱團。資源優勢成為產業優勢,個體優勢變為規模優勢。過去,市場上一個小浪就讓單家一戶“船翻嗆水”,如今他們形成一致對外的整體競爭力,產生了1+1>2的效應。面對風高浪急的市場大潮,這艘茶業“大船”穩步前行。

  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聯合社承辦茶葉節、斗茶賽,將宜昌茶推向全國市場。茶農們驚喜地發現:“在電視上一晃、報紙上一登,整得全國人民都曉得鄧村綠茶噠!”

  今年,連綠茶大省安徽的企業都光顧鄧村鄉收購茶葉,一個星期的收購量就達到幾十噸干茶。茶農鐘志強說:“去年同期鮮葉的收購價最高在1.3元左右,而今年現在的鮮葉價穩定在2.3元以上,都還是過搶的。”

  5月28日,湖北省首家建成運營的茶葉專業鮮葉交易市場在鄧村鄉分水嶺開門迎客。交易市場占地面積5000㎡,總投資300多萬元。記者在現場看到,9個交易區內人潮涌動,幾百家茶企、茶商進駐市場;聞訊趕來的上千名茶農,將鮮葉從竹林灣、白水頭、中包山等6個產茶村運到市場有序交易。

  今年,聯合社還將建設5到8個鮮葉交易市場,為茶農、茶商、加工廠搭建一個公共、公平的交易平臺。聯合社這艘茶業“大船”,將載著湖北綠茶品牌在全國、乃至世界打出了一張靚麗的名片。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