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蕉鎮是廣東珠海市農業最大鎮,水網最為密集,水鄉特點最為明顯,因此催生了“白蕉海鱸”這一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還養育了梁仲興、黃茂興等國家水球隊和皮劃艇隊的主力隊員。
豐富、多元的水產品是白蕉的標志。在我市幸福村居創建工作兩年多的時間里,白蕉鎮從農業大鎮向農業強鎮轉變,既有橫向的豐富水產品種類,又有縱向的提出建設水產品加工物流園區等產業鏈的上下游配套。一手抓水產品的產業鏈,一手抓特色生態旅游,白蕉鎮的幸福村居建設將從“投入”向“產出”完美嬗變。
拉伸水產品產業鏈
特色產業發展工程,是珠海市幸福村居創建工作的六大工程之一,白蕉海鱸產業則是斗門區最具特色的現代漁業產業之一。
近年來,白蕉海鱸產業迅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成為我市農業類首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斗門區因此被評為“中國海鱸之鄉”。但隨著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諸多制約海鱸產業發展的因素逐步顯現,成為制約其做大做強的瓶頸。為此,斗門區出臺了《推進白蕉海鱸產業化發展工作方案》(下稱《方案》),以推動白蕉海鱸產業可持續發展。
《方案》提出,斗門要建設加工物流園區,引進農業龍頭企業,建設水產品加工物流園區,解決原白蕉新港工業區農產品加工物流園區用地,引進成規模、上檔次的農業龍頭企業進駐落戶園區,發揮其輻射帶動能力強、銷售半徑寬的作用,做大白蕉海鱸的產業規模。開展水產品深加工研發和生產,如低值水產品綜合利用、合成水產食品、水產保健品、水產深加工品、新型水產飲料、調味品、即食品、罐頭食品、海洋藥物(DHA型保健品)等,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
此外,還要扶持現有加工流通企業擴大加工產能,擴建和租賃冷庫,增加冷儲能力,扶持其做大做強。按照建設現代漁業產業體系的要求,進一步加大對養殖、加工、流通、出口等各類漁業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在用地、稅收、項目、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
在水產養殖產業轉型方面,白蕉鎮各村也在積極探索,南澳村正在試養推廣養殖臺灣龍鰍魚,該品種具備個體大、產量高、不鉆泥、雌雄同重、免疫力強、品質卓越六大特點;月坑村正在試養的南種石金錢龜、豐洲正在推行黃尾鱭與蝦混養、新環村推廣一塘多品混養,希望通過“一村一品”帶動村居特色養殖產業發展,村民致富。
內置金融帶動產業發展
缺乏資金,是農村發展的一大瓶頸,如果農村發展的資金問題得以破解,那么農村的發展將“如虎添翼”。
2014年7月,斗門區新濟水產專業合作社開業典禮在白蕉鎮新環村舉行,在中國鄉建院指導下成立的新濟合作社,是我市首家具有“內置金融”性質的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將實現村居金融貸款、養老福利、規模經營、產業發展四大目標,解決了農戶產業發展中的貸款難問題,是探索具有珠海特色的“新雙層經營體制”和“新型農民經營主體”農業專業合作社。
白蕉鎮是農業大鎮,水產名鎮,但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白蕉鎮的水產養殖業發展也遇到了瓶頸,主要問題就是融資和市場推廣,為此,白蕉鎮成立了“內置金融”專業合作社,并實行推廣產品轉型策略。白蕉鎮委書記鄺卓昂認為,白蕉鎮在撬動村居產業發展上最大的亮點,是以“內置金融”合作社帶動特色產業深化發展,以及推廣產品轉型。
針對新環村水產養殖產業特色與實際,中國鄉建院量身定制,吸引新環村養殖戶和村民共同組建新環村“內置金融”合作社,其實質就是創建一個發展要素互動的機制,把村各種要素組合起來、經營起來,從而增強農戶與市場的對接,提升養殖效益,增加村民收入。
目前該合作社已通過村民、鄉賢、幫扶單位進行融資共270.8萬元,具體經營項目包括敬老養老、為養殖戶提供周轉資金、減少生產購銷環節成本、支持建市場做流通深加工、壯大集體經濟實力、搭建資源共享平臺等。據介紹,未來3至5年,互助合作金額有望達到10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