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作為微生態制劑的發源地,起步早,廠家多,品牌也多。幾百家對于外面的人來說,著實是一個嚇人的數據。許多沒有來過湛江的人曾對此表示質疑,一旦他們踏上湛江的土地,去麻章及周邊逛一圈,看到那一間間擺放著攪拌機、粉碎機和堆滿瓶瓶罐罐的廠房,基本也就能夠理解了。
湛江輻射粵西,與海南一海之隔,與陽江、茂名等地也不過兩三小時的車程。身處對蝦、羅非魚、以及海水魚養殖中心,無論是物流還是對本地客戶的熟悉程度上,都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但是多年發展下來,湛江的微生態制劑企業卻鮮有能做大者。幾年前做得風生水起的金海潤和綠百多,作為湛江漁藥企業中的佼佼者和唯一兩家過GMP的漁藥企業,近幾年來卻發展平穩,面對日新月異的市場變化,并沒有太多大動作。
相對而言,丹谷、海科、海王等具備一定實力的企業算是一直做得不錯的,穩步上升中。恒興、粵海的微生態制劑板塊雖然在湛江的眾多企業中,算是量大的,但對于一個集團公司而言,卻遠遠不夠。而幫成生物也經過幾年的沉淀和發展,在湛江這片市場里展露頭角,為大家所關注。
時至今日,湛江的大部分微生態制劑企業依然面臨一個共同的問題——缺乏技術,缺乏產品研發,難以打造核心競爭產品。但這個問題,又豈是一個湛江呢?沒有一個做漁藥的老板不在為此而困擾。
但是十幾年的發展下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在湛江的這些微生態制劑廠家,無論是一年賣50萬,還是500萬,抑或1500萬,每一個企業都活得無比滋潤。
多少年來,湛江這片遍地是蝦塘,到處是魚塘的養殖密集型市場讓多少廠家為之心動。不少廠家曾興致勃勃地殺過來,欠下了不少賬款后又灰溜溜地退回去。于是,久而久之,湛江漁藥市場似乎成了一道魔咒,讓眾多廠家望而卻步。
其實,這里沒有傳說中的那么可怕,否則何以養活幾百家的湛江微生態制劑企業。湛江的微生態制劑行業正在蓬勃的發展之中,許多創業者都看好了這片土壤,新的微生態制劑企業還在如雨后春筍般的起來。
對于這樣一個野蠻生長的微生態制劑行業,我們不知道未來他會變成什么模樣。但是,市場的優勝劣汰永遠不會變。未來,依然是強者的天下。
我們期待著,湛江的微生態制劑行業,在未來的三年或者五年,能夠孕育出一個如利洋、卓越一樣優秀的微生態制劑企業。
待那時,行業對湛江微生態制劑企業,一定會有不一樣的看法。對整個湛江的漁藥市場,也一定會有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期待下一個行業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