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涪陵區飛越水產養殖合作社引種試養的大鱗鲃魚,相繼銷往長壽、萬州、重慶、成都、上海等水產市場,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014年4月底至5月初,飛越水產養殖合作社山窩名優魚養殖場相繼引進尾重150克的大鱗鲃魚種3.67萬尾、尾重0.2克的大鱗鲃魚苗16萬尾,并分別投放到5口魚池(共20畝水面)養殖成魚,3口魚池(共20畝水面)培育魚種。到12月底測算,成魚養殖成活率98%、尾重達850克、總產27噸、平均畝產1.35噸,魚種培育成活率約80%、尾重達100克、總產12.8噸、平均畝產0.64噸。預計2015年可生產商品鲃魚100噸。
大鱗鲃(Barbus capito)屬于鯉科、鲃亞科,鲃屬, 原產于烏茲別克斯坦的阿姆河,是該國名貴的大型經濟魚類,已被列為烏國珍稀瀕危魚類。2003年中國水產科學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通過實施農業部“948”(大鱗鲃引進)項目首次引入我國。與我國鲃亞科魚類相比,大鱗鲃為廣溫性魚類、生存水溫1℃~30℃, 性成熟個體(5齡)體重3.0~5.0 公斤,具有肉質鮮美,生長速度快,抗逆性強,耐鹽堿等優良性狀,其養殖技術不難,經濟效益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