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食用菊花黑斑病的發病規律及防治

   日期:2015-10-28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70    
    目前,生產中常見的食用菊花主要有:①菊科菊屬中的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 Tzvel.(Chrysanthemum morifoliumRamat.),除作為重要的觀賞花卉外,還有一部分品種是名貴的保健蔬菜,以食用花瓣為主;②菊屬中的菊花腦Dendranthema nankingense是一種野菊花,以食用葉片、幼莖為主。食用菊花性味微寒、微甘,含有較多的揮發油、黃酮甙等,并含豐富的鐵、鋅、鈣等微量元素。作為蔬菜食用,具有清熱解渴、潤喉生津、降脂降壓、延年益壽之功效。 

    但在生產中食用菊花的病蟲害很多,嚴重影響產量和質量。黑斑病Septoria chrysanthemella是食用菊花中最常見的病害,也是影響其產量和質量的最嚴重的病害之一。 

    1 黑斑病發病癥狀及特征 

    黑斑病主要危害植株葉片。發病時從植株下部葉片開始侵染,逐漸向上蔓延。病斑由淡黃轉褐至黑色,直徑2~9mm,病部與健部分明。后期病斑連接,其上分布著細小黑點,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病葉過早起皺枯萎,死葉不會立即脫落,懸于莖上一段時間。黑斑病的發病癥狀易與葉線蟲病Aphelenchoides ritzemabosi混淆。 

    2 黑斑病的發病規律 

    食用菊花黑斑病每年有2個明顯的發病高峰,即從5月初露地種植后,6~7月的營養生長階段有1次發病高峰,嚴重影響食用菊花的光合作用能力、株型、長勢,特別是以食用葉片和幼莖為主的菊花腦,此時發病將嚴重影響它的產量和質量;8月因溫度升高,黑斑病的危害有一定程度的減輕;9~10月是黑斑病發病的第2個高峰,此時正是生殖生長階段,特別對于以食用花瓣為主的菊花品種“細黃菊”影響極大;11月氣溫下降,黑斑病的發病減輕直至停止。 

    3 黑斑病的防治 

    ①選擇防病時機 對于以食用葉片和幼莖為主的菊花腦,6~7月的發病高峰是防治的重點;對于以食用花瓣為主的“細黃菊”,則兩次發病高峰都是防治的重點。 

    ②減少侵染源 在冬季將園圃內的枯枝落葉和雜草徹底清除銷毀,改善衛生狀況,可減低黑斑病病原菌的種群數量。另外,進行冬耕深翻,可以將土壤表層的病原菌翻埋入深土層,深土層中的病原物被翻到地面,破壞了病原菌的適生環境,有效地減少黑斑病的發病幾率。 

    ③調節水分和濕度 雨水多、霧多、露水多有利于分生孢子的萌發和加重食用菊花黑斑病的發病。因此,合理安排食用菊花的栽培布局和密度,適宜澆灌,加強通風、透光,可減輕黑斑病的產生、擴散蔓延和交叉感染。 

    ④合理施肥 增施有機肥,磷、鉀肥,適量控制氮肥,可培育健壯植株,增強食用菊花抗黑斑病能力。 

    ⑤化學防治 除了進行合理的栽培管理和必要的生物防治外,在每年的2個發病高峰,還必須輔以適當的化學防治,即在食用菊花的食用部分采收前3~4周,可施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殺菌劑,如50%多菌靈500~800倍液、波爾多液100~150倍液等等。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