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巴旦杏喜光的特點,采用樹冠開張、通風透光良好的樹形,易于獲得豐產。適宜樹形有圓頭形、分層形、杯狀形和自然開心形等,其中,以自然開心性應用較多。
幼苗定植后,在60~100厘米處定干。如果定植苗已有分枝,但又不能用作主枝時,可將這些分枝保留基部幾個芽,進行較重短截,第2年春季,新梢長達10厘米左右時,選留3個延伸方向和著生位置都比較適宜的枝條作為主枝,多余的枝條,盡可能暫時留作輔養(yǎng)枝,不要急于疏除,以用于遮蓋枝干,防止日燒。但對這些輔養(yǎng)枝,在生長過程中,需通過摘心等措施,抑制其過旺的營養(yǎng)生長,使所選留的主枝,有充分伸長的余地。
在主干上選留的3個主枝,可以鄰近,但不宜鄰接,各主枝間應保持20~30厘米的距離,要使主枝均勻地向外伸展,不能重疊,也不要相互影響,其分枝角度以40~45度為宜。
主枝長達 50~60厘米時,在各主枝的相應部位選留側枝,如營養(yǎng)充足,管理得當,當年秋季便可獲得生長充實、健壯的主枝和側枝。冬季修剪時,只要疏除密擠枝即可。如果定植后,樹體長勢不旺,3個主枝的長度,達不到要求,也無法選留側枝時,夏季可不必摘心或剪梢,而任其自然生長,冬季也不必進行修剪,但應加強地下的肥水管理,促進樹體健壯,第2年多生枝葉,以利加速整形。
定植后第1年,可適當疏除部分多余枝條,以利集中營養(yǎng),加速成形。
巴旦杏在生長過程中,很易發(fā)生側枝,所以第2年對主枝可不必進行短截,但對長勢較強的主枝,應適當予以控制,以保持各主枝間的長勢平衡。對徒長枝和著生位置不當的枝條,不能利用時,宜及早疏除,暫時可利用的,可抑制其過旺的營養(yǎng)生長,到影響主、側枝生長時,再行疏除;第2年使樹冠保持3個主枝、5~6個側枝,并保持開張的樹姿和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
定植后第3、4年,對主枝可不必短截,只疏除部分密集枝,并注意保持各主、側枝間的長勢平衡。
幼苗定植后,在60~100厘米處定干。如果定植苗已有分枝,但又不能用作主枝時,可將這些分枝保留基部幾個芽,進行較重短截,第2年春季,新梢長達10厘米左右時,選留3個延伸方向和著生位置都比較適宜的枝條作為主枝,多余的枝條,盡可能暫時留作輔養(yǎng)枝,不要急于疏除,以用于遮蓋枝干,防止日燒。但對這些輔養(yǎng)枝,在生長過程中,需通過摘心等措施,抑制其過旺的營養(yǎng)生長,使所選留的主枝,有充分伸長的余地。
在主干上選留的3個主枝,可以鄰近,但不宜鄰接,各主枝間應保持20~30厘米的距離,要使主枝均勻地向外伸展,不能重疊,也不要相互影響,其分枝角度以40~45度為宜。
主枝長達 50~60厘米時,在各主枝的相應部位選留側枝,如營養(yǎng)充足,管理得當,當年秋季便可獲得生長充實、健壯的主枝和側枝。冬季修剪時,只要疏除密擠枝即可。如果定植后,樹體長勢不旺,3個主枝的長度,達不到要求,也無法選留側枝時,夏季可不必摘心或剪梢,而任其自然生長,冬季也不必進行修剪,但應加強地下的肥水管理,促進樹體健壯,第2年多生枝葉,以利加速整形。
定植后第1年,可適當疏除部分多余枝條,以利集中營養(yǎng),加速成形。
巴旦杏在生長過程中,很易發(fā)生側枝,所以第2年對主枝可不必進行短截,但對長勢較強的主枝,應適當予以控制,以保持各主枝間的長勢平衡。對徒長枝和著生位置不當的枝條,不能利用時,宜及早疏除,暫時可利用的,可抑制其過旺的營養(yǎng)生長,到影響主、側枝生長時,再行疏除;第2年使樹冠保持3個主枝、5~6個側枝,并保持開張的樹姿和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
定植后第3、4年,對主枝可不必短截,只疏除部分密集枝,并注意保持各主、側枝間的長勢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