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選育經過
禾盛玉6號(曾用名仙農0377)是北京八達嶺仙農玉米研究所用自選系N995作母本,以N998作父本雜交組配而成的一個適應性廣、豐產性好、熟期適中、質優高抗的農藝性狀優良玉米雜交種。母本N995是由美國78599與自選系延801(E28變異株選系)雜交后連續自交選擇純合的自交系;父本N998是有丹340與自交系9521(丹玉15多代自交選育而成)雜交后與丹340回交一次后連續自交選擇純合的自交系。該雜交種2003~2004年參加國家武陵山區玉米組區域試驗;2004年進行生產試驗;2005年被推薦國家審定,商品名定為禾盛玉6號。該品種由湖北省種子集團公司獨家總經銷。
2 特征特性
2.1 植物學特征 該品種是一個中熟品種,在武陵山區生育期124.8天,比農大108早0.3天,需≥10%有效積溫2650左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株型半緊湊,株高259cm,穗位103cm,成株葉片數21葉。生長勢強,活稈成熟。花絲綠色,果穗筒形,穗長18.86cm,穗行數15.38行,穗軸紅色,籽粒黃色、馬齒型,百粒重32.87g,單穗粒重170.10g。
2.2 抗病性 經四川省農科院值保所2003~2004兩年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變幅3~5級)、小斑病(5級)、莖腐病(病株率變幅12.5%~25.0%),抗紋枯病(變幅1~3級)、玉米螟(3級),感絲黑穗病(病株率變幅8.8%~16.0%)。
2.3 籽粒品質 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中心測定,籽粒容重為737.5g/L,粗蛋白9.145%,粗脂肪含量4.37%,粗淀粉含量73.91%,賴氮酸含量0.26%,綜合評定為普通玉米一級。
2.4 適宜范圍 適宜在湖北、湖南、貴州和重慶武陵山區推廣種植。
3 產量表現
2003~2004年參加國家武陵山區玉米組區域試驗。其中2003年平均產量7445.70kg/公頃,比對照農大108增產3.40%,增產水平顯著,居第三位;2004年平均產量8341.20kg/公頃,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2.46%,增產水平極顯著,居第四位。在10個試點中,8點增產,其中,在湖北清江種業區試田內,平均產量10173.00kg/公頃,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7.7%,居第三位;在重慶酉陽,平均產量8361.00kg/公頃,比對照農大108增產31.9%,居第一位;在貴州銅仁,平均產量7891.50kg/公頃,比對照農大108增產20.1%,居第一位。2004年參加國家武陵山區玉米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8279.55kg/公頃,比對照增產12.06%,居第一位。
4 栽培要點
4.1 適時早播 營養缽育苗一般在3月中下旬播種(直播可推遲10~15天)。待幼苗2~3葉時,按大小苗分級定向移栽大田。
4.2 合理密植 該品種屬高產大穗品種,在武陵山區中等以上肥力地塊種植,一般密度為45000株/公頃,高肥水地塊不超過49500株/公頃為宜。單作要采取寬窄行種植,寬行90cm,窄行50cm。
4.3 肥水管理 該品種對肥水要求較高,要求施足底肥,一般每公頃施腐熟的有機肥30000~40000kg、復合肥1500kg、鋅肥15~30kg、一次性施入土壤。幼苗移栽后10天內輕追苗肥,一般尿素150~225kg/公頃;在小喇叭口至大喇叭口期(12~16葉)重施穗肥,一般尿素450~600kg/公頃。同時,生育期內加強水分管理,防澇防旱,保證植株生長對水分的需求。
4.4 其它田間管理 中耕培土壅蔸,除凈雜草,防治病蟲,保全苗促生長。適時收獲,及時脫粒曬干,防止籽粒霉爛變質。
禾盛玉6號(曾用名仙農0377)是北京八達嶺仙農玉米研究所用自選系N995作母本,以N998作父本雜交組配而成的一個適應性廣、豐產性好、熟期適中、質優高抗的農藝性狀優良玉米雜交種。母本N995是由美國78599與自選系延801(E28變異株選系)雜交后連續自交選擇純合的自交系;父本N998是有丹340與自交系9521(丹玉15多代自交選育而成)雜交后與丹340回交一次后連續自交選擇純合的自交系。該雜交種2003~2004年參加國家武陵山區玉米組區域試驗;2004年進行生產試驗;2005年被推薦國家審定,商品名定為禾盛玉6號。該品種由湖北省種子集團公司獨家總經銷。
2 特征特性
2.1 植物學特征 該品種是一個中熟品種,在武陵山區生育期124.8天,比農大108早0.3天,需≥10%有效積溫2650左右。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株型半緊湊,株高259cm,穗位103cm,成株葉片數21葉。生長勢強,活稈成熟。花絲綠色,果穗筒形,穗長18.86cm,穗行數15.38行,穗軸紅色,籽粒黃色、馬齒型,百粒重32.87g,單穗粒重170.10g。
2.2 抗病性 經四川省農科院值保所2003~2004兩年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變幅3~5級)、小斑病(5級)、莖腐病(病株率變幅12.5%~25.0%),抗紋枯病(變幅1~3級)、玉米螟(3級),感絲黑穗病(病株率變幅8.8%~16.0%)。
2.3 籽粒品質 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中心測定,籽粒容重為737.5g/L,粗蛋白9.145%,粗脂肪含量4.37%,粗淀粉含量73.91%,賴氮酸含量0.26%,綜合評定為普通玉米一級。
2.4 適宜范圍 適宜在湖北、湖南、貴州和重慶武陵山區推廣種植。
3 產量表現
2003~2004年參加國家武陵山區玉米組區域試驗。其中2003年平均產量7445.70kg/公頃,比對照農大108增產3.40%,增產水平顯著,居第三位;2004年平均產量8341.20kg/公頃,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2.46%,增產水平極顯著,居第四位。在10個試點中,8點增產,其中,在湖北清江種業區試田內,平均產量10173.00kg/公頃,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7.7%,居第三位;在重慶酉陽,平均產量8361.00kg/公頃,比對照農大108增產31.9%,居第一位;在貴州銅仁,平均產量7891.50kg/公頃,比對照農大108增產20.1%,居第一位。2004年參加國家武陵山區玉米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8279.55kg/公頃,比對照增產12.06%,居第一位。
4 栽培要點
4.1 適時早播 營養缽育苗一般在3月中下旬播種(直播可推遲10~15天)。待幼苗2~3葉時,按大小苗分級定向移栽大田。
4.2 合理密植 該品種屬高產大穗品種,在武陵山區中等以上肥力地塊種植,一般密度為45000株/公頃,高肥水地塊不超過49500株/公頃為宜。單作要采取寬窄行種植,寬行90cm,窄行50cm。
4.3 肥水管理 該品種對肥水要求較高,要求施足底肥,一般每公頃施腐熟的有機肥30000~40000kg、復合肥1500kg、鋅肥15~30kg、一次性施入土壤。幼苗移栽后10天內輕追苗肥,一般尿素150~225kg/公頃;在小喇叭口至大喇叭口期(12~16葉)重施穗肥,一般尿素450~600kg/公頃。同時,生育期內加強水分管理,防澇防旱,保證植株生長對水分的需求。
4.4 其它田間管理 中耕培土壅蔸,除凈雜草,防治病蟲,保全苗促生長。適時收獲,及時脫粒曬干,防止籽粒霉爛變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