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魯南地區栽培雙孢菇一般均采用日光溫室,其規格一般是跨度6.5m,長50m,脊高2.8~3.0m,采用床架栽培,330平方米的溫室可栽培雙孢菇520平方米。溫室要曝曬數日,待培養料進棚前4~5天扣棚膜,并加蓋草簾遮蔭。栽培品種為AS2796氣生型菌株。雙孢菇栽培管理技巧介紹如下。
1.備料培養料。配料按100平方米栽培面積計算。配方:新鮮無霉變的干稻草或麥秸1600kg,曬干的牛馬糞或雞糞750kg,餅肥50kg,過磷酸鈣50kg,石灰粉30kg,石膏 30kg,尿素10kg,碳酸氫銨10kg(也可將尿素和碳酸氫銨換成進口復合肥25kg)。
2.培養料的堆制發酵。將備好的麥秸或稻草放在水中浸泡3天,而后鋪成厚30cm、寬1.8~2m、長約7.5m的草堆,上面撒一層石灰,噴淋清水,以此類推。再將預堆的麥秸鋪成厚30cm、寬1.8~2m、長約10m,上面撒一層糞肥混合料,噴淋清水,以此類推,堆高至1.5m。一般經預堆一建堆一4次翻堆一進棚,培養料25~28天可發酵好,其標準是:培養料的顏色呈棕褐色;麥秸柔軟,有彈性,麥秸和牛馬糞混合均勻;料的含水量約為64%;pH值7左右;無病蟲、雜菌、糞臭、酸味、氨臭等不正常氣味;有蘑菇香味;上床后,料溫不會再回升,含氮量1.4%~2%。
3.播前準備。舊菇棚進料前3天進行1次消毒,方法是用15~20g/立方米的硫磺粉,關閉門窗熏24小時,然后放風到無味,培養料方可進棚。同時向地面、床面、墻面全面噴1次敵敵畏(0.3%),畦面撒一層白灰粉。培養料發好后及時搬入菇棚,裝床鋪料要求疏松、混合均勻,厚度一般25~30cm。然后立即進行實棚消毒,每100平方米栽培面積用甲醛(工業用36%)1kg加20%的高錳酸鉀,利用其化學反應產生的氣體進行消毒,菇房密閉熏蒸24小時。然后打開門窗通風換氣,到無味后即可播種。
4.播種時間。播種時間一般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播種方法為撒播。將長勢旺、新鮮潔白、生命力強、菇香濃的栽培菌種均勻撒在料面上,然后輕輕振動料表層,使1/2麥粒種均勻落入料內3cm處。
5.料層培菌管理。(1)發菌前期管理。播種1~3天關閉門窗,保持溫、濕度,促進菌絲迅速萌發,雨水多的天氣可開門發菌。此期溫度以25~28℃、室內空氣相對濕度75%為宜。播種3天以后,菌種已在培養料上萌發,開始通小風。(2)發菌中期管理。播種7~12天為發菌中期,此期菌絲已向料內深入,可逐漸加大通風,促進菌絲生長,并可抑制雜菌的發生,以溫度24~25℃、濕度75%為宜。管理上小通風為主,大通風為輔。如發現害蟲,要及時防治。(3)發菌后期管理。播后13~20天之間為發菌后期,是養菌階段,室溫22~24℃,空氣相對濕度70%,管理上加強通風。如發菌緩慢可以進行撬菌處理,增加通透性,加快發菌速度。
6.覆土。播種20天左右,當菌絲大部分伸展到培養料底部時,即應覆土。覆土時間一般在9月中下旬。覆土材料要求土質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和蓄水能力,一般以紅土和壤土為宜,曝曬數日備用。每100平方米栽培面積需土2.5平方米,加過硫酸鈣50kg、石灰粉30kg,攪拌均勻后用35%工業甲醛0.75kg/平方米,再加0.2%敵敵畏邊噴邊堆放,堆成高和寬各0.8m的長堆,用塑料膜蓋24小時,消滅害蟲及雜菌。然后調pH7.5左右。覆蓋前2~3天,床面、地面、墻面噴1次800倍液的鋅硫磷,床上噴1次50%多菌靈500倍液,以潤濕料面并滅雜菌。覆土前料面整平,然后將備好的土輕輕撒在料面上,厚度2.5cm。
7.覆土后的管理。覆土后噴一遍0.3%多菌靈,然后在2~3天內噴清水,使土層含水量達到18%。要防止水滲入料面。覆上調水后的菇房要適當通風換氣,減少土表水分,滿足菌絲生長的新鮮空氣,使菌絲盡快上土。此時室溫以22~25℃,空氣相對濕度80%~85%為宜,以后要緊閉溫室數日。
覆土后10~12天,扒開土表層,看到許多白色的菌蕾時,要適時噴“結菇水”。每天1次,連續2~3天后停水,加強通風。當小菌蕾(子實體)長到黃豆大小時,又要噴1~2次重水為“出菇水”,每天1次,用量是1kg/平方米,子實體迅速膨大,幾天后可采摘。
8.秋菇管理。從播種到出菇一般需35~40天,10月中旬后大部分開始出菇,到11月末為秋菇采收期。基本可采3茬菇,產鮮菇4kg/平方米。出菇期溫度以14~18℃、土層含水量20%、空氣濕度90%左右為宜。(1)水分管理。秋菇噴水要在氣溫適宜時進行,室溫低于10℃、高于22℃都不宜噴水。此外,噴水前后一定要放風。菇床還要噴“轉潮水”、“維持水”。“轉潮水”即在每潮菇旺菇期剛過,開始走向低潮時噴水,用量0.5kg/平方米,分多次噴在床上。每潮菇噴水中,要加入1%的石灰澄清水,以調整pH值。“維持水”(補充水)是在停水期間,床面仍有較多菇,但此時氣候干燥,菇床含水量減少時進行。出菇期為增加空氣濕度,在氣溫適宜時向空間噴水,確保90%的空氣相對濕度。(2)通風換氣。噴水前后一定要通風。氣溫適宜多通風,氣溫低少通風;氣候干少通風,濕潤多通風;菇多多通風,菇少少通風;土層濕多通風,干少通風。秋菇后期,氣溫在12℃以下時,注意保溫,只在中午氣溫高時通風,早晚門窗都關閉。(3)床面整理。每次采菇后,菌床上留下的死菇、老根都要及時清除,同時要用較濕的細土填補料面。(4)做好保溫增濕工作。進入11月份以后,氣溫降到5℃以下,必須做好保溫工作,防止冷空氣侵入菇棚,少通風。同時還要白天揭花簾增溫,夜間把草簾落下保溫,通過日光溫室良好的保溫性能可維持生產1個多月。到12月中旬,夜間室溫常常低于5℃,很少出菇,菌絲進入休眠狀態,就要停止噴水,開始越冬。
9.越冬管理。從12月中下旬到翌年3月上旬為日光溫室雙孢姑生產的越冬期,為了獲得較好的春菇產量,須加強越冬管理。要停水放風,使土層含水量降到15%,進行干越冬。如果菇房保溫性好,不上凍,可7~10天噴1次水,維持15%的含水量,土層不裂紋為原則。停止生產后,就要落簾遮蔭。
菌絲生長好的菇床,停水數天后,用鑷子插入土層中松動土層,揀去老根和死菇。菌絲生長較差的菇床,可不松土。菌絲萎縮的將土剝下,去除發黑的培養料,翻料追肥。冬季氣溫低,做好保溫工作的同時,要定期放風,除異味、防雜菌,以利養菌。
10.春菇管理。日光溫室春菇生產,從3月中旬通過人工強化栽培可以出菇,到5月中旬高溫來臨前結束,可采菇6~7潮,比其它冷棚每平方米增產3~4kg。從3月初開始白天揭花簾提溫,夜間蓋草簾保溫,半月后可將室溫提到15℃,床溫10℃左右。(1)水分調節。當室溫穩定在10℃以上時,開始調水。噴水宜在白天氣溫適宜時,采用輕噴勤噴的辦法,不能調太重、太急的水,一般隔天噴1~2次即可。隨著氣溫適宜開始出菇,噴水方法原則同秋菇一樣。4月中下旬以后,氣溫升高,噴水改為早晚通風時進行,方法同秋菇一樣,但氣溫高于23℃時要停止噴水。(2)通風管理。通風的原則和方法同秋菇,只是時間不同。室溫10℃時,通風宜在中午溫度高時進行。4月份以后,天氣轉暖,室溫在18℃以上時,外界氣溫低于20℃,白天全部打開通風口通風,夜間關閉。外界氣溫高于23℃時,改為早晚通風、早晚噴水,一旦室溫高于22℃,就要停止噴水,夜間門窗全部打開。(3)追肥。蘑菇生產后期,培養料養分消耗很大,影響產量,適當追肥是一項增產措施。主要有:①菇腳2.5kg加入7.5kg水煮沸15分鐘,取清液加水20kg噴于床面。②葡萄糖0.5kg,加水50kg噴于床面。③5kg胡蘿卜加入7.5kg煮爛,加3倍水。④黃豆1kg蘑成漿,過濾,沖水至50kg噴施。⑤噴健壯素。2號健壯素促進子實體生長,1號健壯素促進菌絲生長。(4)防治病蟲。春菇后期隨著氣溫升高,病蟲加劇,管理上要將溫、濕度控制在適宜的范圍內,做到控制溫度不超過22℃,噴水宜在早晚進行,超過23℃不噴水,可減少死菇。噴水前后一定大放風,做到菇蓋不積水,菇棚膜干燥,減少銹斑。定期向室內全面噴打敵敵畏防蟲;發現銹斑病及時向床面噴藥,用利福平或菌必克等防治。
1.備料培養料。配料按100平方米栽培面積計算。配方:新鮮無霉變的干稻草或麥秸1600kg,曬干的牛馬糞或雞糞750kg,餅肥50kg,過磷酸鈣50kg,石灰粉30kg,石膏 30kg,尿素10kg,碳酸氫銨10kg(也可將尿素和碳酸氫銨換成進口復合肥25kg)。
2.培養料的堆制發酵。將備好的麥秸或稻草放在水中浸泡3天,而后鋪成厚30cm、寬1.8~2m、長約7.5m的草堆,上面撒一層石灰,噴淋清水,以此類推。再將預堆的麥秸鋪成厚30cm、寬1.8~2m、長約10m,上面撒一層糞肥混合料,噴淋清水,以此類推,堆高至1.5m。一般經預堆一建堆一4次翻堆一進棚,培養料25~28天可發酵好,其標準是:培養料的顏色呈棕褐色;麥秸柔軟,有彈性,麥秸和牛馬糞混合均勻;料的含水量約為64%;pH值7左右;無病蟲、雜菌、糞臭、酸味、氨臭等不正常氣味;有蘑菇香味;上床后,料溫不會再回升,含氮量1.4%~2%。
3.播前準備。舊菇棚進料前3天進行1次消毒,方法是用15~20g/立方米的硫磺粉,關閉門窗熏24小時,然后放風到無味,培養料方可進棚。同時向地面、床面、墻面全面噴1次敵敵畏(0.3%),畦面撒一層白灰粉。培養料發好后及時搬入菇棚,裝床鋪料要求疏松、混合均勻,厚度一般25~30cm。然后立即進行實棚消毒,每100平方米栽培面積用甲醛(工業用36%)1kg加20%的高錳酸鉀,利用其化學反應產生的氣體進行消毒,菇房密閉熏蒸24小時。然后打開門窗通風換氣,到無味后即可播種。
4.播種時間。播種時間一般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播種方法為撒播。將長勢旺、新鮮潔白、生命力強、菇香濃的栽培菌種均勻撒在料面上,然后輕輕振動料表層,使1/2麥粒種均勻落入料內3cm處。
5.料層培菌管理。(1)發菌前期管理。播種1~3天關閉門窗,保持溫、濕度,促進菌絲迅速萌發,雨水多的天氣可開門發菌。此期溫度以25~28℃、室內空氣相對濕度75%為宜。播種3天以后,菌種已在培養料上萌發,開始通小風。(2)發菌中期管理。播種7~12天為發菌中期,此期菌絲已向料內深入,可逐漸加大通風,促進菌絲生長,并可抑制雜菌的發生,以溫度24~25℃、濕度75%為宜。管理上小通風為主,大通風為輔。如發現害蟲,要及時防治。(3)發菌后期管理。播后13~20天之間為發菌后期,是養菌階段,室溫22~24℃,空氣相對濕度70%,管理上加強通風。如發菌緩慢可以進行撬菌處理,增加通透性,加快發菌速度。
6.覆土。播種20天左右,當菌絲大部分伸展到培養料底部時,即應覆土。覆土時間一般在9月中下旬。覆土材料要求土質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和蓄水能力,一般以紅土和壤土為宜,曝曬數日備用。每100平方米栽培面積需土2.5平方米,加過硫酸鈣50kg、石灰粉30kg,攪拌均勻后用35%工業甲醛0.75kg/平方米,再加0.2%敵敵畏邊噴邊堆放,堆成高和寬各0.8m的長堆,用塑料膜蓋24小時,消滅害蟲及雜菌。然后調pH7.5左右。覆蓋前2~3天,床面、地面、墻面噴1次800倍液的鋅硫磷,床上噴1次50%多菌靈500倍液,以潤濕料面并滅雜菌。覆土前料面整平,然后將備好的土輕輕撒在料面上,厚度2.5cm。
7.覆土后的管理。覆土后噴一遍0.3%多菌靈,然后在2~3天內噴清水,使土層含水量達到18%。要防止水滲入料面。覆上調水后的菇房要適當通風換氣,減少土表水分,滿足菌絲生長的新鮮空氣,使菌絲盡快上土。此時室溫以22~25℃,空氣相對濕度80%~85%為宜,以后要緊閉溫室數日。
覆土后10~12天,扒開土表層,看到許多白色的菌蕾時,要適時噴“結菇水”。每天1次,連續2~3天后停水,加強通風。當小菌蕾(子實體)長到黃豆大小時,又要噴1~2次重水為“出菇水”,每天1次,用量是1kg/平方米,子實體迅速膨大,幾天后可采摘。
8.秋菇管理。從播種到出菇一般需35~40天,10月中旬后大部分開始出菇,到11月末為秋菇采收期。基本可采3茬菇,產鮮菇4kg/平方米。出菇期溫度以14~18℃、土層含水量20%、空氣濕度90%左右為宜。(1)水分管理。秋菇噴水要在氣溫適宜時進行,室溫低于10℃、高于22℃都不宜噴水。此外,噴水前后一定要放風。菇床還要噴“轉潮水”、“維持水”。“轉潮水”即在每潮菇旺菇期剛過,開始走向低潮時噴水,用量0.5kg/平方米,分多次噴在床上。每潮菇噴水中,要加入1%的石灰澄清水,以調整pH值。“維持水”(補充水)是在停水期間,床面仍有較多菇,但此時氣候干燥,菇床含水量減少時進行。出菇期為增加空氣濕度,在氣溫適宜時向空間噴水,確保90%的空氣相對濕度。(2)通風換氣。噴水前后一定要通風。氣溫適宜多通風,氣溫低少通風;氣候干少通風,濕潤多通風;菇多多通風,菇少少通風;土層濕多通風,干少通風。秋菇后期,氣溫在12℃以下時,注意保溫,只在中午氣溫高時通風,早晚門窗都關閉。(3)床面整理。每次采菇后,菌床上留下的死菇、老根都要及時清除,同時要用較濕的細土填補料面。(4)做好保溫增濕工作。進入11月份以后,氣溫降到5℃以下,必須做好保溫工作,防止冷空氣侵入菇棚,少通風。同時還要白天揭花簾增溫,夜間把草簾落下保溫,通過日光溫室良好的保溫性能可維持生產1個多月。到12月中旬,夜間室溫常常低于5℃,很少出菇,菌絲進入休眠狀態,就要停止噴水,開始越冬。
9.越冬管理。從12月中下旬到翌年3月上旬為日光溫室雙孢姑生產的越冬期,為了獲得較好的春菇產量,須加強越冬管理。要停水放風,使土層含水量降到15%,進行干越冬。如果菇房保溫性好,不上凍,可7~10天噴1次水,維持15%的含水量,土層不裂紋為原則。停止生產后,就要落簾遮蔭。
菌絲生長好的菇床,停水數天后,用鑷子插入土層中松動土層,揀去老根和死菇。菌絲生長較差的菇床,可不松土。菌絲萎縮的將土剝下,去除發黑的培養料,翻料追肥。冬季氣溫低,做好保溫工作的同時,要定期放風,除異味、防雜菌,以利養菌。
10.春菇管理。日光溫室春菇生產,從3月中旬通過人工強化栽培可以出菇,到5月中旬高溫來臨前結束,可采菇6~7潮,比其它冷棚每平方米增產3~4kg。從3月初開始白天揭花簾提溫,夜間蓋草簾保溫,半月后可將室溫提到15℃,床溫10℃左右。(1)水分調節。當室溫穩定在10℃以上時,開始調水。噴水宜在白天氣溫適宜時,采用輕噴勤噴的辦法,不能調太重、太急的水,一般隔天噴1~2次即可。隨著氣溫適宜開始出菇,噴水方法原則同秋菇一樣。4月中下旬以后,氣溫升高,噴水改為早晚通風時進行,方法同秋菇一樣,但氣溫高于23℃時要停止噴水。(2)通風管理。通風的原則和方法同秋菇,只是時間不同。室溫10℃時,通風宜在中午溫度高時進行。4月份以后,天氣轉暖,室溫在18℃以上時,外界氣溫低于20℃,白天全部打開通風口通風,夜間關閉。外界氣溫高于23℃時,改為早晚通風、早晚噴水,一旦室溫高于22℃,就要停止噴水,夜間門窗全部打開。(3)追肥。蘑菇生產后期,培養料養分消耗很大,影響產量,適當追肥是一項增產措施。主要有:①菇腳2.5kg加入7.5kg水煮沸15分鐘,取清液加水20kg噴于床面。②葡萄糖0.5kg,加水50kg噴于床面。③5kg胡蘿卜加入7.5kg煮爛,加3倍水。④黃豆1kg蘑成漿,過濾,沖水至50kg噴施。⑤噴健壯素。2號健壯素促進子實體生長,1號健壯素促進菌絲生長。(4)防治病蟲。春菇后期隨著氣溫升高,病蟲加劇,管理上要將溫、濕度控制在適宜的范圍內,做到控制溫度不超過22℃,噴水宜在早晚進行,超過23℃不噴水,可減少死菇。噴水前后一定大放風,做到菇蓋不積水,菇棚膜干燥,減少銹斑。定期向室內全面噴打敵敵畏防蟲;發現銹斑病及時向床面噴藥,用利福平或菌必克等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