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與引進示范概況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是一整套以水稻旱育秧為核心,以規范化栽插、平衡配套施肥、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科學管水等相配套的水稻栽培新技術,與傳統旱育秧相比,有很大的差異,主要體現在肥床、調酸、消毒、嚴控、淺植上。
該技術20世紀80年代初由黑龍江省從日本引入我國,經我國廣大農技人員和農民連續多年的試驗、示范和推廣,提出了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規范,到2000年全國推廣面積達到20287萬畝,平均畝產達487.9公斤,平均畝增產50公斤以上,為我國水稻生產再上新的臺階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該技術目前是國家科委、農業部重點推廣的農業實用新技術。
貴州省1992年引進該技術。經多年的試驗、示范和推廣,已探索出適合貴州省水稻生產實際的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規范,到2003年貴州省累計推廣面積近3200萬畝,平均畝增產50公斤以上。當前,貴州省已將該技術作為糧食增產的重大技術項目,2005年計劃推廣520萬畝,以確保貴州省糧食的持續增產。
(二)主要優勢與特點
1、耐冷避寒,安全穩產 旱育秧秧苗較耐寒抗病,在日均溫8℃時就可播種,可比常規育秧提前7天以上。同期播種小苗移栽的旱育秧比濕潤育秧生育期短5~7天,比兩段育秧略早1~2天;早播10天小苗移栽的旱育秧,成熟期比濕潤秧早13天左右,比兩段育秧早約7天,但同期播種的大苗旱育秧比兩段秧生育期有所推遲。2002年貴州受歷史上罕見秋風危害,旱育秧明顯表現出較強的避秋風能力。
2、秧苗壯,發棵快 根據多點對比試驗調查表明:旱育秧成秧率高,可達90%左右,比濕潤育秧高20~30個百分點,與兩段育秧相當;旱育秧矮壯、蘗多,高度只有兩段育秧的57.7%,7.5葉時,旱育秧單株帶蘗4.63個,三葉以上大蘗2.6個,分別比兩段秧多1.18個和0.76個;旱育秧根系全白,根毛多,兩段育秧根系白根僅有28.9%。移栽后,旱育秧早生快發,無明顯的返青期,分蘗、發根比兩段秧早3天左右,秧苗葉齡期早1~2葉。旱育秧的這種優勢一直可延續到成熟。
3、省田省投,增產增收 旱育秧秧田與大田比,省秧田一半以上,且不用水打秧田。旱育秧減少了寄秧環節,一般可省工3~5個。旱育秧分蘗肥用量少,肥料利用率高,可省尿素5公斤左右。據各地農技站驗收、測算,旱育秧一般比濕潤育秧增產15%以上,增收70元以上,比兩段育秧增產10%左右,增收40元左右。
多年推廣證明,水稻早育稀植栽培技術有利于高寒山區抗春寒、躲秋風,有利于缺水育秧地區適時播種、培育適齡壯秧,有利于冷爛銹田低產變高產,有利于再生稻蓄留地區頭季和再生季雙豐收,有利于勞力緊缺地區提高單產,有利于冬季農業開發,促進稻田的高產高效。
(三)栽培技術規范
1、育秧
(1)壯秧標準:①小苗。葉齡3.5~4.5葉,苗高12厘米左右,單株帶蘗0.5~1.5個,葉蘗同伸系數0.75以上,葉片全綠,根系全白,無病蟲害。②中苗。葉齡4.5~6.5葉,苗高15厘米,單株帶蘗1.5~3個,葉蘗同伸系數0.7以上,葉片全綠,根系全白,無病蟲害。③大苗。葉6.5~8.5葉,秧齡50~65天,苗高25~30厘米,葉蘗同伸系數0.65以上,平均帶蘗3~7個,根系白色,葉色淡綠,葉片直立有彈性,無病蟲害。
(2)苗床制作:①苗床標準。旱育秧苗床經培肥、調酸、施肥和消毒后,要達到肥、松、細、酸。
②床地選擇。苗床應選擇排水良好、土壤肥沃、背風向陽、水源方便的旱地或炕冬田(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最好是酸性菜園地。苗床選好后,應固定使用。苗床土壤最適pH值在4.5~5.5,有機質含量3%以上。培育小苗每畝大田需苗床10~15平方米(凈面積,下同),培育中苗需苗床15~25平方米,培育大苗需苗床25~30平方米。
③開廂作床。播種前選擇無雨天進行耕地碎土,開廂寬1.2米左右、高 10厘米左右,四周開好排水溝。
④苗床培肥。旱育秧苗床土必須進行培肥,方法有:
沼渣(豬糞)培肥法:播種前25天,每平方米施入沼渣(或濃豬糞水)10公斤和200克過磷酸鈣,然后覆蓋薄膜培肥床土。
圈肥培肥法:頭年12月左右,每平方米苗床施入10公斤優質圈肥和200克過磷酸鈣培肥土壤。
堆積培肥:播前1個月,每平方米苗床用10公斤優質圈肥和200克過磷酸鈣與土壤混合堆積在苗床邊,覆蓋塑料薄膜發酵,播前將其均勻混入床土中。
稻草培肥法:頭年初秋時,每平方米苗床施3~6厘米長的無病碎稻草或其它粗大有機物(油菜稈、殼等)33.5公斤、家畜糞3公斤、過磷酸鈣200~250克,混入10~15厘米土層內,并加適量清糞水。
⑤覆土與面土準備。播種前35天,按10平方米用180公斤細肥土、20~30公斤細碎欄糞、1.5公斤過磷酸鈣和適量稀大糞或豬糞充分拌勻,噴施殺菌劑(如3%廣枯靈水劑1000倍、70%敵克松可濕性粉劑600倍水溶液),堆積蓋膜發酵漚制,作苗床面土和覆蓋用土。
(3)調酸、施肥、消毒:調酸、施肥、消毒方法有以下3種,提倡用壯秧劑、調酸肥、旱育秧床土調理劑等進行,以簡化操作,提高質量。
①應用單質肥料與藥劑。
施肥:每平方米施入硫酸銨120克或硝酸銨50克、過磷酸鈣15克和硫酸鉀30克,分3次施入,使肥料和床土充分混合。禁用火土灰、碳銨、鈣鎂磷肥等堿性肥料。在缺乏硫銨和硝銨地區,也可用40克尿素代替,但必須于播種前15天施用。對缺鋅的黑、紫色土和紅壤土,每平方米增施7~10克硫酸鋅。
調酸:播種期日均溫在10℃以下,pH值低于6.0時可不調酸、高于6.0時必須對床土進行調酸。播種期日均溫穩定在10℃以上,pH值6.5以下時可不調酸、超過6.5時必須對床土進行調酸。調酸可用濃硫酸、硫磺粉和苗泥土。
濃硫酸調酸。播種前每平方米用50毫升90%濃硫酸對成200倍水溶液潑灑床土,可使pH值降至4.5~5.5。或倒入適量的細土中,配成酸土施用。必須注意安全。
硫磺粉調酸。在播種前20天進行,pH值6.5的土壤,1平方米施硫磺粉100克,pH值為7的施150克,施后均勻拌入10厘米的床土中,澆足水。
黃泥土調酸。每平方米用pH值小于5.5的黃泥土15~20公斤摻入苗床土中混勻,再用其配制的面土蓋種。
消毒:先將準備好的面土均勻地撒在床面上,然后澆足水,使床土水分處于飽和狀態,再用殺菌劑消毒。殺菌劑應選用廣枯靈和敵克松,搭配移栽靈、旱秧綠和甲霜靈等。敵克松的用法為:每平方米用2.5克70%的敵克松可濕性粉劑對水1.5公斤稀釋成600倍水溶液均勻噴灑在床土上即可。遇晴天,敵克松用量減半。
②應用壯秧劑(或旱育秧床土調理劑或調酸肥)。壯秧劑15平方米用1.25~2公斤,均勻混入床土中,然后將準備好的面土撒在床面上。
③應用旱育保姆。秈稻品種選用秈稻專用型,粳稻品種選用粳稻專用型。先按單質肥料與藥劑的施肥方法進行施肥,再將準備好的面土撒在床面上,然后播用旱育保姆包衣的種子。
(4)播種:①品種與種子質量。品種必須選用經過國家或地方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認定)的優良水稻品種。種子質量必須符合GB4404~1996糧食種子標準。
②播種期。早育秧在日均溫穩定通過8~10℃時就可播種,日均溫穩定通過13~15℃就可栽插。中、小苗旱育秧應比水秧早播5~10天,大苗播期與兩段育秧相同。具體的播期應根據當地的茬口安排、氣候和生產條件、品種特性確定。
③種子處理。按常規方法進行曬種、選種、消毒和浸種催芽,芽長以半粒米長為宜。如應用旱育保姆,曬種、選種后,只需浸種0.5~12小時,撈出瀝去水分,將旱育保姆倒入圓底容器中(按1公斤旱育保姆包衣稻種3公斤的比例進行包衣),先包種子總量的2/3,邊加種邊攪拌,包好后過篩取出包好的稻種,再將另外1/3種子放入剩下的種衣劑中包衣。種子包衣要均勻,包衣后要及時播種。
④播種量。每平方米苗床播種量,小苗為150克芽谷(約120克干谷),中苗為50~100克芽谷(約40~80克干谷),大苗30~50克芽谷(25~40克干谷),秧齡長的播種量宜少。
⑤滅蟲、播種、覆土、蓋膜。
滅蟲:在土壤地下害蟲多的地區,應使用殺蟲劑(如用50%辛硫磷乳油500~1000倍液)滅蟲。
澆水:用清水澆灌,使床土水分處于飽和狀態。禁用糞水澆灌,以免發酵燒苗。
播種、覆土:將芽谷按廂計量均勻播在床面,用薄膜包木板將種芽谷輕壓入土,再用已準備好的覆蓋用土蓋種子,蓋土厚度為0.6~1厘米。
蓋膜:覆土后立即搭好拱架,拱高40~50厘米,再用繩子在拱中心扯成骨架,床面上加蓋廢地膜,再將塑料薄膜或無紡布蓋上,用土將膜四周壓好。
⑥防除鼠害。播種前1周在苗床四周放置鼠藥以防鼠害。
⑦防除雜草。培育中、大苗的苗床播種覆土后,施用旱育秧專用除草劑除草。每平方米用0.5克殺草丹對水 0.15公斤,或0.1畝苗床用旱秧凈1包對水5公斤噴灑床土,封閉除草。
(5)苗床管理:①溫度管理。播種至出苗,密閉薄膜保溫,最適溫為30~32℃,床面上約4厘米處溫度高于35℃時,揭開兩頭降溫;出苗至三葉一心,適溫為21℃,高于25℃時,應通風降溫;三葉一心以后,膜內溫度保持在20℃以下,逐步晝夜揭膜煉苗。床面加蓋的廢地膜于苗齊后揭去。
②濕度管理。播種至出苗,保持床土濕潤,以利齊苗。出苗至二葉一心,一般不澆水,如底水未澆透,可適當澆水;二葉一心至三葉一心,看苗適澆水,保持床土濕潤,預防青枯病;三葉一心以后,控水促根,如秧苗早上不吐水珠,應及時澆水。移栽前1天澆1次透水,以利扯秧。
③病害防治。重點抓好立枯病和苗稻瘟的防治。一葉一心時,每平方米用70%敵克松可濕性粉劑2.5克對水 1.5公斤配成600倍水溶液噴施防治立枯病,遇晴天,敵克松用量減半,噴藥后立即噴少量清水防藥害;用三環唑防治苗稻瘟。
④蟲害防治。重點防治地下害蟲和稻稈潛蠅。遇根蚜危害,每平方米可用50%辟蚜霧可濕性粉劑3~5克對水7.5~12.5公斤潑澆,或50%辛硫磷乳油7~10毫升加水15~20公斤潑澆;螻蛄、蚯蚓、螞蟻可用50%的辛硫磷乳油1500倍水溶液澆灌床土防治;稻稈潛蠅可畝用50%辛硫磷乳油75克對水50公斤噴霧。
③追肥。二葉一心時,用酸性或中性化肥作追肥,每平方米用硝銨25克 (或尿素25克)和過磷酸鈣40克對水澆施,施后立即澆清水防肥害。五葉一心左右再追氮肥一次,每平方米用尿素25克對水澆施,施后立即澆清水防肥害。以后看苗追肥。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是一整套以水稻旱育秧為核心,以規范化栽插、平衡配套施肥、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科學管水等相配套的水稻栽培新技術,與傳統旱育秧相比,有很大的差異,主要體現在肥床、調酸、消毒、嚴控、淺植上。
該技術20世紀80年代初由黑龍江省從日本引入我國,經我國廣大農技人員和農民連續多年的試驗、示范和推廣,提出了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規范,到2000年全國推廣面積達到20287萬畝,平均畝產達487.9公斤,平均畝增產50公斤以上,為我國水稻生產再上新的臺階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該技術目前是國家科委、農業部重點推廣的農業實用新技術。
貴州省1992年引進該技術。經多年的試驗、示范和推廣,已探索出適合貴州省水稻生產實際的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規范,到2003年貴州省累計推廣面積近3200萬畝,平均畝增產50公斤以上。當前,貴州省已將該技術作為糧食增產的重大技術項目,2005年計劃推廣520萬畝,以確保貴州省糧食的持續增產。
(二)主要優勢與特點
1、耐冷避寒,安全穩產 旱育秧秧苗較耐寒抗病,在日均溫8℃時就可播種,可比常規育秧提前7天以上。同期播種小苗移栽的旱育秧比濕潤育秧生育期短5~7天,比兩段育秧略早1~2天;早播10天小苗移栽的旱育秧,成熟期比濕潤秧早13天左右,比兩段育秧早約7天,但同期播種的大苗旱育秧比兩段秧生育期有所推遲。2002年貴州受歷史上罕見秋風危害,旱育秧明顯表現出較強的避秋風能力。
2、秧苗壯,發棵快 根據多點對比試驗調查表明:旱育秧成秧率高,可達90%左右,比濕潤育秧高20~30個百分點,與兩段育秧相當;旱育秧矮壯、蘗多,高度只有兩段育秧的57.7%,7.5葉時,旱育秧單株帶蘗4.63個,三葉以上大蘗2.6個,分別比兩段秧多1.18個和0.76個;旱育秧根系全白,根毛多,兩段育秧根系白根僅有28.9%。移栽后,旱育秧早生快發,無明顯的返青期,分蘗、發根比兩段秧早3天左右,秧苗葉齡期早1~2葉。旱育秧的這種優勢一直可延續到成熟。
3、省田省投,增產增收 旱育秧秧田與大田比,省秧田一半以上,且不用水打秧田。旱育秧減少了寄秧環節,一般可省工3~5個。旱育秧分蘗肥用量少,肥料利用率高,可省尿素5公斤左右。據各地農技站驗收、測算,旱育秧一般比濕潤育秧增產15%以上,增收70元以上,比兩段育秧增產10%左右,增收40元左右。
多年推廣證明,水稻早育稀植栽培技術有利于高寒山區抗春寒、躲秋風,有利于缺水育秧地區適時播種、培育適齡壯秧,有利于冷爛銹田低產變高產,有利于再生稻蓄留地區頭季和再生季雙豐收,有利于勞力緊缺地區提高單產,有利于冬季農業開發,促進稻田的高產高效。
(三)栽培技術規范
1、育秧
(1)壯秧標準:①小苗。葉齡3.5~4.5葉,苗高12厘米左右,單株帶蘗0.5~1.5個,葉蘗同伸系數0.75以上,葉片全綠,根系全白,無病蟲害。②中苗。葉齡4.5~6.5葉,苗高15厘米,單株帶蘗1.5~3個,葉蘗同伸系數0.7以上,葉片全綠,根系全白,無病蟲害。③大苗。葉6.5~8.5葉,秧齡50~65天,苗高25~30厘米,葉蘗同伸系數0.65以上,平均帶蘗3~7個,根系白色,葉色淡綠,葉片直立有彈性,無病蟲害。
(2)苗床制作:①苗床標準。旱育秧苗床經培肥、調酸、施肥和消毒后,要達到肥、松、細、酸。
②床地選擇。苗床應選擇排水良好、土壤肥沃、背風向陽、水源方便的旱地或炕冬田(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最好是酸性菜園地。苗床選好后,應固定使用。苗床土壤最適pH值在4.5~5.5,有機質含量3%以上。培育小苗每畝大田需苗床10~15平方米(凈面積,下同),培育中苗需苗床15~25平方米,培育大苗需苗床25~30平方米。
③開廂作床。播種前選擇無雨天進行耕地碎土,開廂寬1.2米左右、高 10厘米左右,四周開好排水溝。
④苗床培肥。旱育秧苗床土必須進行培肥,方法有:
沼渣(豬糞)培肥法:播種前25天,每平方米施入沼渣(或濃豬糞水)10公斤和200克過磷酸鈣,然后覆蓋薄膜培肥床土。
圈肥培肥法:頭年12月左右,每平方米苗床施入10公斤優質圈肥和200克過磷酸鈣培肥土壤。
堆積培肥:播前1個月,每平方米苗床用10公斤優質圈肥和200克過磷酸鈣與土壤混合堆積在苗床邊,覆蓋塑料薄膜發酵,播前將其均勻混入床土中。
稻草培肥法:頭年初秋時,每平方米苗床施3~6厘米長的無病碎稻草或其它粗大有機物(油菜稈、殼等)33.5公斤、家畜糞3公斤、過磷酸鈣200~250克,混入10~15厘米土層內,并加適量清糞水。
⑤覆土與面土準備。播種前35天,按10平方米用180公斤細肥土、20~30公斤細碎欄糞、1.5公斤過磷酸鈣和適量稀大糞或豬糞充分拌勻,噴施殺菌劑(如3%廣枯靈水劑1000倍、70%敵克松可濕性粉劑600倍水溶液),堆積蓋膜發酵漚制,作苗床面土和覆蓋用土。
(3)調酸、施肥、消毒:調酸、施肥、消毒方法有以下3種,提倡用壯秧劑、調酸肥、旱育秧床土調理劑等進行,以簡化操作,提高質量。
①應用單質肥料與藥劑。
施肥:每平方米施入硫酸銨120克或硝酸銨50克、過磷酸鈣15克和硫酸鉀30克,分3次施入,使肥料和床土充分混合。禁用火土灰、碳銨、鈣鎂磷肥等堿性肥料。在缺乏硫銨和硝銨地區,也可用40克尿素代替,但必須于播種前15天施用。對缺鋅的黑、紫色土和紅壤土,每平方米增施7~10克硫酸鋅。
調酸:播種期日均溫在10℃以下,pH值低于6.0時可不調酸、高于6.0時必須對床土進行調酸。播種期日均溫穩定在10℃以上,pH值6.5以下時可不調酸、超過6.5時必須對床土進行調酸。調酸可用濃硫酸、硫磺粉和苗泥土。
濃硫酸調酸。播種前每平方米用50毫升90%濃硫酸對成200倍水溶液潑灑床土,可使pH值降至4.5~5.5。或倒入適量的細土中,配成酸土施用。必須注意安全。
硫磺粉調酸。在播種前20天進行,pH值6.5的土壤,1平方米施硫磺粉100克,pH值為7的施150克,施后均勻拌入10厘米的床土中,澆足水。
黃泥土調酸。每平方米用pH值小于5.5的黃泥土15~20公斤摻入苗床土中混勻,再用其配制的面土蓋種。
消毒:先將準備好的面土均勻地撒在床面上,然后澆足水,使床土水分處于飽和狀態,再用殺菌劑消毒。殺菌劑應選用廣枯靈和敵克松,搭配移栽靈、旱秧綠和甲霜靈等。敵克松的用法為:每平方米用2.5克70%的敵克松可濕性粉劑對水1.5公斤稀釋成600倍水溶液均勻噴灑在床土上即可。遇晴天,敵克松用量減半。
②應用壯秧劑(或旱育秧床土調理劑或調酸肥)。壯秧劑15平方米用1.25~2公斤,均勻混入床土中,然后將準備好的面土撒在床面上。
③應用旱育保姆。秈稻品種選用秈稻專用型,粳稻品種選用粳稻專用型。先按單質肥料與藥劑的施肥方法進行施肥,再將準備好的面土撒在床面上,然后播用旱育保姆包衣的種子。
(4)播種:①品種與種子質量。品種必須選用經過國家或地方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認定)的優良水稻品種。種子質量必須符合GB4404~1996糧食種子標準。
②播種期。早育秧在日均溫穩定通過8~10℃時就可播種,日均溫穩定通過13~15℃就可栽插。中、小苗旱育秧應比水秧早播5~10天,大苗播期與兩段育秧相同。具體的播期應根據當地的茬口安排、氣候和生產條件、品種特性確定。
③種子處理。按常規方法進行曬種、選種、消毒和浸種催芽,芽長以半粒米長為宜。如應用旱育保姆,曬種、選種后,只需浸種0.5~12小時,撈出瀝去水分,將旱育保姆倒入圓底容器中(按1公斤旱育保姆包衣稻種3公斤的比例進行包衣),先包種子總量的2/3,邊加種邊攪拌,包好后過篩取出包好的稻種,再將另外1/3種子放入剩下的種衣劑中包衣。種子包衣要均勻,包衣后要及時播種。
④播種量。每平方米苗床播種量,小苗為150克芽谷(約120克干谷),中苗為50~100克芽谷(約40~80克干谷),大苗30~50克芽谷(25~40克干谷),秧齡長的播種量宜少。
⑤滅蟲、播種、覆土、蓋膜。
滅蟲:在土壤地下害蟲多的地區,應使用殺蟲劑(如用50%辛硫磷乳油500~1000倍液)滅蟲。
澆水:用清水澆灌,使床土水分處于飽和狀態。禁用糞水澆灌,以免發酵燒苗。
播種、覆土:將芽谷按廂計量均勻播在床面,用薄膜包木板將種芽谷輕壓入土,再用已準備好的覆蓋用土蓋種子,蓋土厚度為0.6~1厘米。
蓋膜:覆土后立即搭好拱架,拱高40~50厘米,再用繩子在拱中心扯成骨架,床面上加蓋廢地膜,再將塑料薄膜或無紡布蓋上,用土將膜四周壓好。
⑥防除鼠害。播種前1周在苗床四周放置鼠藥以防鼠害。
⑦防除雜草。培育中、大苗的苗床播種覆土后,施用旱育秧專用除草劑除草。每平方米用0.5克殺草丹對水 0.15公斤,或0.1畝苗床用旱秧凈1包對水5公斤噴灑床土,封閉除草。
(5)苗床管理:①溫度管理。播種至出苗,密閉薄膜保溫,最適溫為30~32℃,床面上約4厘米處溫度高于35℃時,揭開兩頭降溫;出苗至三葉一心,適溫為21℃,高于25℃時,應通風降溫;三葉一心以后,膜內溫度保持在20℃以下,逐步晝夜揭膜煉苗。床面加蓋的廢地膜于苗齊后揭去。
②濕度管理。播種至出苗,保持床土濕潤,以利齊苗。出苗至二葉一心,一般不澆水,如底水未澆透,可適當澆水;二葉一心至三葉一心,看苗適澆水,保持床土濕潤,預防青枯病;三葉一心以后,控水促根,如秧苗早上不吐水珠,應及時澆水。移栽前1天澆1次透水,以利扯秧。
③病害防治。重點抓好立枯病和苗稻瘟的防治。一葉一心時,每平方米用70%敵克松可濕性粉劑2.5克對水 1.5公斤配成600倍水溶液噴施防治立枯病,遇晴天,敵克松用量減半,噴藥后立即噴少量清水防藥害;用三環唑防治苗稻瘟。
④蟲害防治。重點防治地下害蟲和稻稈潛蠅。遇根蚜危害,每平方米可用50%辟蚜霧可濕性粉劑3~5克對水7.5~12.5公斤潑澆,或50%辛硫磷乳油7~10毫升加水15~20公斤潑澆;螻蛄、蚯蚓、螞蟻可用50%的辛硫磷乳油1500倍水溶液澆灌床土防治;稻稈潛蠅可畝用50%辛硫磷乳油75克對水50公斤噴霧。
③追肥。二葉一心時,用酸性或中性化肥作追肥,每平方米用硝銨25克 (或尿素25克)和過磷酸鈣40克對水澆施,施后立即澆清水防肥害。五葉一心左右再追氮肥一次,每平方米用尿素25克對水澆施,施后立即澆清水防肥害。以后看苗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