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癥狀本病主要為害葉片、葉柄。葉片病斑黃褐色至褐色,呈多角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略具輪紋狀,病斑周圍有黃綠色或綠褐色暈圈,病斑有時互相連結成大病斑,嚴重時可使葉片變黃干枯。葉柄發病常生成短條狀褐色病斑,濕度大時病斑表面長有灰霉。
2.傳播途徑及發病規律
本病由半知菌亞門真菌慈菇尾孢菌侵染引起的,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及分生孢子座在病殘本上越冬。次年產生分生孢子,通過氣流和風雨傳播,引起發病,病斑上不斷產生分生孢子,進行重復侵染。高溫多雨適于病菌的孳生繁殖,一般在夏秋高溫多雨時期易發病,特別在田間通風條件差、缺肥失管、生長不良時,發病嚴重。
3.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集中燒毀或深埋;合理施肥,注意氮、磷、鉀配合使用,避免偏施氮肥;科學用水,搞好排灌,改善通風條件,以利慈菇生長。
(2)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噴藥防治,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
2.傳播途徑及發病規律
本病由半知菌亞門真菌慈菇尾孢菌侵染引起的,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及分生孢子座在病殘本上越冬。次年產生分生孢子,通過氣流和風雨傳播,引起發病,病斑上不斷產生分生孢子,進行重復侵染。高溫多雨適于病菌的孳生繁殖,一般在夏秋高溫多雨時期易發病,特別在田間通風條件差、缺肥失管、生長不良時,發病嚴重。
3.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集中燒毀或深埋;合理施肥,注意氮、磷、鉀配合使用,避免偏施氮肥;科學用水,搞好排灌,改善通風條件,以利慈菇生長。
(2)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噴藥防治,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