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豬高致病性藍耳病防治知識

   日期:2015-10-09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236    
  該病是近幾年出現的豬的一種嚴重的病毒性疾病,由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變異株引起的一種急性高致死性疫病。該病毒傳染性極強,受感染的豬場仔豬發病率可達100%、死亡率可達50%以上,母豬流產率可達30%以上,育肥豬也可發病死亡是其特征。 

  一、病原: 

  本病的病原為豬生殖-呼吸綜合癥病毒,由萊利斯塔德病毒引起。 

  二、流行病學: 

  各年齡和種類的豬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豬和一月齡內的仔豬最易感。潛伏期仔豬2-4天,懷孕母豬4-7天。主要感染途徑為呼吸道,空氣傳播、接觸傳播和垂直傳播為主要的傳播方式,病豬、帶毒豬和患病母豬所產的仔豬以及被污染的環境用具為傳染源。老鼠可能是該病原的攜帶者和傳播者。此病在仔豬間傳播比在成豬間傳播容易。 

  三、臨床癥狀: 

  該病以母豬繁殖障礙和仔豬呼吸道癥狀為主。 

  母豬:精神不振,食欲不良,體溫暫時性偏高,咳嗽,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發情不正常或不孕,懷孕母豬早產或產下死胎、木乃伊胎和病弱仔豬,流產率可達30%以上,有的產后無乳,胎衣停滯,少數母豬雙耳、腹側和外陰皮膚有一過性的青紫色或藍紫色斑塊。 

  哺乳仔豬:體溫可達41℃以上,呼吸困難,有時成腹式呼吸,厭食,腹瀉,耳朵發紅,眼結膜炎,被毛粗亂,共濟失調,容易繼發其它疾病,發病率可達100%、死亡率可達50%。耐過仔豬長期消瘦,生長緩慢。育肥豬:表現輕度類流感癥狀,暫時性的厭食及輕度的呼吸困難,少數豬咳嗽及雙耳背面、邊緣和尾部皮膚有一過性的深青紫色的斑塊。 

  公豬:發病率低,約2-10%,表現厭食,呼吸困難,消瘦。及少數公豬雙耳皮膚變色。公豬精液質量下降。 此外,因為本病的病原具有明顯的變異性,所以本病的臨床表現很復雜,常可分為急性型、亞臨床型和慢性型。另外,在不同的國家發病期的癥狀也不盡相同,不同的毒株以及管理因素等都可能影響臨床癥狀的出現和生產損失。 

  四、病理剖檢變化: 

  在死胎及衰弱仔豬可見胸腔內有大量清亮液體,哺乳仔豬肺有肝變區,結腸內容無稀薄,腸系膜淋巴結、皮下、肌肉等發生水腫。公母豬及肥育豬無肉眼可見變化。經剖檢:可見脾臟邊緣或表面出現梗死灶,腎臟呈土黃色,表面可見針尖至小米粒大出血點斑,皮下、扁桃體、心臟、膀胱、肝臟和腸道均可見出血點和出血斑。部分病例可見胃腸道出血、潰瘍、壞死。 

  五、診斷: 

  本病僅根據癥狀和流行病學很難作出診斷,需要進行實驗室診斷來確診。 可根據以下情況來判斷是否有該病:母豬早產、流產、產死胎和衰弱仔豬的比率明顯增高,產后無乳的母豬增加;一月齡以內的仔豬出現呼吸道癥狀的增加,部分仔豬雙耳發紅,腹瀉增多,瘦弱仔豬增多,治愈率下降,增重率下降,死亡率明顯增高;全群豬在近期有過類似感冒的癥狀,有的豬雙耳、腹下、會陰、尾部皮膚有青紫色或藍紫色斑塊。 

  六、防治: 

  綜合性的防疫措施及疫苗免疫是控制和減少藍耳病發病的有效途徑。 

  一要加強檢疫,引種及購買仔豬時要嚴格實行隔離飼養制度,杜絕從疫區帶入病毒; 

  二要提倡自繁自養,實行封閉式飼養管理,嚴格執行隔離和消毒制度,實行產房隔離,哺乳仔豬應盡早斷奶,建立無病清凈豬場; 

  四要對育肥豬采取“全進全出”制度,豬出欄后徹底消毒豬舍; 

  五要正確使用疫苗。要注意區分弱毒活疫苗和滅活疫苗的不同使用特點。給無病豬場的豬打疫苗時,應該選用滅活疫苗,而給已患上藍耳病的豬打疫苗時,必須選用弱毒疫苗。要根據本地實際制訂合理的免疫程序,防止免疫抑制。 

  豬藍耳病往往會繼發豬瘟、豬傳染性胸膜肺炎、豬肺疫等疫病。因此,豬場一旦感染藍耳病,除對死胎、死豬進行無害化處理及清洗消毒豬舍外,還應給病豬投喂高能量飼料、維生素和足夠的電解質,母豬臨產前宜混飼阿司匹林。治療病豬時,應使用抗生素防止繼發感染,同時,根據不同繼發感染病癥對癥下藥。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