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大棚馬鈴薯、甜葉菊、秋甘藍一年三熟高效栽培

   日期:2015-09-29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222    
  大棚馬鈴薯、甜葉菊、秋甘藍一年三熟栽培是近年來東臺市唐洋鎮大面積推廣的高效栽培模式,一般每畝可產馬鈴薯1500~1750公斤、甜葉菊干葉200~300公斤、甘藍4000公斤以上,全年畝產值超萬元。
 
  馬鈴薯
 
  適時播種 12月底至次年1月中旬播種,采用大棚套小棚覆蓋地膜栽培。選用紫花851、中原2號等優質抗病高產品種。種薯需切塊催芽,待幼芽長1~2厘米時栽植。每畝施腐熟有機肥2500~3000公斤、硫酸鉀復合肥50公斤作基肥,整地做畦,畦面寬4米。開溝播種,行距40厘米,株距27厘米。
 
  田間管理 播種后蓋膜前,每畝用金都爾96%精異丙甲草胺乳油50~60毫升加水50公斤噴霧,進行土壤封閉處理。出苗后調溫促長,白天保持溫度25℃以上,晚上保持15℃以上。遇寒流需加蓋保溫材料,防止薯塊受凍。塊莖形成期和膨大期,結合防治病蟲害噴施0.5%尿素和0.3%磷酸二氫鉀的混合溶液。防治馬鈴薯晚疫病,可用克露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防治菌核病,可用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遇棚內濕度較大不宜噴霧時,可每畝用15%腐霉利煙劑200~300克,揭小棚、閉大棚熏蒸防治。4月上中旬收獲。
 
  甜葉菊
 
  適時移栽 馬鈴薯收獲后撤去棚架,整地做畦,畦寬2米,每畝開溝條施餅肥75~100公斤、45%三元復合肥40~50公斤,餅肥要提前堆悶發酵腐熟。4月中下旬甜葉菊幼苗有4~5對真葉,株高10厘米以上即可移栽。寬窄行栽培,每畦栽4行,大行距60厘米,小行距40厘米,株距14~17厘米,每畝栽8000株左右。
 
  大田管理 栽后澆足活棵水,及時除草松土,封行后停止松土,改為人工拔草。苗有5~7對真葉時進行第一次摘心,之后每畝施尿素5~7.5公斤;當分枝有5~7對真葉時,摘去分枝苗頂心,促進甜葉菊多分枝、多產葉片。第二次摘心后,分枝抽出至田間封行前,每畝施尿素5~7.5公斤。斑枯病發生初期,可用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20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5000倍液噴霧。生長期間及時用5%丁烯氟蟲腈乳油2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盲椿象和煙粉虱。8月上中旬,在田間有50%植株現蕾時,選晴天露水干后采收。
 
  秋甘藍
 
  育苗移栽 選用中晚熟品種,如石頭2號、鐵苞甘藍、寒玉5號、寒玉20號等。7月下旬播種育苗,8月上中旬定植。移栽前結合整地每畝施腐熟有機肥1500~2000公斤、過磷酸鈣40~50公斤或45%三元復合肥40公斤。寒玉5號、寒玉20號等定植株行距均為50厘米,每畝栽2700株左右;石頭2號、鐵苞甘藍等定植株距40~45厘米、行距45~50厘米,每畝栽3000~3500株。
 
  田間管理 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分別在蓮座初期、結球初期、結球中期追施速效氮肥。結球期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結球初期和中期可結合澆水施肥,結球后期控制澆水,收獲前20天內不再施化肥,以保證品質。防治黑腐病,可用100~200毫克/升農用硫酸鏈霉素溶液噴霧;防治霜霉病,可用克露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防治菜青蟲、小菜蛾、斜紋夜蛾等,可用安打15%茚蟲威懸浮劑3750倍液或1%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乳油2000倍液噴霧。11月收獲。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