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防治香菇袋料出菇困難的措施

   日期:2015-09-28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27    
  近年來,袋料香菇主體塑料彬架培育花菇的“西峽模式”成為中國南菇北移的模范,在我國大江南北遍的開花。但是,受地域氣候溫差和新發展地區的菇農對香菇品種類型和出菇特性了解較少等等緣故,栽培時使用了中溫類型的香菇品種,如135,241,939,L26等,或是與其同類型菌種,在低溫季節催菇,就會出現催菇不能正常出菇的異常現象,輕則減產,重則虧本。現將我們防治袋料香菇出菇困難的管理措施介紹如下。 
     
  1、選擇適宜菌種  如果以冬季15℃左右氣溫為主,選擇5-18℃出菇的低溫菌種,如193、135、7410(日農大葉)和8-22℃出菇溫度范圍較寬的菌種,如925、938、中興8號等。如果沒有選擇條件,使用了中溫類菌種,采用下述措施,可以順利出菇。 
     
  2、控濕拌料  菌棒培養料含水量50%-55%。即按干質原料加水比為1:0.8-0.9,鮮活木屑加水1:0.5-0.7。常見資料介紹的料水比為1:1.2的培養料含水率均超過55%。 
     
  培養料含水率計算公式是:培養料+水=培養料總量,培養料自身含水率(一般曬干后料含水率在3-18%左右)+水=水總量,水總量÷培養料總量=含水率%。例如把含水率為15%的100公斤原料加水90公斤,代入上式,即可得出含水率55.26%。含水率低于45%,菌絲生長細緩,含水率高于65%,菌絲生長滯停。 
     
  3、脫水轉色  菌棒發滿菌后,移入出菇棚中,用直徑5-8毫米的螺絲刀給菌棒剌孔4行,每行10-15孔,孔深為菌棒直徑二分之一。促使菌絲分化培養料后,積蓄的水分適量揮發,并為菌棒轉色過程中分泌出來的黃褐色液體,提供自動流出的“多孔”條件,防止轉色菌皮過厚,或因積水損壞菌棒。其中,越夏菌棒可在自然溫度中轉色,夏秋栽培袋轉色管理溫度15-26℃,最佳18-22℃。轉色階段,每隔6-10天轉動一次菌棒,促使菌棒內積水流出。 
     
  4、通風越夏  越夏菇棚四周的擋陽欄柵與菇棚對沿留出1米左右的通風道,每天給菇棚背向陽光的地方大開通風口,早上西北面,下午東南面,保持敝開,利于通風。防止棚內積溫燒袋,或長期陰濕影響排潮,讓菌棒在通風條件越夏中揮發水分,脫去栽培時重量的20-30%,有利于干濕差促控出菇整齊。 
     
  5、綜合催蕾  菌棒催菇前,用“脫水轉色”的刺孔方法,選菌棒一個面刺孔兩行,浸水2-3小時,二潮以后浸水4-12小時。浸水后用棚膜包嚴,在日光下增溫,促其溫度達到32℃保持2-4小時,再用夜間8-12℃低溫刺激2-3小時后,封閉保溫15-24℃熏2-3天即可出菇。或把浸水后的菌棒放在菇棚的上三層中,用日光或地下火道、育菇機增溫,管理與上述相同。但沒有前者出菇快、齊,但比前者省工。 
     
  6、增溫催蕾  在低溫季節,用“綜合催蕾”方法,把菌棒立式兩層排放到室內,用棚膜蓋嚴,在棚膜下面用煤爐加放水壺的方式加溫,保持溫度20-26℃,2-4天即可出菇。 
     
  出菇后的菌棒,每天挑選一次放入菇棚,保持棚內溫度8℃以上,噴霧保持80%溫度左右,割膜選蕾定株,進行出菇管理。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