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平陰縣李溝鎮的董玉山來信說:“我鎮及周圍鄉鎮所種平菇,在出菇階段特別是在子實體直徑1厘米左右時出現黃褐色小斑點,然后迅速擴大,最后整個子實體變褐、發軟、發黏并最終腐爛,即使菌棒內菌絲還很濃白,但很難再出菇。這種病是什么?應如何防治?
主持人陽光答復如下:
這位朋友所反映的情況,在其他地區也較多發生,從敘述的病癥來看,正是近幾年來困擾著生產者的平菇軟腐病,尤其是生產兩年以上的老菇房病害更為嚴重。由于發病在可食部位,不能使用常規殺菌劑,因此,此病應以防為主,栽培中應注意以下幾個環節:①培養料處理:選擇新鮮的棉子殼或玉米心等作原料,拌料前應在太陽下曝曬2~2天,利用紫外線殺死部分培養料中的雜菌。發酵時要嚴格發酵工藝,做到全面、均勻、徹底。可添加增溫發酵劑、立信菌王或克霉王等產品,提高發酵效果及培養料本身抗雜菌能力。②發菌期管理:培養出菇大袋時,應置于陰涼、通風、潔凈的場所進行培養,盡量不要在菇房(棚)內培養,避免在菌絲體培養過程中滋生大量雜菌,侵染培養料或導致出菇場所受污染,并避免高溫燒菌,降低菌絲體的生活力。總之,要促進菌絲的旺盛、快速生長,順利出菇。③菇房處理:菇房使用前,最好空棚暴曬一段時間,或與其他作物輪作。出菇袋入菇房(棚)前 2~3天,應將老菇棚進行徹底清掃,并空棚消毒??捎脽熝瑒?、硫磺或甲醛等。④土壤消毒:在栽培過程中使用的土壤,要采用大田或菜園地的生土,遠離生活垃圾及畜禽養殖場等。并對選用的覆土進行消毒悶堆處理。
主持人陽光答復如下:
這位朋友所反映的情況,在其他地區也較多發生,從敘述的病癥來看,正是近幾年來困擾著生產者的平菇軟腐病,尤其是生產兩年以上的老菇房病害更為嚴重。由于發病在可食部位,不能使用常規殺菌劑,因此,此病應以防為主,栽培中應注意以下幾個環節:①培養料處理:選擇新鮮的棉子殼或玉米心等作原料,拌料前應在太陽下曝曬2~2天,利用紫外線殺死部分培養料中的雜菌。發酵時要嚴格發酵工藝,做到全面、均勻、徹底。可添加增溫發酵劑、立信菌王或克霉王等產品,提高發酵效果及培養料本身抗雜菌能力。②發菌期管理:培養出菇大袋時,應置于陰涼、通風、潔凈的場所進行培養,盡量不要在菇房(棚)內培養,避免在菌絲體培養過程中滋生大量雜菌,侵染培養料或導致出菇場所受污染,并避免高溫燒菌,降低菌絲體的生活力。總之,要促進菌絲的旺盛、快速生長,順利出菇。③菇房處理:菇房使用前,最好空棚暴曬一段時間,或與其他作物輪作。出菇袋入菇房(棚)前 2~3天,應將老菇棚進行徹底清掃,并空棚消毒??捎脽熝瑒?、硫磺或甲醛等。④土壤消毒:在栽培過程中使用的土壤,要采用大田或菜園地的生土,遠離生活垃圾及畜禽養殖場等。并對選用的覆土進行消毒悶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