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影響獺兔毛皮質量的因素

   日期:2015-09-23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61    
    影響獺兔毛皮質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品種、營養與飼料、疾病防治、宰殺與剝皮、加工方法等因素。  

  品種選育  

  品種因素是決定毛皮品質的關鍵。如果種獺兔品種不純、品種退化或體形變小,就會直接影響毛皮色澤,失去原有的色型特征,出現毛色混雜、絨毛稀疏、密度降低、平整度差、皮張面積小等現象,使獺兔毛皮質量達不到規定要求。按一般規律,獺兔體形大,毛皮面積就大,商品價值就高。因此,務必重視獺兔品種選育,對種獺兔進行提純改良,精心選種。要嚴格淘汰不符合種獺兔標準的種兔,選育出優質的核心種獺兔群,以切實提高獺兔毛皮質量。  

  營養與飼料  

  營養與飼料對毛皮品質影響很大。若長期營養水平較低,會引起獺兔生長發育受阻、個體變小、皮張面積不符合等級。Petersen等采用自由采食或限食(75%自由采食)飼喂獺兔(獺兔于6月份出生,12月份屠宰剝皮),結果表明,與自由采食組相比,限食組獺兔的體重下降11%,胴體含水量增加4.1%,蛋白質含量提高0.7%,脂肪含量下降4.9%,這些影響在統計上均達到顯著水平;限食組的毛纖維明顯長于自由采食組(分別為3.8厘米和2.9厘米),皮張面積則明顯小于自由采食組(下降5%)。但營養過剩,則會出現腹部毛尚未脫換完,背部毛又開始脫換的情況,對毛皮質量也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在營養因素中,日糧中能量和蛋白質是影響毛皮動物生長發育和毛皮品質的主要因素。據報道,當日糧中消化能10.88MJ/千克、粗蛋白質18.5%、粗纖維12%時,獺兔生長速度較快而且毛皮質量較好。任克良等(2004年)對斷奶至出欄期生長獺兔能量、粗蛋白質需要量的研究表明,低能量高蛋白質日糧(消化能10.97MJ/千克、粗蛋白質18.98%)和高能量高蛋白質日糧(消化能11.31MJ/千克、粗蛋白質19.36%)有利于獺兔被毛品質的提高。飼料中蛋白質不足,尤其是含硫氨基酸的不足,會導致毛質退化,絨毛空疏,毛纖維強度下降,針毛明顯增加。研究證實,在長毛兔日糧中補充含硫氨基酸(蛋氨酸和胱氨酸),可以大幅度提高兔毛產量(38.5%)和優質毛比例(19.9%)。當日糧中添加適量的蛋氨酸,使含硫氨基酸達到0.70%時,產毛量顯著提高,同時也改善了兔毛品質。但過量添加蛋氨酸(如日糧中含硫氨基酸達到0.96%時),對產毛也有不良影響。  

  此外,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常會導致被毛褪色、脆弱,甚至脫毛。生物素是重要的水溶性含硫維生素,廣泛地參與機體的代謝;由于自然界生物素的濃度低且生物利用率有限,也會出現不足和缺乏,從而造成機體代謝功能的紊亂,導致獺兔生產性能的下降和抗病能力的削弱并且導致毛皮質量下降。膽堿在體內合成時,由蛋氨酸供給甲基,即每當體內合成1分子的膽堿時需要消耗3分子的S-腺苷蛋氨酸;膽堿缺乏時,腎臟損傷,毛皮粗糙、稀疏等,并加劇蛋氨酸的缺乏癥。  

  銅是酪氨酸酶的組成成分,此酶催化酪氨酸形成黑色素,缺銅導致被毛褪色。銅能將疏基氧化成二硫鍵促進被毛生長,毛的彎曲決定于毛蛋白質中的二硫基,而二硫基在角蛋白合成中決定于銅的存在,銅缺乏則影響角蛋白合成過程中多肽鏈各種氨基酸的相互連接,因而使毛纖維發生異常變化,彎曲度減少,毛的張力和彈性減弱,降低紡織性能。日糧中添加一定比例的銅,對兔毛生長有促進作用,以添加劑量為50毫克/千克時作用顯著;對皮板厚度的影響則是在添加量為10毫克/千克時顯著,隨著添加量增加,皮板厚度反而下降,表現出劑量效應。這可能與兔體內不同組織對銅的適用量不同有關。  

  疾病防治  

  如果籠舍潮濕、衛生條件差、兔體不清潔等,輕則會使獺兔皮毛臟亂,重則會導致各種疾病。疾病的發生不僅對獺兔健康和生長發育不利,還會影響毛皮的品質。有些疾病甚至會直接造成皮膚、被毛損傷而降低毛皮質量,如疥癬病、兔虱、螨蟲、皮膚霉菌病、皮下膿腫等,會使獺兔毛皮不平或皮層潰爛成洞,斑痕累累;病瘦獺兔的皮質較薄弱而枯燥,皮板粗糙、松軟、韌性差,皮毛焦躁,缺乏光澤,失去了制裘皮價值。  

  宰剝年齡  

  年齡對毛皮品質影響很大。一般講,成年兔皮的質量比幼齡兔皮的要好。4月前的幼齡兔,因絨毛不夠豐滿,胎毛脫換未盡,板質輕薄,商品價值不高。5月齡~6月齡的壯齡兔,體重長到2.5千克~3千克,絨毛濃密,色澤光潤,板質厚薄適中,取下的皮可達到一級皮面積標準,這時取皮質量最佳。老齡兔皮因絨毛干枯、毛纖維拉力差、色澤暗淡、板質厚硬粗糙,商品價值很低。  

  取皮季節  

  取皮季節對青年兔影響不大,但對成年兔和老齡兔則以冬皮品質最佳。取皮季節最好選在冬末春初,即11月到次年3月,此時絨毛豐厚,光澤度好,板質優良。因為冬季氣候寒冷,兔皮毛長絨厚,毛面整齊,色澤光潤,板質厚實;春季正值成年兔和老齡兔換毛時節,兔皮毛長而稀,底絨空疏,毛面不整齊,板質較粗糙,質量較差;夏季氣候炎熱,毛短而粗,底絨稀薄,皮板薄而硬,呈暗黃色,品質最差,使用價值很低;秋季氣候適宜,飼料豐富,毛絨密而平齊,但仍較短,板質較厚實,品質僅次于冬皮。因此,在實際生產中要堅持適時適齡取皮,最好選在冬末春初,少剝春皮,禁剝夏皮。  

  成年兔每年春秋兩季各換毛一次,稱其為季節性換毛,在換毛期間取的皮絨毛長短不齊,極易脫落,質量最低,不取換毛皮應成為一條戒律。檢查是否正在換毛方法:用手扒開毛被,如發現絨毛容易脫落,并有短的毛纖維長出即為換毛開始。  

  宰殺與剝皮的方法  

  宰殺時處死方法不當,例如用刀放血、殺頭致死或灌醋處死等方法,往往會造成血污,嚴重影響毛皮質量。因此,處死方法應本著簡便易行,致死快,不污染毛皮,保持尸體清潔和不影響毛皮質量為原則。處死方法可采用頸部移位法、棒擊法、電麻法和空氣注射法等。獺兔宰殺后尸體應放在干凈、涼爽的地方,并要盡快剝皮,切忌長時間堆放,以防受熱而影響毛皮質量。如果剝皮不當或技術不夠熟練,會造成缺材、皮形不完整或歪皮(背部皮長、腹部皮短或背部皮短、腹部皮長)等,影響毛皮的質量。  

  加工技術  

  加工技術包括剝皮、晾皮、儲皮、染皮、整皮等技術。若加工不合理、整形不當,則會造成“褶皺板”或皮形不完整;鮮皮處理時方法不妥,會損傷毛囊,使皮板變色、毛絨脫落;晾曬不及時或方法不當,皮板會發生霉變、“油燒”、“凍糠”等;撐皮用力過猛或撐拉過大,皮板干燥后會使腿、腹部皮張薄如紙,制裘時容易破損;皮張在干燥或儲存期間,若煙熏時間過長,會使皮板枯干發黃而失去油性光澤。在儲運過程中若保管不當,會發生蟲蛀、鼠咬、變色、霉爛等,輕則降低毛皮質量,重則失去使用價值。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