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田水溫適宜,含氧量高,餌料生物豐富,是蛙遮蔭乘涼和生活的好場所。蛙可捕食大量農田害蟲,蛙糞可起到肥田作用。蛙藕共生,相互促進,經濟效益顯著。現結合生產實踐,將其養殖技術介紹如下。
1、藕田建造:藕田應選擇水源充足、水質較好、陽光充足、進排水方便、保水力強、土層肥沃的水田,面積一般1/5至1/3公頃。建造時首先將選好的藕田整平,留出田埂。每667平方米(1畝)施人畜糞500~600公斤、磷肥30~50公斤作基肥。注適量水,用機械攪合泥土,疏松田底,保持40厘米淤泥耕作層。10天后沿田邊開挖“目”字形圍溝,溝寬和溝深各80厘米,用開挖的泥土加高田埂60厘米,寬70厘米,并夯實,保持一定坡度。沿田埂四周用木樁和聚乙烯網布圍成1.5米高的防逃墻,網布埋入土內20厘米。田內設置若干個小島,或在田埂上用瓦塊搭成小洞,供蛙棲息,田埂對側設有注、排水口,并密裝柵欄和密鐵窗網等裝置,防蛙逃逸。
2、藕田消毒:在藕田灌水前,每畝用生石灰35公斤化漿全池潑灑。
3、植藕放蛙:藕池清整后,注水15~20厘米,選擇無損傷、無病害、表皮光滑、充分老熟、藕芽完整的早熟藕種。按株、行距1.5米×2米均勻栽植,植入泥土深度12~15厘米,畝栽植藕種100公斤。植藕10天后,每畝放重25克的老蛤幼蛙3000~5000只,如是放養牛蛙及美國青蛙,則畝放重50克的幼蛙1500~2000只,要求蛙體健壯無損傷,個體大小一致。切忌放養蛙蝌蚪,因藕田蛙類的敵害黃鱔等會吞食蝌蚪。
4、飼料投喂:蛙主要喜食鮮活的動物性飼料,幼蛙下田后,應投喂人工收集或培育的蚯蚓、小魚蝦、田螺、糞蛆,以及米糠、豆渣、玉米粉等飼料。在幼蛙期要進行食性轉換,從雜食性轉為動物性,投喂鮮活小魚蝦、蚯蚓、蠅蛆等,并可人工馴食使其攝食人工顆粒餌料。投喂采取人工馴食方法:在飼料盤上方裝一水桶,桶底開一小孔,使桶中的水能不停地滴入餌盤上(用竹箔制成槽式餌盤),餌盤中的水一振蕩,盤中的飼料亦隨水波動,蛙即誤認為是活餌而搶食。蛙攝食量大,還可在池內裝置黑光燈誘蟲,或用發酵后的畜禽糞肥養殖蚯蚓及蠅蛆等,增加餌料來源,并在陸地和水面廣布餌料臺,以滿足蛙攝食需要。投喂量隨著蛙長大,由占蛙體重的5%左右增加到占體重的15%左右,投喂原則是量少次多,以投喂后在半小時內吃完為好。
5、日常管理:主要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水質管理。要定期加水和更換新水,每半月注水一次,高溫季節應加深水位30厘米。在圍溝內投放水葫蘆、水草等水生植物,以凈化水質。二是做好防逃工作。經常檢查防逃設施及池埂上的洞穴,發現圍欄網布破損或不嚴密的地方,要及時修復。三是防治敵害。如田鼠、蛇、鳥類等,必須經常注意巡查,發現敵害立即予以捕捉或驅趕。四是疾病防治。常打掃食場,清除殘餌,定期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消毒食場。若發現蛙患紅腿病、腫腿病,可分別用5%~10%的鹽水或20%的消炎片溶液浸泡病蛙10分鐘;用30ppm高錳酸鉀液浸洗。此外,發現病蛙后,還應及時撈出隔離治療,以防傳染。
1、藕田建造:藕田應選擇水源充足、水質較好、陽光充足、進排水方便、保水力強、土層肥沃的水田,面積一般1/5至1/3公頃。建造時首先將選好的藕田整平,留出田埂。每667平方米(1畝)施人畜糞500~600公斤、磷肥30~50公斤作基肥。注適量水,用機械攪合泥土,疏松田底,保持40厘米淤泥耕作層。10天后沿田邊開挖“目”字形圍溝,溝寬和溝深各80厘米,用開挖的泥土加高田埂60厘米,寬70厘米,并夯實,保持一定坡度。沿田埂四周用木樁和聚乙烯網布圍成1.5米高的防逃墻,網布埋入土內20厘米。田內設置若干個小島,或在田埂上用瓦塊搭成小洞,供蛙棲息,田埂對側設有注、排水口,并密裝柵欄和密鐵窗網等裝置,防蛙逃逸。
2、藕田消毒:在藕田灌水前,每畝用生石灰35公斤化漿全池潑灑。
3、植藕放蛙:藕池清整后,注水15~20厘米,選擇無損傷、無病害、表皮光滑、充分老熟、藕芽完整的早熟藕種。按株、行距1.5米×2米均勻栽植,植入泥土深度12~15厘米,畝栽植藕種100公斤。植藕10天后,每畝放重25克的老蛤幼蛙3000~5000只,如是放養牛蛙及美國青蛙,則畝放重50克的幼蛙1500~2000只,要求蛙體健壯無損傷,個體大小一致。切忌放養蛙蝌蚪,因藕田蛙類的敵害黃鱔等會吞食蝌蚪。
4、飼料投喂:蛙主要喜食鮮活的動物性飼料,幼蛙下田后,應投喂人工收集或培育的蚯蚓、小魚蝦、田螺、糞蛆,以及米糠、豆渣、玉米粉等飼料。在幼蛙期要進行食性轉換,從雜食性轉為動物性,投喂鮮活小魚蝦、蚯蚓、蠅蛆等,并可人工馴食使其攝食人工顆粒餌料。投喂采取人工馴食方法:在飼料盤上方裝一水桶,桶底開一小孔,使桶中的水能不停地滴入餌盤上(用竹箔制成槽式餌盤),餌盤中的水一振蕩,盤中的飼料亦隨水波動,蛙即誤認為是活餌而搶食。蛙攝食量大,還可在池內裝置黑光燈誘蟲,或用發酵后的畜禽糞肥養殖蚯蚓及蠅蛆等,增加餌料來源,并在陸地和水面廣布餌料臺,以滿足蛙攝食需要。投喂量隨著蛙長大,由占蛙體重的5%左右增加到占體重的15%左右,投喂原則是量少次多,以投喂后在半小時內吃完為好。
5、日常管理:主要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水質管理。要定期加水和更換新水,每半月注水一次,高溫季節應加深水位30厘米。在圍溝內投放水葫蘆、水草等水生植物,以凈化水質。二是做好防逃工作。經常檢查防逃設施及池埂上的洞穴,發現圍欄網布破損或不嚴密的地方,要及時修復。三是防治敵害。如田鼠、蛇、鳥類等,必須經常注意巡查,發現敵害立即予以捕捉或驅趕。四是疾病防治。常打掃食場,清除殘餌,定期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消毒食場。若發現蛙患紅腿病、腫腿病,可分別用5%~10%的鹽水或20%的消炎片溶液浸泡病蛙10分鐘;用30ppm高錳酸鉀液浸洗。此外,發現病蛙后,還應及時撈出隔離治療,以防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