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香菇生產是在香菇菌袋轉色之后上室外菇棚或在畦內覆土栽培出菇,筆者將香菇菌袋放在室內進行出菇管理,省時省錢省力,簡單易行,獲得高產,現介紹如下:
1 菌筒制作 ①拌料裝袋:培養料配方為闊葉樹粗木屑60%,細木屑18%,麩皮20%,白糖1%,石膏1%。北方2~4月底開始生產,將料拌勻,含水量在60%左右裝袋,松緊適度,手指按袋有彈性不下陷。②滅菌接種:將料袋裝入蒸鍋內料溫升至100℃維持12~15h,滅菌結束后悶12h。料溫降至70℃出鍋,將菌袋運到接種室內冷卻至30℃時在晴天清晨或傍晚搶溫接種,避開高溫時候,嚴格無菌操作,提高菌袋成品率。③發菌轉色:將接種后的菌袋放入要出菇的室內“井”字形堆放,當菌絲長到1/3時刺孔通氣,長滿時刺孔1次,第3次間隔第2次1個月左右。室內掛深色窗簾或在窗外掛遮陽網遮光,定期通風散熱,防止高溫燒菌,要經常翻堆,必要時灑水降溫使室溫保持在5~28℃,不能超過28℃,當菌袋表面從白色轉成粉紅至棕褐色,表面有2/3瘤狀突起,轉色成功。
2 出菇管理 到8月底9月初立秋之后室溫在10~25℃時即可進行出菇管理。重新擺放菌袋,振動幾下,驚蕈出菇。立秋之后早晚溫差拉大,打開窗簾,給予光線刺激。白天關緊窗戶,給室內噴水,溫度在18~22℃,空氣相對濕度在80%~85%;晚上開窗,溫度在10~15℃,人為拉大晝夜溫差、空氣濕度差,這樣3~4d后就有菇蕾出現,這時候刻膜放菇。每天噴水,室內空氣相對濕度85%左右,這樣可出2~3潮菇。11月后氣溫10℃以下噴水保濕可使菌袋越冬,來年氣溫升至10℃以上3~4月給菌袋注水,添加尿素、菇大寶等營養,再出1~2潮菇。這樣在室內發菌轉色,又在室內出菇,避免了菌袋轉移,建菇棚、建畦等材料、用工,省錢、省時、省力、簡單易行,易推廣,效益高。
1 菌筒制作 ①拌料裝袋:培養料配方為闊葉樹粗木屑60%,細木屑18%,麩皮20%,白糖1%,石膏1%。北方2~4月底開始生產,將料拌勻,含水量在60%左右裝袋,松緊適度,手指按袋有彈性不下陷。②滅菌接種:將料袋裝入蒸鍋內料溫升至100℃維持12~15h,滅菌結束后悶12h。料溫降至70℃出鍋,將菌袋運到接種室內冷卻至30℃時在晴天清晨或傍晚搶溫接種,避開高溫時候,嚴格無菌操作,提高菌袋成品率。③發菌轉色:將接種后的菌袋放入要出菇的室內“井”字形堆放,當菌絲長到1/3時刺孔通氣,長滿時刺孔1次,第3次間隔第2次1個月左右。室內掛深色窗簾或在窗外掛遮陽網遮光,定期通風散熱,防止高溫燒菌,要經常翻堆,必要時灑水降溫使室溫保持在5~28℃,不能超過28℃,當菌袋表面從白色轉成粉紅至棕褐色,表面有2/3瘤狀突起,轉色成功。
2 出菇管理 到8月底9月初立秋之后室溫在10~25℃時即可進行出菇管理。重新擺放菌袋,振動幾下,驚蕈出菇。立秋之后早晚溫差拉大,打開窗簾,給予光線刺激。白天關緊窗戶,給室內噴水,溫度在18~22℃,空氣相對濕度在80%~85%;晚上開窗,溫度在10~15℃,人為拉大晝夜溫差、空氣濕度差,這樣3~4d后就有菇蕾出現,這時候刻膜放菇。每天噴水,室內空氣相對濕度85%左右,這樣可出2~3潮菇。11月后氣溫10℃以下噴水保濕可使菌袋越冬,來年氣溫升至10℃以上3~4月給菌袋注水,添加尿素、菇大寶等營養,再出1~2潮菇。這樣在室內發菌轉色,又在室內出菇,避免了菌袋轉移,建菇棚、建畦等材料、用工,省錢、省時、省力、簡單易行,易推廣,效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