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蟲老熟后,爬至茶樹根際附近落葉下或表土內化蛹,化蛹前先作蛹室,然后化蛹其中,入土深度因土質而異,一般為3~5厘米,深的在10厘米以上。
影響種群數量的自然因子是氣候條件,茶葉夜蛾蛹期長(從5~11月),若在7~8月遇到連續高溫干旱,則可造成蛹的自然死亡,次年田間蟲量也隨之下降。
3、預測預報
對發生趨勢預測:選取不同類型的茶園,于2月至3月上旬采用平行線跳躍式或5點式取樣。調查方法采用盆拍法,每一樣地查25盆次以上,結果計算平均每盆蟲量和每畝蓬面蟲量。當每畝蓬面蟲量在l000頭以下時,屬輕發生,一般可不必采用噴藥防治;每畝蓬面蟲量在1000~4000頭時,則為中等至中偏重發生;每畝蓬面蟲量在4000頭以上,則屬重發生。
4、防治措施
(1)點燈誘殺
在發蛾期,利用成蟲趨光性,點燈誘殺,可收到較好的防治效果。點燈時間,在浙江、安徽茶區自10月中、下旬開始至11月底。
(2)清園滅卵
在11月下旬至12月間,清理茶叢下的落葉,深埋入土或清出園外處理,消滅產在落葉上的卵。
(3)農藥防治
由于茶葉夜蛾危害的是春茶品質最佳的茶葉,對畝幼蟲量在1000頭以上的茶園均應噴藥防治。防治時間應在開春后、春茶芽葉萌發前期。施藥方式以低容量側位噴灑為宜,將藥液重點噴在茶樹中、下部葉背。若延誤了防治適期,蟲齡已長至4齡以上,此時噴藥時間應改為晚間,噴灑方式可改為蓬面掃噴。農藥可選用80%敵敵畏(每畝用藥50~70毫升)、50%辛硫磷(每畝用藥50毫升)、菊酯類農藥也有較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