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稻田栽培雙孢蘑菇高產技術

   日期:2015-09-06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19    
    稻田栽培雙孢蘑菇就是以稻草等為主要原料,經堆制發酵作培養料,利用秋、冬、春的溫光資源和空閑季節,在水稻收割后的稻田內,采取露地栽培雙孢蘑菇的一種種植方式。該方式充分利用資源,每畝可創純利5000元以上,投入產出比為1∶3,且可改良土壤,有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現介紹其技術經驗: 

    一、菇田選擇 一般應選地勢較高、土質肥沃、排灌方便、靠近水源、運輸條件好、3年內未種植過雙孢蘑菇的中稻田或一季稻田。收割時所留稻樁不得高于10厘米。收割完后,菇田提前開好圍溝和腰溝排水,以備用。 

    二、培養料的制備 

    1.配方(按每畝稻田實際栽培面積400平方米計算)。配方一:干稻草6000公斤、菜餅400公斤、磷肥100公斤、尿素60公斤、石灰200~250公斤、石膏150公斤和雙孢蘑菇專用肥150公斤。配方二:干稻草5000公斤、干牛糞2000公斤、尿素40公斤、石灰200公斤、石膏150公斤和雙孢蘑菇專用肥100公斤。 

    2.堆料選擇 家畜糞富含雙孢蘑菇需要的營養物質,發熱量高,是較好的堆料。豬糞、牛糞、馬糞均可,幾種畜糞混合使用,效果更好。 

    3.預濕建堆 干稻草在建堆前2~3天預濕。建堆時將畜糞、菜餅、雙孢蘑菇專用肥、磷肥、尿素等混合均勻分層加入,石灰、石膏在第一次翻堆時加入,料堆寬2米、高1.5米,每層1.2米,長度不限,堆形四邊垂直整齊,頂部呈弧形,建好堆后蓋上薄膜,既保濕又防雨(注意不可太嚴,以防止無氧發酵)。 

    4.翻堆發酵 建堆后7天左右進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時將草料抖松、抖散斟均勻,要上下里外翻透。這次堆料寬度1.8米,高度1.5米。將石灰。石膏均勻地撒入堆料中,翻完后蓋上薄膜。再過6天進行第二次翻堆。此次注意在堆料中打氣眼,便于有氧發酵。這次堆料寬1.5米,高1.2米,翻完后蓋上薄膜。5天后再進行第三次翻堆。此次將堆料一分為二,堆料寬0.8米,高1.2米,翻完后,蓋上薄膜。此時需在堆料中用1000倍辛硫磷或1500倍掃螨凈或300倍25%多菌靈溶液均勻噴霧,殺滅病蟲害。4天后進行第四次翻堆,此時草料已發酵完畢,顏色如咖啡色,富有彈性,即可運至大田鋪料。 

    三、鋪料播種 鋪料前用100倍辛硫磷、1500倍掃螨凈、300倍25%多菌靈對菇田消毒殺蟲滅菌,再按廂面寬70~80厘米、人行道寬50厘米殲溝分廂。然后鋪料,鋪料時要抖松、鋪勻,堆成“瓦背形”。厚30厘米。鋪后雨天應蓋上薄膜,晴天草料偏于則用石灰水噴霧調節濕度。鋪料后一二天可播種,選擇陰天或晴天早晨、傍晚進行。先將菌種瓶的棉塞取掉,側立于高錳酸鉀中消毒,并用菌種鉤將菌種鉤出放在消過毒的盆內,然后按計劃將菌種均勻播于料面上。麥粒種每畝菇田用菌種800袋點播。播點撤一薄層草料作為引草,并立即用薄膜將廂面覆蓋以保濕促菌絲萌發,同時在薄膜上覆蓋草簾。 

    四、田間管理 

    1.覆土 播種3天后揭去薄膜,通風換氣以促進菌絲生長,當菌絲生長至料層的1/2~2/3時,開始覆土。覆土厚度為5厘米左右,土粒直徑在2厘米以內,含水量以手捏能成團,不粘手或稍粘手為宜,土壤pH值為7.5~8。如土壤或草料偏干可用石灰水調節。 

    2.噴水與補肥 噴水原則以土層濕潤為主,冬季宜干不宜濕,春季宜濕不宜干。一般在覆土后10天左右,待土表1厘米處絨毛菌絲成線狀,并出現扭結的絨球小白點時噴結菇水,每平方米菇床用水1公斤分4次噴灑。并結合噴施蘑菇高產素1號1次。3天后,土層中絨球小白點變為肉體狀的圓又硬的小菇蕾普遍長至綠豆或黃豆粒天小時,噴出菇水,每平方米菇床用水0.5公斤分4次噴灑,并噴施蘑菇高產素2號1次。菌絲扭結現蕾階段噴施蘑菇高產素3號1次,大面積出菇后約7天,噴施蘑菇高產素4號1次。每潮菇采收完畢后,噴轉潮水,每平方米菇床用0.5公斤水分4次噴灑。菇床在休菌階段噴雄1次蘑菇高產素5號,調節廂面酸堿度,保持菌絲生命力。 

    3.秋菇管理 秋菇管理是豐產的關鍵,管理重點是覆土層和噴水,一般應掌握菇多時少噴,菇少時多噴;前期多噴,后期少噴。還應結合天氣狀況。菌絲強弱、覆土厚薄等靈活掌握。每潮菇采收結束時,應剔除床面上的老根和死菇,立即補覆潮潤的濕土,然后噴水。秋菇采收1~2潮后,有時床面會出現土層菌絲板結現象,應及時打扦松動土層,使板結的菌絲斷裂,促使轉潮出菇。 

    4.冬季管理 氣溫降到5℃以下時,雙孢蘑菇停止生長,進入冬季管理階段。一是清理床面,撬料補土。松動土層,挑去老根和枯黃菌絲,并用竹扦撬動料層,以利透氣,對露出土層的菌絲進行補土,以保持菌絲活力。二是噴水保溫,每隔10~15天噴水一次。三是保溫通風,草簾和薄膜上下交替覆蓋,既要保溫又要通氣。 

    5.春菇管理 當氣溫穩定在10℃以上時,開始調節菇床土面水分,要輕噴、勤噴,噴水量由少到多,隨著氣溫升高,蘑菇大批出土,噴水量相應增加,加速出菇。出菇多潮后應適量追肥,子實體長到綠豆大小時結合噴水進行。 

    6.病蟲害防治 堅持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原則,堅持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生態防治與化學防治相結合,杜絕高毒高殘留農藥,杜絕在采菇期間用藥。施藥不可超量,且施藥時間應選在下午或傍晚。 

    五、采菇 當菌蓋長至2~4厘米時適時采收,要求削面平整,無泥腳,菌柄1~1.5厘米。采菇時分級采收,輕拿輕放,保持菇蓋潔白無創傷。采菇過程中,及時挖掉老根,補上新土,使廂面保持平整,保持場地清潔衛生,減少雜菌感染的幾率。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