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8月黔南州某肉牛有限責任公司養殖場暴發牛環形泰勒焦蟲病,發病率高達100%,經及時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得到了有效控制,現報告如下。
1 流行病學調查
該場為新建商品牛場,現存欄肉牛25頭,其中黑白花成年母牛10頭,本地成年母黃牛10頭,小公牛5頭。進場后進行過牛出敗、炭疽、口蹄疫免疫注射,公母牛分開飼養。2003年7月 28日一頭牛發生體溫升高,抗菌素治療無明顯效果,采血鏡檢發現有焦蟲,于是筆者對全部母牛進行采血鏡檢,發現染蟲率為100%,紅細胞染蟲率為20%~90%。經檢查牛體表未發現有蜱,但有大量吸血蚊蠅。
2 臨床癥狀
25頭牛中有7頭體溫升高,在39.8~41℃之間,心率偏快,其余病例體溫基本正常;尿液顏色正常或偏黃,無血紅蛋白尿;高熱時鼻鏡干燥,鼻孔流出清白粘液;發生喘息,每分鐘可達40次以上,隨著體溫的升高,喘息加重;體溫正常的牛食欲、飲水正常,高熱牛食欲稍減,精神略委頓;眼結膜、唇粘膜蒼白;有一例眼流淚,有大量膿性分泌物,視力受損;血液稀薄,體表淋巴結未見腫大。
3 實驗室檢查
每頭牛耳靜脈采血涂片,體溫升高牛在高熱時采血涂片,自然干燥后,用甲醇固定3分鐘,經姬姆薩染色液染色1小時,油鏡鏡檢可見:紅細胞異形,紅細胞內有藍色的蟲體,分布在紅細胞內或邊緣,形態各異,呈圓形、卵圓形、逗點形,以卵圓形居多;原生質著色較重呈藍色,染色質位于蟲體較粗一端,呈紫紅色;每個染蟲紅細胞內有蟲體2~6個,最多達10個,蟲體小于紅細胞半徑;紅細胞染蟲率最低為20%,最高為90%。
4 治 療
首先將20頭母牛逐一進行體重稱量,采用貝尼爾按7mg/kg的劑量,嚴格計算用藥量,配成10%溶液,分左、右兩側臀部兩點作深部肌肉注射。每頭牛注射貝尼爾前先頸部肌肉注射5ml安鈉加,給予強心;其中有兩頭牛高熱嚴重、精神不振,給予強心、補液、抗菌治療的同時,采用5%葡萄糖生理鹽水500ml、安鈉咖5nd、青霉素320萬u和鏈霉素320萬u進行輸液。每隔48小時重復用藥1次,連用3次。
5 結 果
第一次用藥后24小時,病牛體溫有所下降;48小時后進行采血鏡檢紅細胞染蟲率為10%~70%,有所下降。第二次用藥后24小時,病牛體溫接近正常,但仍有兩頭高熱;48小時后采血鏡檢,有15頭染蟲率在10%以下,有5頭染蟲率在30%~40%。第三次用藥后,病牛體溫恢復正常,采食、運動等整體狀況得到改善。第三次用藥后7天采血鏡檢紅細胞形態正常,但仍有一頭檢出蟲體,染蟲率8%,帶蟲牛無任何癥狀,精神、食欲正常。
6 體 會
6.1 由于發病季節正是酷暑,蚊蠅猖獗,要保障治療效果必須配合做好圈舍、場地的消毒,滅蜱、蚊、蠅的工作,避免重復感染。
6.2 異地引進的牛,在渡過第一個夏季時,要做好防范工作,加強對牛群的觀察。對無名高熱,抗菌素治療無效的要及時進行血檢,及時確診,及時治療。
6.3 貝尼爾劑量不足會造成治療無效,而大劑量又會引起嚴重不良反應,注射部位出現明顯腫脹,部分出現肌肉震顫,呼吸迫促,需進行觀察護理。所以要嚴格稱量體重,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1 流行病學調查
該場為新建商品牛場,現存欄肉牛25頭,其中黑白花成年母牛10頭,本地成年母黃牛10頭,小公牛5頭。進場后進行過牛出敗、炭疽、口蹄疫免疫注射,公母牛分開飼養。2003年7月 28日一頭牛發生體溫升高,抗菌素治療無明顯效果,采血鏡檢發現有焦蟲,于是筆者對全部母牛進行采血鏡檢,發現染蟲率為100%,紅細胞染蟲率為20%~90%。經檢查牛體表未發現有蜱,但有大量吸血蚊蠅。
2 臨床癥狀
25頭牛中有7頭體溫升高,在39.8~41℃之間,心率偏快,其余病例體溫基本正常;尿液顏色正常或偏黃,無血紅蛋白尿;高熱時鼻鏡干燥,鼻孔流出清白粘液;發生喘息,每分鐘可達40次以上,隨著體溫的升高,喘息加重;體溫正常的牛食欲、飲水正常,高熱牛食欲稍減,精神略委頓;眼結膜、唇粘膜蒼白;有一例眼流淚,有大量膿性分泌物,視力受損;血液稀薄,體表淋巴結未見腫大。
3 實驗室檢查
每頭牛耳靜脈采血涂片,體溫升高牛在高熱時采血涂片,自然干燥后,用甲醇固定3分鐘,經姬姆薩染色液染色1小時,油鏡鏡檢可見:紅細胞異形,紅細胞內有藍色的蟲體,分布在紅細胞內或邊緣,形態各異,呈圓形、卵圓形、逗點形,以卵圓形居多;原生質著色較重呈藍色,染色質位于蟲體較粗一端,呈紫紅色;每個染蟲紅細胞內有蟲體2~6個,最多達10個,蟲體小于紅細胞半徑;紅細胞染蟲率最低為20%,最高為90%。
4 治 療
首先將20頭母牛逐一進行體重稱量,采用貝尼爾按7mg/kg的劑量,嚴格計算用藥量,配成10%溶液,分左、右兩側臀部兩點作深部肌肉注射。每頭牛注射貝尼爾前先頸部肌肉注射5ml安鈉加,給予強心;其中有兩頭牛高熱嚴重、精神不振,給予強心、補液、抗菌治療的同時,采用5%葡萄糖生理鹽水500ml、安鈉咖5nd、青霉素320萬u和鏈霉素320萬u進行輸液。每隔48小時重復用藥1次,連用3次。
5 結 果
第一次用藥后24小時,病牛體溫有所下降;48小時后進行采血鏡檢紅細胞染蟲率為10%~70%,有所下降。第二次用藥后24小時,病牛體溫接近正常,但仍有兩頭高熱;48小時后采血鏡檢,有15頭染蟲率在10%以下,有5頭染蟲率在30%~40%。第三次用藥后,病牛體溫恢復正常,采食、運動等整體狀況得到改善。第三次用藥后7天采血鏡檢紅細胞形態正常,但仍有一頭檢出蟲體,染蟲率8%,帶蟲牛無任何癥狀,精神、食欲正常。
6 體 會
6.1 由于發病季節正是酷暑,蚊蠅猖獗,要保障治療效果必須配合做好圈舍、場地的消毒,滅蜱、蚊、蠅的工作,避免重復感染。
6.2 異地引進的牛,在渡過第一個夏季時,要做好防范工作,加強對牛群的觀察。對無名高熱,抗菌素治療無效的要及時進行血檢,及時確診,及時治療。
6.3 貝尼爾劑量不足會造成治療無效,而大劑量又會引起嚴重不良反應,注射部位出現明顯腫脹,部分出現肌肉震顫,呼吸迫促,需進行觀察護理。所以要嚴格稱量體重,避免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