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麥水蠅

   日期:2016-10-20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61    
 學名 Hydrellia chinensis Qi et Li稱麥鞘毛眼水蠅和Hydrellia griseola Fallen稱稻小毛眼水蠅。均屬雙翅目,水蠅科。別名稻小潛葉蠅、大麥水蠅等。俗稱鞘潛蠅。分布華北、華東、東北、甘肅、西南麥區。 

    寄主 小麥、大麥、黑麥、燕麥、水稻等。 

    為害特點 主要為害上述寄主葉鞘,絕大多數為害旗葉以下1―2片葉的葉鞘,少數為害葉片。為害時幼蟲鉆潛在葉鞘或葉片的內、外表皮之間組織里,形成直或不規則潛道,潛道內常無明顯糞便,后期僅剩表皮。致葉片提早干枯或不能抽穗或出現空秕粒。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2―4mm,翅展5mm,體色灰暗,觸角黑色,有1對翅,翅前緣具缺刻2個,后翅變為平衡棍,鮮紅色。卵長0.7mm,橢圓形,乳白色,卵粒表面具縱紋。末齡幼蟲體長4―4.5mm,扁圓筒形,淺黃白色,口鉤濃黑色。蛹長4mm,初黃褐色,尾端具小黑突起2個。 

    生活習性 甘肅年生2代,西南麥區年生3―4代,以蛹在葉鞘里越冬。西南麥區翌年2―4月成蟲羽化后,先在開花的油菜田吸食花蜜補足營養,交配后把卵產在孕穗至抽穗期小麥的劍葉或植株上部葉片的正面基部,每片葉著卵幾粒至10多粒,多的達40一50粒,卵期4―10天,幼蟲期13―19天,3―4月是幼蟲為害期,老熟幼蟲于4月上旬化蛹在葉鞘里,有時集聚20多頭。北方麥區,越冬代成蟲于5月中旬開始活動,交配產卵,6月上旬幼蟲始發,6月中下旬進入盛發期,7月化蛹,7月中旬一代成蟲羽化。第二代把卵產在雜草或自生麥苗上,幼蟲為害到深秋開始化蛹越冬。麥水蠅發生與品種的性狀關系密切,生產上葉嫩色深,葉寬肉厚,葉脈粗大且凹陷深的品種,著卵多,受害重。 

    防治方法 (1)選用莖稈堅硬、葉片適中的抗蟲品種。(2)進行預測預報,當小麥著卵株率達10%左右,平均著卵多于10粒,進入盛孵始期時,馬上噴灑90%晶體敵百蟲1500倍液或50%殺螟松乳油1500一2000倍液、36%克螨蠅乳油1000―1500倍液、40%樂果乳油2000倍液,每667m2噴對好的藥液75L。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