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Spica parallelangula Alpheraky鱗翅目,鉤蛾科。分布在云南、陜西、寧夏等省(區),甘肅平涼山區也有發生。
寄主 蕎麥。
為害特點 初孵幼蟲為害嫩葉葉肉,殘留表皮,葉片受害處呈薄膜狀,后幼蟲吐絲卷葉,藏在其中,把葉片食穿。1997年延安市植保站調查受害株率20%一30%,減產25%左右。大發生的減產40%以上。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10―13mm,翅展30一36mm,頭、胸、腹、前翅均淡黃色,腎形紋明顯,頂角不呈鉤狀突出,從頂角向后有一條黃褐斜線,有3條向外彎曲的“>”形黃褐線。后翅黃白色,中足脛節有一對距,后足脛節有兩對距。卵 橢圓形、扁平,表面顆粒狀。幼蟲體長20一30mm,污白色,背面有淡褐色寬帶,有腹足4對,尾足l對,有少數趾鉤。蛹體長約11mm,紅褐色,梭形,兩端尖,臀棘上有4根刺。
生活習性 陜西延安市、寧夏固原、隆德等地年生1
代,以蛹越冬。甘肅平涼一帶成蟲于6月下旬一8月中下旬一9月上旬出現。羽化盛期為7月中旬,成蟲壽命10一15天,羽化后馬上交尾,成蟲有趨光性。7月下旬一8月上旬成蟲把卵產在葉片背面,卵數十粒至百余粒排列成塊,上覆有白色長毛,卵期7―10天。初孵幼蟲喜群居,后分散為害,幼蟲活潑,稍觸動即吐絲下垂,幼蟲期25―28天,共5齡,老熟后入土化蛹。
防治方法 (1)秋收后及時深耕,消滅越冬蛹。(2)發生重的地塊掌握在幼蟲末分散之前噴灑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或667m2用Bt殺蟲劑200一300倍液、20%滅掃利乳油25―30ml,對水40一50L噴霧。由于養麥是蜜源植物,用藥時要特別慎重。(3)成蟲發生期用燈光誘殺蛾子。
寄主 蕎麥。
為害特點 初孵幼蟲為害嫩葉葉肉,殘留表皮,葉片受害處呈薄膜狀,后幼蟲吐絲卷葉,藏在其中,把葉片食穿。1997年延安市植保站調查受害株率20%一30%,減產25%左右。大發生的減產40%以上。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10―13mm,翅展30一36mm,頭、胸、腹、前翅均淡黃色,腎形紋明顯,頂角不呈鉤狀突出,從頂角向后有一條黃褐斜線,有3條向外彎曲的“>”形黃褐線。后翅黃白色,中足脛節有一對距,后足脛節有兩對距。卵 橢圓形、扁平,表面顆粒狀。幼蟲體長20一30mm,污白色,背面有淡褐色寬帶,有腹足4對,尾足l對,有少數趾鉤。蛹體長約11mm,紅褐色,梭形,兩端尖,臀棘上有4根刺。
生活習性 陜西延安市、寧夏固原、隆德等地年生1
代,以蛹越冬。甘肅平涼一帶成蟲于6月下旬一8月中下旬一9月上旬出現。羽化盛期為7月中旬,成蟲壽命10一15天,羽化后馬上交尾,成蟲有趨光性。7月下旬一8月上旬成蟲把卵產在葉片背面,卵數十粒至百余粒排列成塊,上覆有白色長毛,卵期7―10天。初孵幼蟲喜群居,后分散為害,幼蟲活潑,稍觸動即吐絲下垂,幼蟲期25―28天,共5齡,老熟后入土化蛹。
防治方法 (1)秋收后及時深耕,消滅越冬蛹。(2)發生重的地塊掌握在幼蟲末分散之前噴灑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或667m2用Bt殺蟲劑200一300倍液、20%滅掃利乳油25―30ml,對水40一50L噴霧。由于養麥是蜜源植物,用藥時要特別慎重。(3)成蟲發生期用燈光誘殺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