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機插晚稻大田栽培技術要點

   日期:2016-10-11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315    
由于秧苗的成長過程具有其獨特的規律,因此機插的秧苗栽入田間前后都需要農戶科學操作,根據秧苗發育特點正確栽培、科學管理。由于江西省是一個以種植雙季稻為主的糧食生產省,其機插大田栽培技術可分為機插早稻大田栽培技術和機插晚稻大田栽培技術。以下主要講述機插晚稻栽培技術要點: 一、大田的準備
 
  1、整地施肥。移栽前一定要整好田,重施基肥,增施有機肥。基肥:氮、磷、鉀混合全層施用,占總用肥量的80%,早稻收割后留1、3——2、3的稻草還田,先放進水,撒施豬牛欄糞500公斤,然后犁耙田將有機肥翻入土層。整田之前結合畝施bb肥15公斤或水稻專用肥30公斤或尿素、氯化鉀各5-8公斤,過硫酸鈣20公斤進行耙田做面肥施用。如采用水耕水整時機耕不宜過深,否則田角較爛,使插秧機下陷較深,則更加機具運行阻力和難度;同時插秧機運行時壅泥嚴重,造成已栽秧容易倒苗。因此,一般沙質性田沉實一天,粘性土質田則應沉實2-3天,再灌薄水機插。
 
  2、薄水機插:一般以20天左右的秧齡為宜,秧苗3.5葉即可移栽。機插時,田面要保持薄水層,如田面水太深,不僅影響機插深度,增加漂秧,又因插秧機運行時起浪頭,沖擊已栽插的秧苗,增加邊行的倒苗和漂秧。機插質量的好壞,是決定產量高低的重要環節,也是奪取機插高產的潛力所在。機插質量要達到密度適宜,棵株均勻,傷苗率低,缺棵少,漂秧少,不倒苗,不壅泥。一般要求畝插1.4~1.8萬穴,雜交稻每穴1-3粒谷苗,其栽插規格一般為30×11.6~14.7厘米,株距可按秧苗整齊度進行調整。機插深度一般以2厘米左右。
 
  二、水漿管理
 
  1、管水原則:薄水栽插,輕露活棵,淺水分蘗,超前露田,薄水抽穗,濕潤灌漿,干濕交替以濕為主到成熟。
 
  2、管水方法:采用薄露灌溉,以露為主,促使根系下扎,讓其自然落干2-3天后復水,水深以蓋泥為度,當總莖蘗苗達目標成穗數的80%時開始脫水分次輕擱田,控制無效分蘗,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提高群體質量,保證低位分蘗成大穗。
 
  三、肥料運籌
 
  1、在肥料運籌上,重施基肥,少施或不施分蘗肥,增施穗粒肥。在肥料配合上,增施有機肥,氮磷鉀配合施用,氮肥70-80%作基肥,20-30%作追肥,有機肥和磷肥全部作基肥,鉀肥2∕3作基肥,1∕3作追肥。
 
  2、適施分蘗肥。在底肥不足時,栽插后5天內補施分蘗肥,尿素、氯化鉀各5公斤。
 
  3、追施穗肥。根據倒二葉達0.5葉至劍葉全展時為穎花退化階段,因此,追施穗肥(促花肥)為倒3葉剛抽時效果最佳(幼穗分化進入二期),最遲要在倒二頁抽出0.5頁時施用(幼穗分化進入4期初)。一般畝施尿素、氯化鉀各3~5公斤,施肥前,先干田使土壤水分至不飽和狀態,施肥后緩慢灌薄水,以水帶肥入土。
 
  4、補施粒肥。齊穗后可追施一次粒肥,畝用尿素、氯化鉀各0.5公斤,磷酸二氫鉀150克、”920”1號克對水噴施。
 
  四、病蟲防治
 
  移栽前噴施送嫁藥,移栽大田后,要及時準確有效防治病蟲害,尤其是稻縱卷葉螟、二化螟、三化螟、紋枯病等的防治,以利達到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單產的目的。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