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茶園總體規劃
茶園建設規劃為三大園區:100畝良種示范園區;100畝生態農業試驗區;300畝優質高效茶園示范區。
1、選用適合當地種植的國家級優良品種,特別是龍井43,迎霜等早生品種,改植換種100畝茶園。并采取良種良法進行培育管理,力爭高起點 早成園。著重生產加工名優茶。生產出來的產品出芽早上市早,且品質好 產量高。
在必要的情況下,還可以進行良種繁殖,為全縣及周邊地區茶樹良種提供種苗,從而加快良種化進程。
2、按照生態農業思路,運用行業及鄰近學科的新技術,在茶園內選擇性的發展養殖業 林木花卉種植以及大棚滴灌種植等,以祈綜合利用。探索發展立體農業,使其成為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有機生態群落。
在此基礎上,利用優美的自然山水風光,適當發展生態農業旅游光觀業。建立部分專業技術試驗推廣園地,供專業技術培訓推廣專業領域新技術。總體作到集生產 推廣和光觀于一體。
3、根據茶園現狀,首先對被茶尺鹱為害較嚴重的茶樹進行臺刈改造——將樹冠砍去后并燒毀,從而使害蟲徹底消滅,并同時肥沃了土地。然后是深耕并重施基肥。次年強抓地面管理,培養好樹冠,以擴大有效采摘面積。同時杜絕農藥的使用,以生態杠桿和人工防治來處理病蟲害的發生。這樣,第三年茶園就可以正式進入好眼、投產期。此時采用重肥強管,依靠科技興茶,高投入高產出,建立300畝優質高效茶園示范區。
(二) 生產管理技術措施
嚴格按照有機茶生產的要求,除抓好一般性的生產管理以外,主要著重堅持做到“三不亂”和“三堅持”,它們是:
1、不亂施化肥;堅持施用有機肥,茶葉專用肥,人工種植綠肥;
2、不亂用農藥,堅持病蟲害以防為主,生物人工防治為輔;
3、不亂打除草劑,堅持人工鋤草與機械鋤草相結合。
把好生產管理關,杜絕茶葉污染源。利用科技提高生產力,盡量減少人工作業量,并且逐步實現耕作 修剪采摘的機械化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