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棉種萌發過程中的生理生化變化規律分析,種脂肪酶活性達不到棉種萌發所需溫度的最低條件,是棉種出苗好壞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因此,要提示農民播種前要曬好棉種,創造有利于提高脂酶活性的播種條件,力爭一播保全苗。脂肪是棉種胚中的主要貯藏物質之一。在吸水萌發過程的第1天,由于脂肪酶的活性還很低,因而脂肪含量變化很小。但在萌發后的第4~6天,隨著脂酶活性的提高,脂肪含量迅速減少,此時種胚中的脂肪利用率已達90%以上。再后,脂肪含量雖然繼續減少,但下降速度減慢。脂肪水解產生的脂肪酸和甘油通過進一步轉化為糖類,才能供幼胚利用。所以在脂肪含量迅速減少的同時,蔗糖含量常成倍增加。脂肪水解所形成的糖,一部分用于結構物質的合成,另一部分則作為能源被呼吸所消耗。
據國外研究報道,脂酶活動的最低臨界溫度為14.4℃~16.7℃,最適pH值為4~5。因此,溫度過低,種子雖可吸脹,但因脂酶無活性,種子難于得到充足的養分,而遲遲不萌發甚至爛掉。脂酶活性,品種間存在一定差異,即早熟品種較中熟品種為高。生產上若使用了成熟度較差的種子,播前可采取曬種、急劇變溫處理等,以改善種皮通透性,激活酶系統。
根據去年在新疆播種冀棉616親本的實踐,通過播前曬種2~3天,是提高酶活性、大幅度提高出苗率的有效方法。
另外,要在適溫下播種,不要盲目搶早播種。確定棉花播種適期,主要是看當時、當地的溫度條件,特別是地溫的變化情況。實踐證明,以5厘米地溫穩定回升到14℃以上為宜。去年部分地區生產冀棉616出苗不理想,據分析,與播后因遇連陰雨地溫達不到脂酶活動的最低臨界溫度條件有關。通過對河北生產中心查閱了氣象站氣象資料顯示:在北方棉區播種期間的4月10日~25日的16天中,僅4月10、12、13、18日的4天地溫高于14℃,其余12天地溫均低于14℃。自常年適播期的4月14日~25日的12天中,僅1天地溫高于14℃,期間平均地溫僅為12.8℃;而前年同期,地溫高于14℃的天數為9天,期間平均地溫為15.8℃;從兩年氣象資料對比數據看出,去年在某些北方棉區的地溫遠未達到脂酶活動最低臨界溫度14.4℃~16.7℃條件,因而導致了出苗不齊。
脂肪酶的活性在品種間存在較大差異,即早熟品種較中熟或晚熟品種為好,冀棉616是一個非早熟的中晚熟品種,脂酶的活性在同樣條件下不及其他品種。也不能同時與同一苗床的雜交種相比,如冀創棉1號F1等,因為雜交種的ATP(三磷酸腺苷———是生命活動能量的直接來源)含量要遠高于常規種。
鑒于以上原因,必須系統地、科學地分析某些品種在某時、某地出苗不理想的原因,尤其要注意今年推廣的冀棉616、魯棉研28和三個生育期均有延長的改良后的創魯1號、中植棉8號、石抗278等品種。要宣傳棉農,一定要抓好播前曬種,不要盲目搶早播種,要適期、適溫播種。切實做到播種保全苗。
據國外研究報道,脂酶活動的最低臨界溫度為14.4℃~16.7℃,最適pH值為4~5。因此,溫度過低,種子雖可吸脹,但因脂酶無活性,種子難于得到充足的養分,而遲遲不萌發甚至爛掉。脂酶活性,品種間存在一定差異,即早熟品種較中熟品種為高。生產上若使用了成熟度較差的種子,播前可采取曬種、急劇變溫處理等,以改善種皮通透性,激活酶系統。
根據去年在新疆播種冀棉616親本的實踐,通過播前曬種2~3天,是提高酶活性、大幅度提高出苗率的有效方法。
另外,要在適溫下播種,不要盲目搶早播種。確定棉花播種適期,主要是看當時、當地的溫度條件,特別是地溫的變化情況。實踐證明,以5厘米地溫穩定回升到14℃以上為宜。去年部分地區生產冀棉616出苗不理想,據分析,與播后因遇連陰雨地溫達不到脂酶活動的最低臨界溫度條件有關。通過對河北生產中心查閱了氣象站氣象資料顯示:在北方棉區播種期間的4月10日~25日的16天中,僅4月10、12、13、18日的4天地溫高于14℃,其余12天地溫均低于14℃。自常年適播期的4月14日~25日的12天中,僅1天地溫高于14℃,期間平均地溫僅為12.8℃;而前年同期,地溫高于14℃的天數為9天,期間平均地溫為15.8℃;從兩年氣象資料對比數據看出,去年在某些北方棉區的地溫遠未達到脂酶活動最低臨界溫度14.4℃~16.7℃條件,因而導致了出苗不齊。
脂肪酶的活性在品種間存在較大差異,即早熟品種較中熟或晚熟品種為好,冀棉616是一個非早熟的中晚熟品種,脂酶的活性在同樣條件下不及其他品種。也不能同時與同一苗床的雜交種相比,如冀創棉1號F1等,因為雜交種的ATP(三磷酸腺苷———是生命活動能量的直接來源)含量要遠高于常規種。
鑒于以上原因,必須系統地、科學地分析某些品種在某時、某地出苗不理想的原因,尤其要注意今年推廣的冀棉616、魯棉研28和三個生育期均有延長的改良后的創魯1號、中植棉8號、石抗278等品種。要宣傳棉農,一定要抓好播前曬種,不要盲目搶早播種,要適期、適溫播種。切實做到播種保全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