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淺述鴨疫至默厭桿菌病和大腸桿菌癘混合感染的診療

   日期:2016-09-12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328    
2006年7月,通榆縣某養鴨戶的鴨群暴發了一起以咳嗽、鼻竇明顯腫大、排黃綠或黃白色稀糞為主要特征的急性傳染病,經診斷,該病是由鴨疫里默氏桿菌和大腸桿菌混合感染而引起。現將診治情況報道如下。 

    1 發病經過 

    該養鴨專業戶于7月5日從外地購回鴨苗1650只,沒有注射過鴨疫里默氏桿菌菌苗。飼養1周左右后,小鴨開始出現臨床癥狀。起初鼻竇腫大,少數出現腳軟,精神不振,羽毛松亂,不食,下痢等,2~3d死亡;發病726只,死亡184只,發病率為45.2%,病死率為23.9%。發病時曾用青霉素、慶大霉素等藥物治療,收效甚微。 

    2 臨床癥狀 

    病鴨精神沉郁,離群獨處,咳嗽,眼鼻分泌物增多;42%的病鴨鼻竇明顯腫大,刺破擠壓時有惡臭膿液;排黃綠或黃白色稀糞,食欲減退或廢絕;肢軟不能走動,有些病鴨頭頸歪斜,抽搐,痙攣性點頭運動或頭左右搖擺。發病后2―3d死亡,自然耐過不死的鴨生長緩慢,皮毛粗糙無光澤。 

    3 剖檢變化 

    剖檢病、死鴨8只,眼觀可見纖維素性心包炎、纖維素性肝周炎、纖維素性氣囊炎和腸黏膜卡他性炎癥狀,伴有神經癥狀的病鴨腦實質充血。 

    4 診斷 

    根據病鴨主要以鼻竇腫大、腳軟、纖維素性心包炎、纖維素性肝周炎、纖維素性氣囊炎和腸黏膜卡他性炎癥為特征,初步診斷為鴨疫里默氏桿菌病和大腸桿菌病的混合感染。 

    4.1 直接涂片鏡檢 

    用肝組織抹片,革蘭氏染色,鏡檢,可見革蘭氏陰性桿菌。 

    4.2 細菌分離培養 

    無菌操作取腦病料分別接種于血液瓊脂平板、麥康凱瓊脂平板、巧克力瓊脂平板上,37℃培養24h。血液瓊脂平板上長出溶血、凸起、光滑呈奶油狀小菌落,約1.5mm;在巧克力瓊脂平板上長出隆起、表面光滑、半透明的圓形菌落,約2mm;麥康凱瓊脂平板上不生長。取菌落涂片、染色鏡檢,呈革蘭氏陰性短小桿菌,常單個或成雙存在;瑞氏染色可見兩端濃染。取明顯病變的肝組織接種于普通瓊脂、麥康凱瓊脂、肉湯培養基上,于37℃培養24h。在普通瓊脂上長出灰白色、邊緣整齊、隆起的菌落;麥康凱培養基上長出均勻一致的粉紅色菌落;肉湯培養基均勻混濁。取培養物鏡檢,可發現同組織觸片一樣的革蘭氏陰性小桿菌。 

    4.3 生化試驗 

    由腦分離的革蘭氏陰性短小桿菌,不發酵葡萄糖、木糖、果糖、麥芽糖、蔗糖、乳糖、山梨醇、肌醇、衛茅醇;不產生硫化氫和吲哚,V-P試驗和MR試驗均為陰性;尿素酶試驗陽性,接觸酶試驗陽性。由肝組織培養的桿菌能發酵葡萄糖、乳糖、甘露醇,產酸產氣,靛基質陽性,V-P試驗陰性,不產生H2S。 

    4.4 藥敏試驗 

    用兩種培養物分別做藥敏試驗。經24h培養,這兩種桿菌對氟苯尼考、磺胺間甲氧嘧啶、強力霉素、紅霉素、新諾明、壯觀霉素均高敏;對青霉素、慶大霉素、鏈霉素、土霉素低敏或不敏感。 

    根據上述試驗,可以確定從腦中分離的細菌為鴨疫里默氏桿菌,從肝組織中分離的細菌為大腸桿菌。結合臨床癥狀和病理剖檢,確診鴨病是由這兩種桿菌混合感染而引起的。 

    5 治療 

    5.1 在飼料中添加磺胺二甲基嘧啶,拌料連續喂3d,效果較好。 

    5.2 鴨漿軍(主要成分是甲砜霉素、舒巴坦鈉)飲水。 

    5.3 桿漿速康(主要成分是硫酸安普霉素、頭孢噻肟鈉、免疫促進劑)飲水。 

    5.4 克林先鋒(主要成分是克林霉素、頭孢拉定、特殊增效劑)飲水。 

    5.5 鴨病速治(主要成分是氟苯尼考、阿奇霉素)飲水。根據藥敏試驗,首先選高敏藥物氟苯尼考對受威脅及剛發病的鴨群進行治療,首次用藥時用1.5倍藥量,以后用常規量,拌入飼料連喂6―8d;正在發病者可用磺胺間甲氧嘧啶肌肉注射,1次/d、連用3―5d。 

    6 預防 

    6.1 做好鴨舍及周圍環境的清潔衛生與消毒工作,采用帶鴨消毒,在每日早晚清掃糞便后進行,保持鴨舍及活動場地的清潔與干燥。 

    6.2 定期進行疫苗免疫接種,通過以上方法處理1周后,該病基本得到控制,半個月后未見該病的發生。 

    7 小結 

    7.1 條件性病原大腸桿菌,廣泛存在于飼料、飲水、糞便及正常動物腸道中,在環境不利時,易誘發大腸桿菌病。此次鴨病就是由于感染鴨疫里默氏桿菌病后,抵抗力下降,加上環境條件差而并發感染大腸桿菌病,造成嚴重經濟損失。因此,養鴨戶應加強飼養管理,定期消毒,防止各種疾病的發生。 

    7.2 由于鴨疫里默氏桿菌和大腸桿菌常常混合感染,因此,在疫苗接種方面應采用鴨疫里默氏桿菌病-大腸桿菌病二聯菌苗進行預防接種。 

    7.3 經實踐治療,本病極易引起耐藥性,所以必須進行藥敏試驗,用較敏感的藥物,交換使用效果比較好。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