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癥狀
a.早春新梢頂端生長的葉較正常的小。新梢節間短,頂端葉片擠在一起呈簇狀,形成一種病態,也稱為小葉病。在初期階段,葉脈間呈現不規則的黃色或褪綠部位,這些隔離的褪綠部位逐漸融合成黃色伸長帶,從靠近中脈至葉緣,在葉緣形成連續的褪綠邊緣。
b.多數葉片沿著葉脈和圍繞黃色部位有較寬的綠色部分,和缺錳癥相比就可看出不同。在夏梢頂端的葉片乳黃色,甚至沿著葉脈也只有很少的綠色部位。在這些褪綠部位有時出現紅色或紫色污斑,后來枯死并脫落,形成空洞。
c.缺鋅的樹結的果小,果形不整。在大枝頂端的果顯得果形小而扁。成熟的桃果多破裂。
d.在一棵樹上,葉和果實癥狀只會出現在一個大枝或數個大枝上,而樹的其余部分看起來似乎是健康的。
(2)發生條件
a.沙地果園土壤瘠薄,含鋅量少;透水性好,可溶性鋅鹽易流失;灌水過多,可溶性鋅鹽也易流失,所以發病較重。
b.施化肥特別是氮肥過多,果樹需鋅量增加,所以間作蔬菜的果園往往發病重。鹽堿地由于pH較高,鋅易被固定,不易被根系吸收,發病也重。
c.土壤黏重,活土層淺,根系發育不良者,也易出現缺鋅癥。
(3)矯治方法
a.增施有機肥。可以降低土壤pH,增加鋅鹽的溶解度,便于果樹吸收利用。
b.補充鋅元素。發芽前樹上噴施3%~5%的硫酸鋅或發芽初噴施1%的硫酸鋅溶液,當年效果比較明顯。發芽前或初發芽時,在有病枝頭上涂抹1%~2%的硫酸鋅溶液,可促進新梢生長。研究證明,花后3周噴0.2%硫酸鋅加0.3%尿素或300毫克仟克環烷酸鋅、對減輕病害有明顯效果,連續2年,病枝恢復率可達97%,產量增長16%—20%。結合春、秋施基肥,每株成樹(15年生左右)加施硫酸鋅0.25—0.5千克,施后第二年顯效,并可持續3—5年。
c.改良土壤。對鹽堿地、黏土地、沙地等土壤條件不良的果園,應該采用生物措施或工程措施改良土壤,釋放被固定的鋅元素,創造有利于根系發育的良好條件,可從根本上解決缺鋅癥問題。
a.早春新梢頂端生長的葉較正常的小。新梢節間短,頂端葉片擠在一起呈簇狀,形成一種病態,也稱為小葉病。在初期階段,葉脈間呈現不規則的黃色或褪綠部位,這些隔離的褪綠部位逐漸融合成黃色伸長帶,從靠近中脈至葉緣,在葉緣形成連續的褪綠邊緣。
b.多數葉片沿著葉脈和圍繞黃色部位有較寬的綠色部分,和缺錳癥相比就可看出不同。在夏梢頂端的葉片乳黃色,甚至沿著葉脈也只有很少的綠色部位。在這些褪綠部位有時出現紅色或紫色污斑,后來枯死并脫落,形成空洞。
c.缺鋅的樹結的果小,果形不整。在大枝頂端的果顯得果形小而扁。成熟的桃果多破裂。
d.在一棵樹上,葉和果實癥狀只會出現在一個大枝或數個大枝上,而樹的其余部分看起來似乎是健康的。
(2)發生條件
a.沙地果園土壤瘠薄,含鋅量少;透水性好,可溶性鋅鹽易流失;灌水過多,可溶性鋅鹽也易流失,所以發病較重。
b.施化肥特別是氮肥過多,果樹需鋅量增加,所以間作蔬菜的果園往往發病重。鹽堿地由于pH較高,鋅易被固定,不易被根系吸收,發病也重。
c.土壤黏重,活土層淺,根系發育不良者,也易出現缺鋅癥。
(3)矯治方法
a.增施有機肥。可以降低土壤pH,增加鋅鹽的溶解度,便于果樹吸收利用。
b.補充鋅元素。發芽前樹上噴施3%~5%的硫酸鋅或發芽初噴施1%的硫酸鋅溶液,當年效果比較明顯。發芽前或初發芽時,在有病枝頭上涂抹1%~2%的硫酸鋅溶液,可促進新梢生長。研究證明,花后3周噴0.2%硫酸鋅加0.3%尿素或300毫克仟克環烷酸鋅、對減輕病害有明顯效果,連續2年,病枝恢復率可達97%,產量增長16%—20%。結合春、秋施基肥,每株成樹(15年生左右)加施硫酸鋅0.25—0.5千克,施后第二年顯效,并可持續3—5年。
c.改良土壤。對鹽堿地、黏土地、沙地等土壤條件不良的果園,應該采用生物措施或工程措施改良土壤,釋放被固定的鋅元素,創造有利于根系發育的良好條件,可從根本上解決缺鋅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