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池塘中、同一養殖周期內放養幾種不同魚種和不同規格的魚,稱為魚類的混養。多種魚類的混養,是我國池塘養魚的特色。采用池塘多魚種混養可以立體利用水體空間,充分利用不同魚種之間的互相促進作用,達到有效提高單位產量的目的。實踐證明,根據魚類的生活習性、食性和坑塘類型養魚是魚類混養取得成功的關鍵。
一、從魚類的生活習性分析
魚類大致可分為上層、中下層和底層3類。鰱魚、鳙魚為上層魚;草魚、鳊魚為中下層魚;青魚、鯉魚、鯽魚為底層魚。按這3種類型進行搭配,可以充分利用養殖水體空間,起到擴大水面的作用。
二、從魚類的食性分析
各種魚類有不同的食性。草魚、團頭魴以吃水生植物為主,鰱魚以浮游植物為食,鳙魚主要吃浮游動物,鯉魚和鯽魚以昆蟲幼蟲、水生高等植物碎片、雜物碎屑及藻類等雜食性食物為主。
草魚吃水生植物,其糞便中含有大量未消化的植物莖葉碎片,混養鰱魚、鳙魚、鲴龜類,可吞食草魚的糞便和由糞便培養的浮游生物,而鰱魚、鳙魚的生長又能降低水的肥度,使之有利于草魚的生長。因草魚喜棲息于清水的環境,所謂“一草養三鰱”正是這個道理。鳊魚和團頭魴可以食草魚殘留的草屑,使青飼料得到充分的利用。青魚的糞便能比草魚的糞便起更大的肥水作用。鯉魚則有清潔食物的作用,能翻動底泥,加速有機物的分解,對鰱魚、鳙魚、鲴魚等魚類的生長有利。
在池塘中混養羅非魚,可以充分利用。其他魚類不能利用的藍藻和絲狀綠藻及水綿。鰱魚主食浮游植物,鳙魚主食浮游動物,只要掌握這兩種魚的混養比例,就能毫無影響地混養在一起。按魚類食性搭配混養,就能合理地利用各種餌料,做到物盡其用,資源共享。
三、從坑塘類型分析
肥水型坑塘應以養鰱魚和鳙魚為主,瘦水型坑塘應以養草魚、團頭魴為主,如果是中間型坑塘,則應界于二者之間。
至于池塘魚種的放養和放養量,要根據魚池的物質條件如魚種來源、飼養條件、肥料狀況及管理技術等情況靈活掌握。如以鰱魚為主的混養,鰱魚占65~70%,鳙魚占5~10%,團頭魴占10%,草魚、鯉魚、鯽魚占10~15%;如以草魚為主的混養,草魚占30~40%,團頭魴占5~10%,鰱魚占30~40%,鳙魚占5%,鯉魚、鯽魚各占5%。放養量可根據所養魚的成活率與實際養成的規格和當年條件的變化來確定。如果去年養成的規格很小,今年又沒有新的有效措施,則放養量應減少;如果去年的成活率正常而規格偏大,則放養量可適當調高;如果魚種質量好、規格大,或增加了一些新的防病或管理措施,而產量要求相同,則可減少放養量。
一、從魚類的生活習性分析
魚類大致可分為上層、中下層和底層3類。鰱魚、鳙魚為上層魚;草魚、鳊魚為中下層魚;青魚、鯉魚、鯽魚為底層魚。按這3種類型進行搭配,可以充分利用養殖水體空間,起到擴大水面的作用。
二、從魚類的食性分析
各種魚類有不同的食性。草魚、團頭魴以吃水生植物為主,鰱魚以浮游植物為食,鳙魚主要吃浮游動物,鯉魚和鯽魚以昆蟲幼蟲、水生高等植物碎片、雜物碎屑及藻類等雜食性食物為主。
草魚吃水生植物,其糞便中含有大量未消化的植物莖葉碎片,混養鰱魚、鳙魚、鲴龜類,可吞食草魚的糞便和由糞便培養的浮游生物,而鰱魚、鳙魚的生長又能降低水的肥度,使之有利于草魚的生長。因草魚喜棲息于清水的環境,所謂“一草養三鰱”正是這個道理。鳊魚和團頭魴可以食草魚殘留的草屑,使青飼料得到充分的利用。青魚的糞便能比草魚的糞便起更大的肥水作用。鯉魚則有清潔食物的作用,能翻動底泥,加速有機物的分解,對鰱魚、鳙魚、鲴魚等魚類的生長有利。
在池塘中混養羅非魚,可以充分利用。其他魚類不能利用的藍藻和絲狀綠藻及水綿。鰱魚主食浮游植物,鳙魚主食浮游動物,只要掌握這兩種魚的混養比例,就能毫無影響地混養在一起。按魚類食性搭配混養,就能合理地利用各種餌料,做到物盡其用,資源共享。
三、從坑塘類型分析
肥水型坑塘應以養鰱魚和鳙魚為主,瘦水型坑塘應以養草魚、團頭魴為主,如果是中間型坑塘,則應界于二者之間。
至于池塘魚種的放養和放養量,要根據魚池的物質條件如魚種來源、飼養條件、肥料狀況及管理技術等情況靈活掌握。如以鰱魚為主的混養,鰱魚占65~70%,鳙魚占5~10%,團頭魴占10%,草魚、鯉魚、鯽魚占10~15%;如以草魚為主的混養,草魚占30~40%,團頭魴占5~10%,鰱魚占30~40%,鳙魚占5%,鯉魚、鯽魚各占5%。放養量可根據所養魚的成活率與實際養成的規格和當年條件的變化來確定。如果去年養成的規格很小,今年又沒有新的有效措施,則放養量應減少;如果去年的成活率正常而規格偏大,則放養量可適當調高;如果魚種質量好、規格大,或增加了一些新的防病或管理措施,而產量要求相同,則可減少放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