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滑子菇的生產工藝流程和各環節的技術操作

   日期:2015-08-21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55    
    生產工藝:配料-滅菌-包盤-冷卻接種-發菌-越夏-菇管理-采收加工-轉潮-保溫出菇。 

    1、配料:配料最關鍵的要求是把不同成分的原料混合均勻,干濕料攪拌均勻,使每盤培養基的營養比例均勻,含水量達60%。 

    2、滅菌:滑子菇培養基的滅菌方式主要有兩種:蒸袋和蒸散料。全縣各區域的生產戶絕大多數都在沿襲這兩種方式,但兩種方式各有利弊,在選擇上應加以注意。蒸袋滅菌的優點在于一次性滅菌量大,省工省時,勞動量集中;缺點在于蒸袋的滅菌設備要求較高,必須和滅菌量相匹配。在生產中決不能小馬拉大車,即容積很大,一次性投料多,但滅菌設施產汽能力卻很小。費工費時費燃料,滅菌效果不理想,造成料溫長時間停留在40~60℃間,培養料易被細菌繁殖而酸敗,包盈接種造成污染。必須搭建產汽量和滅菌相配套的土蒸鍋,裝袋時要留有空隙便于熱蒸汽流通,達到滅菌效果。 

    3、冷卻接種:待料溫充分冷卻后,一般料溫低于20℃時,便可接種。隨著生產年限的增長,越來越多的新菇區變成老菇區,空間雜菌量大幅增長,所以我們提倡在接種室內進行接種,可有效提高成品率。接種室要求封閉、干凈,把冷卻好的盤搬入接種室,用0.2~0.3%的高錳酸鉀水溶液處理菌種及接種器具,按4~6克/立方米量的氣霧消毒盒進行薰蒸消毒,保持3小時,便可進入接種。接種人員提前搞好個人衛生,所穿衣服要干凈整潔,手用來蘇兒或5%的新潔爾滅清洗,接種人員要合理搭配,分工合作,菌種掰成杏核大小,不能揉搓,防止傷害菌絲,菌種播撒要均勻,包盤要迅速,封膜要嚴密,通常每袋可接10~12盤,時間不宜過長,如果一次需接種的盤太多,中間可補熏一次,保持藥效。 

    4、碼盤發菌:接完菌種的盤要求碼垛發菌,有利于菌種塊接觸料面,早定植,通常可以把發菌期分為三個時期: 

    ①發菌初期:指從接菌完畢到菌絲封面,這一階段主要是保持低溫發菌,溫度通??刂圃?~5℃間,防止凍害,每5天倒一次垛,倒垛時必須把里外上下的盤換位,以利于均勻發菌,垛外覆蓋遮蔭物,防止陽光直接照射在菌盤上,否則易造成局部高溫。 

    ②發菌中期:指從菌絲封面到菌絲滿盤。通常自接種后15天左右菌絲便可封面,此階段必須嚴密注意氣溫回升,菌絲呼吸產熱,熱量聚集,溫度超高而造成的“燒菌”現象。保持溫度在10℃以下時注意輕拿輕放,防止薄膜破損,發生染菌。 

    ③發菌后期:指菌絲布滿整個培養層形成。這個時期通常外界氣溫已經升高,應加強棚內通風,增加棚內氧氣量,以滿足菌絲的呼吸強度,菌絲停滿整個料桶后,表層菌絲便開始變黃并伴有吐黃水,逐漸形成蠟質層。蠟質層的形成是一種正常生理現象,蠟質層具有保護內部菌絲的作用,可以有效防蟲、防病及應付惡劣的外界環境。合理的蠟質層通常為橘黃色,厚0.5~0.8mm,是菌絲生理成熟的標志,是豐產優質的保障。 

    5、越夏管理:隨著近幾年大氣溫室效應的影響,地球變暖,氣溫越來越高,應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菌盤高溫損失,順利安全地渡過炎熱的夏季。 

    ①建造五苫棚的場地要求高崗,通風,水源方便,寬敞不郁閉。 

    ②棚架建造,要求加高最頂層與棚頂的空間,這樣有利于熱空氣在上面聚集,熱量大部分集中在頂層,減緩熱空氣形成的高溫直接損傷中上部的菌。 

    ③加厚遮蔭物,夏季來臨之前,必須加厚棚內外層及周邊的遮蔭物,以利隔熱,同時,在棚頂之上,再拉遮陽網來避光降溫,也是有效的降溫措施,但注意遮陽網和棚必須拉開距離。 

    ④噴水降溫。在5、6、7月份外界氣溫超過35℃時,中午時可往棚上噴深井水,可有效降低溫度。 

    ⑤適時通風,合理利用和調節好通氣與封閉的關系,也能起到良好的降溫作用。 

    6、出菇管理: 

    經歷漫長的夏季,進入秋季,即平泉的7月末:氣溫漸涼,菌盤已經達到生理成熟,當外界氣溫低于20℃時,滑子菇便具備了出菇的內外條件,進入出菇管理期: 

    清理菇棚。首先對菌盤進行分類清理,剔出污染的菌盤,按色澤進行分類,色深的放一起,色淺黃的放一起,利于開膜劃菌。其次,對菇棚進行一次徹底清整,清除所有雜物。 

    7、采收加工:目前的加工形式以鮮銷、鹽漬、速凍和干品為主,采收應以不同的銷售方式為準。采收時以不要把料面帶起,保護好培養基為原則。 

    8、轉潮管理:采完一潮菇后,便進入轉潮管理,轉潮非常重要,措施不當將大大降低產量,影響效益,部分農戶產量低,只有0.5~1.0公斤,嚴重影響經濟效益的一個重要原因。 

    首先,當棚內80%以上的盤已經采完菇,便可進入轉潮管理,這時減少噴水,清除殘留爛菇,適量通風,以降低表面濕度。 

    其次,提高棚溫度達20℃以上,棚內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0~85%,以利于養菌,讓菌絲休養恢復,經約7~10天后,菌絲又積累了足夠的營養,再進入第二潮出菇管理,溫度管理,水分管理如上潮。 

    9、保溫出菇:這項技術是食用菌辦公室從實際生產中總結出來并已普遍采用的一項有效措施。該項技術的要點是當棚內氣溫低于5℃時,整理好菇棚棚頂和四周的遮蔭物,適當加厚,并使遮蔭物薄厚均勻,在出菇棚的外圍再包裹塑料,以防風保溫,這項措施可以延緩一潮菇的時間,使產量提高。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