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菌棒爛筒的成因與控防技術 由于爛筒的發生原因或病原菌不同,發生爛筒的表現癥狀亦不同,生產中多以木霉為病原,則多稱“木霉病”等,實際生產中往往是木霉...
相關文章:香菇菌棒爛筒的成因與控防技術
由于爛筒的發生原因或病原菌不同,發生爛筒的表現癥狀亦不同,生產中多以木霉為病原,則多稱“木霉病”等,實際生產中往往是木霉先行侵染、然后形成多菌交叉感染的情況居多。
一、香菇“爛筒病”發生的癥狀
在培菌階段菌絲走菌緩慢,雜菌侵染而吞噬,造成菌筒變黑逐漸變軟流黑水而爛筒;當菌筒菌絲基本走透后,發病首先從接種穴或表層局部的培養原基發生軟化、腐爛并同時分泌黃水,繼后黃水漸變為黑褐色至醬油色,爛口逐步擴大迅速蔓延,發生退菌和菌體自溶,表層變或棕黑色,呈軟爛狀,里層形成堅硬的皮層。隨著爛筒程度的加深,菌筒內水溶物的增多,菌絲逐漸淡化變黃,以至菌絲全部解體,整個菌袋軟化、腐爛發黑而松癱。
二、爛筒的防治方法
使用香菇爛筒防治劑可以降低香菇花菇的爛筒率,但不是唯一方法,只有加強綜合防治措施,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香菇爛筒問題。下面就綜合防治香菇爛筒闡述以下措施:
1、應選擇抗逆性強的菌株
根據菌株特性合理安排生產。低溫型品種適當提前接種期,培養料中的氮量配額適當增多,含水量一定要控制在50%以內;中溫型品種不宜過早接種,應預防菌絲早衰、退化。
2、應慎重選擇菇筒安全度夏的場所
菇筒安全度夏的條件是周圍衛生環境良好,經營做好消毒與滅蟲工作:堆放菇筒的房間應是通風良好涼爽干燥、避光低濕的房間,并定期觀察房間的溫、濕度變化,遇到高溫、高濕的天氣要及時降溫、排濕,防止“燒菌”;排筒要合理。接種后先是“四四”堆疊,當菌絲直徑長至3-4cm后應是“三三”堆疊,最后菌絲快長滿菌筒“放大氣”后,應是“二二”堆疊。若房間過于悶熱,應將菌筒移至栽培場,在陰棚內掀膜安全度夏,嚴防爛料燒菌現象發生。
3、抓好刺孔通氣管理關
刺孔通氣是香菇的花菇生產管理的關鍵措施,它關系到花菇出菇的遲早(刺孔多、深、大,則出菇早、數量多、但朵形小),產量的高低與品質的好壞(刺孔適時、深淺適中、數量合宜則產量高品質好)。故應當注意以下問題:
①、刺孔時應選擇晴天的早晚進行,遇悶熱天氣應加強通風。
②[第一次刺孔是在菌絲的直徑長至5cm時,開始“放小氣”,即用經消毒后的竹尖在每個穴分布的菌絲內刺3—5個小孔,不可太深(不超過5mm),也不可太邊。每次竹尖均要用消毒藥水消毒后再刺其他穴。對已發生污染的穴位均不可刺孔,避免交叉污染。
③、第二次刺孔是在菌絲長滿袋后10-20d后(可見有少量的原基形成),用“放大氣”方式進行,中溫型品種應刺孔40—50個,低溫型品種應刺50-60個孔,深不可超過3.5cm以上。另外也要根據菌袋中培養料的含水量,含水量多的應多刺并刺深,反之就相對少而淺些。
④“放大氣”不宜太遲。一旦菌筒已出現部份或大量原基形成,放氣太遲將導致爛料。放氣后每三天對菌筒翻動一次,連續三次,每次按不同方向排列,使菌筒色澤一致。
4、搞好環境衛生整治關
①、對老菇區、老發菌場所、老菇棚特別應當注意更換場地,選擇衛生、干凈、通風、陰涼、避光、低濕的環境做發菌場所;②、經常做好環境消毒與殺菌滅蟲的工作。在選擇農藥時應特別注重經常更換常規使用的品種,防止產生抗藥性。③、對栽培的地畦用千分之一的“強氯精”消毒藥水進行消毒,或用0.1%的香菇爛筒防治劑對菇筒進行噴灑消毒。
5、把好病蟲害的防治關
①、每隔15-20d應在培菌室的地面與空間噴稀釋200倍的敵敵畏與800倍的多菌靈,在消毒時室內應閉窗2-3h,消毒后應開窗通風(不可直接噴在菇筒上);②、在培養間的窗門應裝有紗窗,在進出的門上掛有沾有敵敵畏的藥棉。防止菇蚊、菇蠅飛入;③、四周環境應經常撒上石灰粉與漂白粉,進行環境消毒。
6、使用香菇爛筒防治劑防治香菇爛筒
針對導致爛筒的多種原因,我們篩選出一組化學藥劑有針對性地防治香菇爛筒。香菇爛筒防治劑A型既能防殺菇蠅、蚊也能殺螨、殺菌,是一種復合型的化合物;香菇爛筒防治劑B型具有特效殺菌功能;香菇爛筒防治劑C型則具有殺菇蠅、蚊及螨蟲之功效。
使用方法:在菌袋培菌過程中噴施三次稀釋1000倍的香菇爛筒防治劑A型。第一次在排筒前對菌筒周圍環境進行直接噴施;第二次在剌孔放小氣后噴施;第三次在剌孔放大氣后噴施。若在翻堆時發現菌袋局部出現污染可采用注射法注入稀釋1000倍B型或C型防治劑會完全抑制雜菌或蟲害的擴散。
7、用雙袋法防治香菇爛筒
“雙袋法”的優點在于:①、是大大降低污染率與爛筒率;②、是方法簡單易行,減少在滅菌后還要檢查是否有破袋的繁瑣驗袋操作過程;③、是成本低,不必在接種口封臘或貼膠布,每個袋成本為1.5分,袋子且可多次利用;④、是發菌快,其原因在于采用接種口封臘不如用雙袋法來得透氣。
具體做法是采用常規的方法裝袋、滅菌,在滅菌后給每一個菇筒再套上一個62cm×15.5cm×0.001cm的聚乙稀烯膜袋,然后立即扎緊袋口,接種時只要拉下外袋打穴,接后再套上外袋并扎緊袋口,移入發菌室內培養:當菌絲長至直徑12-15cm時,可以脫去外袋按常規工藝操作。
三、爛筒的處理
在菌筒發生生理性病害時應當及時采取措施加以防治。當菇筒出黃水階段應用消毒后的竹尖將菌筒刺破讓黃水排出,并用沾有消毒藥水的棉布將黃水吸去;若發現菇筒局部出現污染與爛筒,應及時括去爛筒部位的培養料,采用注射法注入香菇爛筒防治劑或200倍多菌靈與甲基托布津并蓋上一層石灰粉,另放置在干燥陰涼通風的其他培養室觀察培養,防止交叉感染。
綜上所述,防治香菇菇筒的“爛筒病”是一個綜合防治的過程。從接種到培養菇筒,到下田排筒都要作好消毒防治工作.不能有任何的疏忽大意,每一個生產環節都要十分注意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避免發生生理性病害:一旦發現病蟲害入侵,就要及時做好殺蟲與滅菌工作,將爛筒的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