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褐斑病是世界性的蘭花病害,危害蝶蘭、兜蘭、杓蘭、石斛、萬代蘭、文心蘭、樹蘭、卡特蘭等多種蘭花,但以蝶蘭最為嚴重。
病原是卡特蘭假單胞(Pseudomonas cattleyae)與杓蘭假單胞(Pseudomonas cypripedii)。
感染初期在葉上出現(xiàn)軟的、水漬狀的小斑點,繼而發(fā)展成輪廓清晰的、褐色或黑色的凹陷斑點。在蝶蘭中,此斑點為水皰狀,擴展并聯(lián)合成片,外圍具黃色或淺綠色的暈圈;在兜蘭中,則斑點呈水漬狀而柔軟。此病發(fā)展迅速,會使整個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與其他細菌病大同小異,用農(nóng)用鏈霉素200mL/立方米或75%百菌清600一800倍液噴灑。
病原是卡特蘭假單胞(Pseudomonas cattleyae)與杓蘭假單胞(Pseudomonas cypripedii)。
感染初期在葉上出現(xiàn)軟的、水漬狀的小斑點,繼而發(fā)展成輪廓清晰的、褐色或黑色的凹陷斑點。在蝶蘭中,此斑點為水皰狀,擴展并聯(lián)合成片,外圍具黃色或淺綠色的暈圈;在兜蘭中,則斑點呈水漬狀而柔軟。此病發(fā)展迅速,會使整個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與其他細菌病大同小異,用農(nóng)用鏈霉素200mL/立方米或75%百菌清600一800倍液噴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