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國食用菌栽培發展很快,病蟲害的種類和數量也隨之增加,亟需加強病蟲害防治。食用菌生產雖與大田作物差別較大,但也要實行綜合防治。食用菌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更要強調預防的...
我國食用菌栽培發展很快,病蟲害的種類和數量也隨之增加,亟需加強病蟲害防治。食用菌生產雖與大田作物差別較大,但也要實行綜合防治。食用菌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更要強調預防的重要性,落實各項預防措施,盡量采用農業防治手段,少用或不用農藥。食用菌病蟲害的綜合防治,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選場建廠和設計要合理
菌種廠應遠離倉庫、飼養場。裝料間、滅菌鍋和接種間建筑設計要合理,滅好菌的菌種袋或菌種瓶要能直接進入接種間,以減少污染的機會。接種室、培養室要經常打掃,進行消毒。要定期檢查,發現有污染的菌種立即處理,不可亂丟。出廠的菌種要保證沒有污染,不帶病蟲。栽培場引進菌種時要注意防止帶入病蟲害。
二、注意栽培室和場地衛生
食用菌栽培室要遠離倉庫、飼養場、垃圾場。搞好環境衛生,防止害蟲孳生。廢料、料塊、老菌袋不要堆在栽培室附近,并須經過高溫堆肥處理后再用。
栽培室的門窗和通風洞口要裝紗網,在防空洞、地道、山洞栽培食用菌,出入口處要有一段距離保持黑暗,隨手關燈,以防害蟲飛入。
露地栽培時要清除栽培場的殘株及附近的枯枝落葉、爛草及磚石瓦塊。清理環境后,必要時場地還要進行殺蟲,南方為防白蟻要挖誘蟻坑或環形溝。
栽培室、地道、山洞、防空洞在栽培食用菌前要清掃干凈,架子、墻壁、地面要徹底消毒、殺蟲。要特別注意磚縫、架子縫等處容易匿藏害蟲的地方。對發病嚴重的老栽培室要進行熏蒸消毒,方法是每立方米容積用 80 毫升福爾馬林倒入 40 克 高錳酸鉀中進行熏蒸,裝高錳酸鉀的容器要深,容積要比福爾馬林大 10 倍以上。熏蒸時要密閉栽培室, 2 天后打開門窗通風換氣 24 小時再將菌袋送入。也可用硫黃熏,用量每立方米 5 克 ,密閉 48 小時,再過 2 天進料。
三、及時清除殘菇進行消毒
采菇后徹底清理料面,將菇根、爛菇及被害菇蕾摘除撿出,集中深埋或燒掉,不可隨意扔放。雙孢菇培養料和覆土需經消毒處理,在送上床架前用漂白粉或甲醛消毒或噴殺蟲劑后蓋膜密封 24 小時。
四、新舊菌袋及工具要分開
栽培室的新舊菌袋必須分房隔開存放,絕不可混放,以免病蟲傳染,使老菌袋的病蟲轉移到新菌袋上。栽培工具也要分開使用。
五、促菇抑蟲抑病
不同的食用菌對其生長發育的條件有不同的要求,要按照各種食用菌的要求對溫度、濕度、水分、光線、氫離子濃度 ( 酸堿度 ) 、營養、氧與二氧化碳等進行科學的管理,使整個環境適合食用菌的生長而不利于病原菌和害蟲的繁殖生長。當食用菌生長健壯時,也可抑制病原菌和害蟲的繁殖生長,即所謂促菇抑蟲抑病。例如培養料要選用新鮮無霉變的原料,配比要合理,按要求堆制,使堆制好的培養料不帶病菌和害蟲;按操作原則進行各種操作等。這樣既可提高成品率,又可減少病蟲害,降低生產成本。
六、防治害蟲要以農業防治為主
1 、利用害蟲的習性進行防治
有些害蟲有著特殊的習性,如菌蚊有吐絲的習性,該蟲的幼蟲吐絲,用絲將菇蕾罩住,在網內群居為害,對這些害蟲可人工捕捉。癭蚊有幼體繁殖的習性,一頭幼蟲從體內繁殖 20 多頭小幼蟲。癭蚊蟲體小,怕干燥,將發生蟲害的菌袋在陽光下曝曬 1 — 2 小時,或撤石灰粉,則蟲多干燥而死,可降低蟲口密度。跳蟲有喜水的習性,對于發生跳蟲的菇塊可以用水誘集后消滅。另外還有些鱗翅目的幼蟲老熟后個體很大,顏色也艷,在采菇和管理中很易發現,可以隨時捕捉消滅。對落在亮處的害蟲要隨時拍打捕殺。有的幼蟲留下爬行痕跡要注意沿痕跡尋找捕捉。
2 、水浸法防治害蟲
是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使蟲體浸于水中造成缺氧和促使原生質與細胞膜分離而致死。但必須注意栽培袋 ( 塊 ) 無污染、無雜菌菌塊,經 2 ~ 3 小時浸泡不會散,菌絲生長很好,否則水浸后菌塊就散掉,雖然達到了消滅害蟲的目的,但生產效益將受到損失。其操作方法是:瓶栽培的和袋栽培的可將水注入瓶、袋內,塊栽的可將栽培塊浸入水中壓以重物,避免浮起,浸泡 2 ~ 3 小時,幼蟲便會死亡漂浮,浸泡后的瓶、袋瀝干水即放回原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