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危險化學品管理條例》頒布后便遭禁售厄運的硝酸銨,隨著防爆硝酸銨改性技術的誕生將獲得解禁。據了解,由石油大學(華東)化學化工學院趙東風副教授主持完成的防爆硝酸銨改性技術研究課題的工業化試驗,在吉化分公司化肥廠獲得成功。此舉將給國內處于停產狀態的硝酸銨企業帶來福音。
隨著《危險化學品管理條例》的頒布實施,我國對危險化學品的生產、銷售、運輸、存儲和使用進行了嚴格的管理和限制,硝酸銨已經被禁止作為化肥銷售。國內許多企業的硝酸銨生產裝置因此一直處于停產狀態,給企業造成了巨大損失。2002年,中石油股份公司委托石油大學承擔了農用硝酸銨改性技術的開發研究項目。2003年12月,該技術通過了由中石油股份公司組織的專家鑒定,小試樣品經國家民爆檢驗中心檢測具有良好的防爆性能。采用該工藝生產的改性硝酸銨也已在今年9月同時通過了國家民用爆破器材檢驗檢測中心和中國農業科學研究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的檢測。
為使該技術盡早投入工業生產,課題組又與吉林石化分公司化肥廠合作,依托其現有的硝酸銨生產裝置,進行改性硝酸銨的工業化試驗。試驗結果表明,用該技術生產的硝酸銨產品具有顆粒強度高、氮利用率高、防爆、防潮、防結塊綜合性能好等特點,既可使硝酸銨失去爆炸性能,又可增加硝酸銨肥效,同時對土壤、環境、作物又不產生任何副作用。硝銨是單效肥,不能與復肥相比,尤其是價格。
目前,吉林石化分公司正在積極進行工業生產的準備,預計在明年年初即可正式投產。若按照20萬噸/年產量估算,考慮地方政府對化肥生產的優惠政策,僅吉林石化分公司一家即可增加效益數千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