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近年來,由于種植食用菌效益較好,產業發展十分迅速,但蟲害對食用菌的影響也逐漸受到重視。栽培食用菌需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弱光條件,而這樣的環境條件也適宜害蟲的生長繁殖,因此,防治好食用菌蟲害較其它農作物更為困難。
1 食用菌蟲害發生機制
1.1 食用菌害蟲種類與環境條件的關系
食用菌上的有害生物種類多,危害重,造成的損失大。據最新統計,目前國內食用菌上的害蟲達11目、44科、90余種,害螨14科26種。此外,蔣時察曾記錄過腹足綱、多足綱、甲殼綱、線蟲綱、寡毛綱、哺乳綱6綱的8種生物也危害食用菌。
1.2 影響食用菌害蟲發生的因素
影響食用菌害蟲發生的因素很復雜,在調查的食用菌昆蟲群落中里峪猴頭、靈芝、里峪灰樹花和平菇的物種最為豐富,金針菇最低。從多樣性指數的結果來看,影響食用菌昆蟲群落多樣性的因素主要有食用菌品種、季節、栽培環境、殺蟲劑、人為因素等。
1.2.1 發生與食用菌品種 Kheradmand應用不同的食用菌品種來喂養的腐食酪螨,其生長發育歷程有很大的不同,發生時間有較大差異。春季在雙孢菇上的發生出現兩個高峰期,分別在4月末和6月初,這與香菇上的發生非常相似,但在猴頭和灰樹花上春季第2次高峰發生在6月末或7月初,比在香菇上晚發生1個月,品種不同是主要的原因。
1.2.2 季節的影響 食用菌昆蟲種群和群落發生動態具有春秋兩季兩個高峰期。如平菇厲眼蕈蚊在雙孢菇、猴頭和灰樹花的周年發生有兩個危害期,即4-6月份和9~11月份,秋季重于春季。在常年種植的老菇房里秋季一般重于春季、第2年重于第1年,但在新菇房里會有所差別,如雙孢菇害蟲群落春季重于秋季。不同的害蟲也有所不同,危害猴頭和灰樹花的其他害蟲中如菇蚋和異型眼蕈蚊的發生輕重與平菇厲眼蕈蚊相同,而蠅類和菌蚊科的害蟲卻正好相反,春季重于秋季。
1.2.3 栽培環境 種群動態受栽培環境的影響很大,比如平菇栽培于平原林地,而灰樹花等品種則栽培于山區林地;平菇在溫室大棚中栽培,溫度和濕度都要大于同時期的菇房和廢棄油罐,不同栽培環境導致栽培品種生長狀況不同。
1.2.4 殺蟲劑的影響 目前,化學防治蟲害還是我國菇農應用的主要手段。我國常用的低毒或中毒化學殺蟲劑防治食用菌害蟲;特別是成蟲或地面的跳蟲)效果并不盡如人意,有些地方收效甚微,而天敵種群卻受到很大的破壞。長期下去,害蟲特別是繁殖力強的蚊蠅類容易產生抗藥性,對在培養料深層的害蟲幼蟲幾乎沒有作用,其羽化后又使害蟲種群數量得到恢復,致使害蟲的發生更為嚴重,形成惡性循環。
1.2.5 人為因素的影響 人為因素對食用菌昆蟲群落的影響很大,食用菌栽培管理則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一是管理不規范,人員繁雜,隨意進出菇房;采菇人員未經過嚴格的培訓,沒有不及時處理爛菇、壞菇和丟在棚內的碎菇時,菇房內留下的大量殘菇、壞菇為害蟲的繁殖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害蟲種群數量增加,群落多樣性豐富。二是滅菌不徹底。三是對蟲害的認識不足,未提前在菇房內外做好預防工作,蟲害發生后又亂用殺蟲劑等等。
2 食用菌害蟲防治措施
2.1 農業防治
2.1.1 預防為主,源頭防治 (1)食用菌培養室應遠離倉庫、飼養場、垃圾場等場所,周年種植食用菌要求實行接種、培養、出菇三室配套。接種室、培養室應遠離出菇場地,選擇向陽、通風、干燥的房間,房屋的朝向以東西向為最佳;東西兩面開窗前不留遮蔽物,讓陽光充分照射,門窗安裝紗網。(2)保持栽培場所環境衛生,防止害蟲滋生。栽培室的新舊菌袋必須分房隔開存放,絕不可混放,以免病蟲傳染,栽培工具也要分開使用。露地栽培時應清除殘株及附近的枯枝落葉、爛草、磚石瓦塊,必要時進行場地殺蟲,為防白蟻要挖誘蟻坑或環形溝。(3)藥物預防:對發病嚴重的老栽培室要進行熏蒸消毒。每m3用福爾馬林80ml倒入40g高錳酸鉀中進行熏蒸,裝高錳酸鉀的容器要深,容積要比福爾馬林大10倍以上。熏蒸時密閉栽培室,2d后打開門窗通風換氣24h,再將菌袋堆進培養室。每m3也可用硫磺5g進行熏蒸,密閉48h,再過2d進料。
2.1.2 栽培措施 合理輪作,不同食用菌品種之間同大田作物輪作一樣,還可定期換棚種植,這樣可以降低病害發生幾率。培養料的處理,尖眼蕈蚊全年發生而蚤蠅有冬眠期,這與培養料的滅菌程度和滅菌后的防范措施有關。培養料要發酵腐熟好,且要進行高溫消毒,并做好隔離工作。調節好溫濕度,使食用菌長勢健壯,以增強抵抗力。
2.2 物理防治
2.2.1誘殺法 根據成蟲趨光性和對顏色等的趨性進行誘殺。(1)色板誘殺:可用黃板誘殺雙翅目、彈尾目等害蟲成蟲;用灰色板誘殺蛞蝓;另外還可用水誘殺,對跳蟲有較好的作用。(2)餌料誘殺:主要用菜籽餅、糖醋液、豬骨和煙葉等誘殺螨類。(3)燈光誘殺:利用燈下懸掛裝有殺蟲劑容器的黑光燈、熒光燈和紫光燈等誘殺害蟲成蟲。
2.2.2蟲源阻隔法 在菇房門窗安裝60目以上噴有除蟲菊酯、魚藤酮等植物殺蟲劑的紗窗;山洞、防空洞及地下室的入口處設置一段黑暗空間;在門口撒白石灰或者消毒劑等方法都可阻止害蟲飛入,亦可用紙做為物理障礙;另外,對發生癭蚊的菌袋,可暴曬或撒石灰粉;鱗翅目害蟲可人工捕捉。
2.3 生物防治
2.3.1 捕食性天敵 主要是雙革螨、糞寄螨、窄蛛螨、寄螨螨類。雙革螨只捕食線蟲,而糞寄螨與窄蛛螨的食性都很廣,能捕食眼菌蚊、癭蚊和小桿線蟲。其它還有黑狹胸步甲和彩蚊獵蝽。
2.3.2 寄生性天敵昆蟲 據報道,姬蜂可寄生小菌蚊蛹,癭蜂可寄生蚤蠅蛹等。
2.3.3 昆蟲病原線蟲 昆蟲病原線蟲具有再利用、保護蘑菇基質和長時間抑制眼蕈蚊的能力,其對眼蕈蚊自然種群的控制效果為60-65%,強于除蟲脲。英國以斯氏線蟲和異小桿線蟲研究最多,且斯氏線蟲已商品化,糞蠅的專性寄生物霍氏線蟲研究也很熱門。據Fenton等報道,斯氏線蟲在防治尖眼蕈蚊時需要一定的應用策略,以便優化防蟲效果,這些都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數學模型來進行模擬應用。毛蚊線蟲Otio品系對寄主的侵染力最高,對復接的寄主幼蟲的致死率可達75-85%,芫菁夜蛾線蟲bejing品系對初齡幼蟲有63.3%的致病率,但持效性差。雖然生物方法防治效果也較好,但現在還達不到與最好的化學防治方法一樣有效的程度。
2.3.4 昆蟲病原細菌 蘇云金桿菌可用于防治癭蚊、造橋蟲、斜紋夜蛾和甜菜夜蛾等。
2.3.5昆蟲病原真菌 真菌中的菌寄生物、綠僵菌、幫斗哈菌和節叢孢菌等都有很好的應用價值;病毒的研究現在主要是在鱗翅目害蟲上,雙翅目的研究還較少。
2.3.6信息化學物質 (1)性外激素:用于干擾昆蟲的活動規律和行為。厲眼蕈蚊和糞蠅的外激素(林汝楷,1999)已被發現,但尚未有應用的報道。(2)蘑菇菌絲的代謝副產物草酸鈣有驅蟲作用,芥子酸具有拒食作用,將其施用到食用菌填料中,可對金翅刺眼菌蚊達到50%的防效。
2.4 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還是目前最主要的防治措施之一。(1)熏蒸法:在種菇前用56%磷化鋁片劑在菇房密封熏蒸2d,可殺蟲95%以上且不影響菇體生長,但要及時噴水。(2)噴霧殺成蟲:食用菌專用殺蟲劑(I型)、敵敵畏、二嗪農、速滅殺丁等防蟲效果也很好,但后3種傷菇嚴重,而辛硫磷、氯氰菊酯、敵百蟲等傷菇且殘留期長。(3)培養基中拌殺蟲劑殺卵和幼蟲:殺蟲劑與填充物處理相結合在防治前期和對害蟲后代效果很好。如White用環丙氨嗪和除蟲脲防治金翅刺眼菌蚊是所試藥劑中最有效的,同時多重處理比單一處理能更好的降低菌蚊種群,其中環丙氨嗪的三重處理可以明顯降低害蟲的前期世代,注意處理時應避開作物的收獲時間。
3 小結
食用菌害蟲種類繁多,種群結構復雜,對其種群動態和群落特征的研究是必要的,在防治上我們應選用低毒高效殺蟲劑、盡量采取生物和物理防治措施進行防治。加快對害蟲研究進度,據國外研究,某些食用菌本身就有抑制害蟲危害的物質,如果能從中提取出此類物質并得以應用的話,這對食用菌發展就更具有優勢;另外,應用遺傳學進行轉基因和遺傳育種來培育抗蟲品種也是今后研究的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