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鋸緣青蟹育苗常見病害的防治

   日期:2016-06-30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91    
一、細菌病 
   
    1.病原 廣泛存在于海水中的致病細菌。N1~N5階段均可發生此類病害,以N2~N3較為嚴重,病苗活力下降,多沉于水底,不攝食,胃部沒食物,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背刺斷裂,快死的幼體體腔內還可以看到細菌。 
   
    2.防治措施 ①預防:在布幼時加入1.5~2克/立方米復方新諾明有預防效果。②治療:2克/立方米復方新諾明每天一次,連續3天,有治療效果。 
   
    二、絲狀細菌病 
   
    1.病原 最常見的為毛霉亮發菌(Leucothrix mu.cot),也叫做發狀白絲菌。蚤狀幼體及大眼幼體階段均可發生,菌絲主要附著幼體體表,包括幼體附肢、背刺、頭胸甲、鰓絲及口器周圍,影響幼體攝食、活動及呼吸。在顯微鏡下很容易分辨此菌,像頭發絲,一端附著,另一端游離,游離部分可見慢速來回擺動。 
   
    2.防治措施 ①預防:育苗用水經過嚴格的過濾處理,育苗過程中,多采用活餌,活餌在使用前經過嚴格的消毒處理,保持水質清新,有一定的預防效果。②治療:利福平0.3~0.5克/立方米每天一次,連續用兩天效果明顯。 
   
    三、纖毛蟲病 
    
    1.病原 聚縮蟲、單縮蟲、累枝蟲及鐘形蟲等。肉眼可以看到幼體體表有絨毛狀附著物,影響幼體攝食、活動及呼吸。有時在育苗水體中也可以看到絨毛狀物懸浮在水中,顯微鏡下可見鐘罩狀蟲體。 
   
    2.防治措施 ①預防:預防措施同絲狀細菌病。②治療:20毫升/立方米甲醛及1克/立方米制霉素效果較好。 
   
    四、真菌病 
   
    1.病原 主要有離壺菌、鏈壺菌。幼體活力下降,不攝食,肉眼可見受感染的幼體某一部位特別白,死亡個體體色很白,顯微鏡下可見樹枝狀的菌絲在幼體體內到處蔓延,有時還能見到成熟的菌絲排放孢子。 
   
    2.防治措施 ①預防:親蟹經過300毫升/立方米甲醛和1克/立方米氟樂靈各消毒1小時有一定預防效果。②治療:采用0.015克/立方米氟樂靈。不過在使用時一定得把握好時機,最好在真菌菌絲排孢子時加入,殺死孢子,否則難以控制。青蟹育苗過程中因沒有控制好真菌病造成育不出苗來的實例非常多。就目前來說,真菌病在青蟹育苗過程中危害特別大,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五、脫殼困難癥 
   
    1.病原 主要由于幼體先天不足或營養不良造成。幼體活力較差、發黑、較瘦,生長速度慢、個體小。 
   
    2.防治措施 加強餌料的營養,幼體培育過程中使用的輪蟲經過強化后再投喂,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另外在親蟹的培育過程中注意多投鮮活貝類或活沙蠶防治幼體先天不足,對防治這種現象的發生有幫助。 
   
    六、粘臟病 
   
    1.病原 一般發生在池底殘餌過多、水質污濁、幼體發育緩慢的育苗池。鏡檢患病幼體除體表能見一些絲狀細菌及其他種類的細菌、有機碎屑外,體腔及腸道看不到明顯的細菌。 
   
    2.防治方法 ①預防:多投活餌,加大換水量,嚴格控制好餌料的投喂量。②治療:在患病的育苗池中加入1克/立方米高錳酸鉀或5克/立方米生石灰對治療此病較為有效。 
   
    七、附肢潰爛病 
     
    1.病原 為一種分解幾丁質的細菌所致。幼體活力下降,多沉于水底,顯微鏡下可見幼體附肢潰爛,呈現"截肢"狀,"截肢"處呈褐色,幼體脫殼困難。 
   
    2.防治措施 ①預防:多投活餌,活餌經嚴格的消毒處理,控制好投喂量,加大換水。②治療:百炎凈1.5~2克/立方米,每天一次,連續兩天有治療效果。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