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種子貯藏環境的優與劣,直接影響種子的生命力。為確保其安全貯藏,必須采用科學的管理方法。
1.做好種倉的清理和消毒。種子入倉前,對倉庫及倉具要進行清理、消毒。對麻袋、編織袋、篩子等器具,可采用刮、敲、打、洗、暴曬和開水燙等方法進行清理。要清除倉內其它品種的玉米種子、雜質和垃圾:刮凈蟲窩,修補墻面。同時做好倉外的清理工作。倉庫消毒可用80%敵敵畏乳油100~200mg/平方米進行噴霧或掛條施藥,然后密封72小時。消毒后須通風24小時方可進庫。也可用0.5%~1%的敵百蟲溶液均勻噴灑,每100平方米噴施3kg藥液。
2.把好種子入庫關。入庫時,種子的品質、成熟度和破碎率應符合規定標準。同時要求種子含水量不能超過13%。要做到“五分開”,即級別不同的種子要分開,干、濕種子要分開,受潮、未受潮的種子要分開,新、陳種子要分開,有病蟲、無病蟲的種子要分開。
3.加強倉庫通風。在倉庫溫度較高或種子含水量較大時,要及時通風。種子通風時間以在上午9∶00~10∶00或下午18∶00~19∶00為好,中午不要通風。通風要掌握4個要領:即晴通、雨閉、雪不通,滴水成冰可以通,早通、晚通、午不通,夜間有霧不能通。
4.種子勤檢查。①查種溫。根據種子含水量等及時檢查種溫。應選擇在晴天的上午9∶00~10∶00進行檢查。散裝倉分上、中、下 3層抽樣,每層檢查5點共15處;袋裝堆放種子的檢查,也應定層、定點,可分為上、中、下層檢查。②查水分。以25平方米為1個檢驗區,采用3層5點共15處的抽樣方法。檢查的間隔時間,長期貯藏的種子在第1、4季度每月檢查1次,第2、3季度每月檢查2次。③查發芽率。短期貯藏的種子一般不檢查發芽率,長期貯藏的種子應每4個月檢查1次發芽率。另外,根據氣溫的變化及在熏蒸前后也要相應進行檢查。最后1次檢驗應在出庫前10天進行。
1.做好種倉的清理和消毒。種子入倉前,對倉庫及倉具要進行清理、消毒。對麻袋、編織袋、篩子等器具,可采用刮、敲、打、洗、暴曬和開水燙等方法進行清理。要清除倉內其它品種的玉米種子、雜質和垃圾:刮凈蟲窩,修補墻面。同時做好倉外的清理工作。倉庫消毒可用80%敵敵畏乳油100~200mg/平方米進行噴霧或掛條施藥,然后密封72小時。消毒后須通風24小時方可進庫。也可用0.5%~1%的敵百蟲溶液均勻噴灑,每100平方米噴施3kg藥液。
2.把好種子入庫關。入庫時,種子的品質、成熟度和破碎率應符合規定標準。同時要求種子含水量不能超過13%。要做到“五分開”,即級別不同的種子要分開,干、濕種子要分開,受潮、未受潮的種子要分開,新、陳種子要分開,有病蟲、無病蟲的種子要分開。
3.加強倉庫通風。在倉庫溫度較高或種子含水量較大時,要及時通風。種子通風時間以在上午9∶00~10∶00或下午18∶00~19∶00為好,中午不要通風。通風要掌握4個要領:即晴通、雨閉、雪不通,滴水成冰可以通,早通、晚通、午不通,夜間有霧不能通。
4.種子勤檢查。①查種溫。根據種子含水量等及時檢查種溫。應選擇在晴天的上午9∶00~10∶00進行檢查。散裝倉分上、中、下 3層抽樣,每層檢查5點共15處;袋裝堆放種子的檢查,也應定層、定點,可分為上、中、下層檢查。②查水分。以25平方米為1個檢驗區,采用3層5點共15處的抽樣方法。檢查的間隔時間,長期貯藏的種子在第1、4季度每月檢查1次,第2、3季度每月檢查2次。③查發芽率。短期貯藏的種子一般不檢查發芽率,長期貯藏的種子應每4個月檢查1次發芽率。另外,根據氣溫的變化及在熏蒸前后也要相應進行檢查。最后1次檢驗應在出庫前10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