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成功栽培雙孢蘑菇

   日期:2015-07-22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20    
    雙孢菇又叫白蘑菇、洋蘑菇,人們通常稱之為蘑菇。是世界范圍內栽培最多,產量最高的食用真菌。營養價值高、銷路好(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后,出口量倍增)。其生產原料主要是稻草玉米稈(芯)及牲畜糞等,產量高,經濟效益極為顯著。因此,在我國近年發展相當迅速,由原來南方福建、浙江等傳統主栽區,現已播及河北、山東、安徽以及湖南湖北、江蘇等地。該產業的興起,確實使許多貧困地區農民脫了貧、致了富。但在實際生產中,有許多菇農盲目上馬,由于對技術掌握甚微,導致損失現象屢見不鮮。不僅致不了富,反使債務高抬。對想靠栽培雙孢菇謀求致富來說,其打擊是沉重的。根據廣大食用菌愛好者反映和我們通過多地實際調查。若想栽培雙孢菇能夠獲得成功,必須掌握以下技術。 

  一、季節選擇.應恰當溫度是蘑菇生長發育的一個重要因素。雙孢蘑屬中低溫型菌類,菌絲生長溫度5―33℃,發菌超過35℃菌絲易死充,出菇及菇體生長溫度必須依于23℃,超過24℃即使正在生長中的菇體也易腐爛死亡。根據這一特性,應結合當地自然氣溫合理安排栽培時間。使處理好的料,在播種后溫度不得超過34℃,待出菇時外界溫度則穩定在23℃以下。否則,原料處理得再好,菌種難定植生長;出菇期遇高溫也無法形成菇蕾。一般以長江為界,長江以南地區選在8月中旬堆料,9月中下旬播種。長江以北則可提高20天堆料播種。 

  二、配方應科學.雙孢蘑是典型的腐生菌,不含葉綠素,因此,它不能利用陽光來進行光合作用。必須完全依賴于培養料中的營養物質。因此,選擇和配比培養料至關重要,不能一味隨便湊和。選料時除新鮮無霉變外,更應注意各種原料組合搭配,使配制后的料碳氮比值應為30―33:1。不能因為草料不足使用大量糞肥。若肥料使用過多,在其是無機化肥使用過量,輕者造成菌絲旺長,不出菇;重則將導致播種后菌種不能正常萌發定植,怎能談上栽培成功。在此介紹幾個配方供栽培者選擇:1、稻(麥)草2500kg,牛糞1300kg,豆餅或花生餅粉80kg,尿素15kg,碳酸氫銨50kg,過硫酸鈣30kg。2、干稻(麥)草2000kg,干牛糞1300kg,餅肥60kg,黃豆粉或玉米粉10kg,尿素30kg,石灰粉50kg,過磷酸鈣30kg,石膏50kg,輕質碳酸鈣40kg,碳酸氫銨30kg。3、稻(麥)草5000kg,碳酸氫銨25kg,尿素50kg,黃豆粉20kg,過磷酸鈣100kg,鈣美磷50kg,石灰粉100kg,石灰60kg。玉米芯5000kg,廄肥1000kg,棉餅250kg,尿素25kg,磷肥150kg,石灰125kg。以上組合配方中碳酸比為30―33:1,栽培面積111平方米。 

  三、建堆要規范.優質雙孢菇栽培原料必須通過規范的建堆。借助自然界微生物繁殖而生產生物熱,作用機制:一方面可殺死料內有害病原和生物,另一方面可起到殺蟲殺卵。科學建堆方法可使料吸水充分發酵均勻。若方法不當,前期料發酵不良,不僅會減產,甚至會絕收。 

  栽培雙孢菇建堆要求是近水源,地勢高不積水,交通便利。建堆應按常規方法先鋪一層33cm后寬不超過200cm,長視料而定的堆。撒一層預濕后糞肥(粉碎的干牛糞在建堆前一天按糞與水比為1:1預濕),然后再放一層草撒一層糞肥,如此堆高170cm左右。堆料從第二層起,應適當噴灑4%石灰水,先少后多,當堆建成后底部有少量糞水流出為宜。當堆150cm高時,應到堆上用腳將草料踏實。料堆建成底部小上部大、頂部略高。建成后的料堆四周圍以薄膜或草簾,若陰雨天頂部需蓋塑料薄膜防雨淋濕。 

  料堆建成后,堆溫開始上升,當料堆25cm深處料溫達60―75℃時并持續4―6小時后進行翻堆,翻堆要求抖松草料、散發廢氣,增強料堆的透氣性。同時,草料要里、外、上、下對調,以便原料發酵均勻。此時料堆寬應縮小到小到150cm,仍堆成原狀,如發現局部料偏干,在翻堆過程中結合噴水。翻堆后料溫重新上升,當達到60―75℃保持4―6小時進后,再進行第二次翻堆,建堆方法如前。如此翻堆三次,即可進行二次發酵。 

  四、二次發酵.應完全培養料經過前期室外堆積發酵后,雖然病蟲害已大部分被殺死,但不完全,同時,到麥草中木質纖維素含量較高。對分解木質素能力很低的雙胞菇菌絲來說,若用這樣的料來栽培則產量極低。必須通過二次發酵,利用有益菌(如細菌,真菌和放線菌)繁殖,使草料進一步降解,由原來的大的分子化合物降解為簡單的低分子化合物,以利蘑菇菌絲吸收利用。具體方法為:將前發酵好的料經過調濕(取過草料用手緊扭有水滴出為宜)調節酸堿度(PH)為7―8后立即趁熱上床。投放在床架中間三層,上層少,下層多,然后密閉通過蒸氣經過加熱,盡快使料內溫到58―62℃,保持6―8小時,其目的是進一步殺蟲、殺菌。然后,適當打開門窗進行通風,減緩加熱,使溫度下降,當溫度降到48―52℃,維持7―8天,這階段主要是培養有益菌繁殖、促使原料腐熟。 

  在恒溫階段,應每天打開門窗通風20分鐘,以使有益微生物更充分繁殖。當恒溫結束后,加溫即可停止。 

  五、平床是關鍵.雙孢菇培養料經二次加溫發酵后待料溫自然下降到45℃以下時。應即時打開門窗進行大通風,同時結合平床抖松培養料,即時散發培養料中微生物代謝所產生的廢氣(大多以氨氣為主),同時再進行一次水份和酸堿度調節。若料偏干,PH值偏低可用PH為8―9的石灰水加以調節。若料偏濕,則需加大通風,以使多余水分散去。當料溫降到30℃以下時,應即時趁熱播種。若料內有氨氣未散盡,播后的菌種也不能萌發;料溫未稱定,如若反彈,也能使播后的菌種被燒死。 

  六、管理要認真.搞食用菌生產,三分栽培七分管理。因此,良好的栽培方法與科學管理密不可分。草料經平床的播種后,按常規需封閉菇棚三天進行保溫發菌,在密閉保溫同時,更應控制發菌溫度。由其是時早秋栽培,此時正值外面氣溫高,若播種后棚內溫度超過期33℃長達4天,菌種則造成嚴重損傷。若發現棚內溫度高時,應在夜晚或時早晨打開門窗進行通風,同時結合向棚內空間、地面噴灑井水進行降溫增濕處理,將濕度控制在85%以上,否則,菌種塊難以萌發,即使萌發的種塊,也會干燥微縮死亡。因此,播種后頭三天,最好能將場地溫度保持在28℃左右,以利菌種盡快萌定植。如遇陰雨天門窗應全打開,以利菌絲生長。播種三天后,每天都應通風30分鐘,通風時若外界氣溫高,應在早晨或夜晚氣溫低時進行,反之,通風安排在中午。播種后一星期左右,菌絲基本封面,此時應逐漸加大菇棚(室)內的通風量,促使料面干燥,氣生菌絲倒狀,迫使菌絲向料內生長。播種約10―15天后,應用拇指粗的尖木棍從料床底部向上反打扦,增強料內透氣性,促進菌絲旺盛生長。 

  總之,在發菌過程中主要對溫、濕度及通風等管理,三者必須協調,切記顧此失彼,從而造成栽培失敗。 

  七、覆土消毒.要嚴格雙孢菇菌絲長滿培養料后不覆泥土不出菇,菌絲只有在自然土中的微生物(至腐假單孢桿菌)的刺激下,菌絲才能扭結現蕾。因此,雙孢菇出菇前必須在料面覆土。 

  由于泥土中存在著大量的對蘑菇菌絲及子實體生長有害的病原微生物和害蟲。因此,對取來的泥土必須進行消毒殺蟲、殺蟲處理。否則,發菌再好也難有收益,從而造成前功盡棄。 

  用于雙孢菇覆土取回后(最好取耕作層以下的泥土),應曬干,在使用前一星期必須進行消毒殺蟲處理(泥土中所加的籠糠,需用4%石灰水浸泡24小時,撈出瀝干水加入泥土中混合均勻消毒),方法是兩人撒土一人噴施福爾馬林和敵敵畏混合藥。使用量為每111平方米栽培面積用土為福樂馬林1kg,敵敵畏2kg。將兩種藥劑溶于40kg水中均勻噴灑在泥土上,并建成堆。噴完藥液后,在泥土堆上覆蓋薄膜,薄膜底部用泥土壓實,進行密封,熏殺24小時或更長一點時間方可使用。覆土前二天將消毒泥土攤開以散去藥味,否則覆土后長時間菌絲不上土,將推遲出菇。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