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栽香菇采用注水或泡袋催蕾方法,會使菌棒內的含水量過高,影響產量、質量和效益?,F介紹一種快速催蕾方法。
1.刺孔用8厘米~10厘米長的鐵釘4根,釘在厚1.5厘米、長45厘米、寬度適宜手握的木板上,用制好的“釘排”在菌棒上扎8個眼。
2.浸泡把刺孔的菌棒放入浸水池或大桶內,防止菌棒上浮。之后,用0.3%的尿素溶液浸泡菌棒。
出過頭潮菇的菌棒浸水1.5小時~2小時,出過二潮菇的菌棒每次浸袋2小時~3小時。以刺孔周圍含水量65%~70%,其他部位含水量45%~60%為宜,一般采用稱重法確定浸水量,第1次浸水后的重量是菌棒栽培時重量的100%~110%,春栽袋是栽培時重量的90%~105%。以后每潮減少浸水量15%左右。
3.溫差催蕾選擇晝夜溫度8℃~20℃的晴天浸袋催蕾,夜間必須出現12℃以下的低溫,中溫菌株需要14℃~16℃的低溫刺激。在浸過水的菌棒一端刺一孔,孔向下,排放在向陽、背風、不積水的地面上,用塑料薄膜蓋嚴,在薄膜內的菌棒上面放置溫度計。陽光照射增溫,促使薄膜內的溫度達到28℃~32℃,保持2小時~4小時,掀膜通風,再用夜間的自然低溫12℃刺激4小時~6小時。如果溫度不足,可連續進行2次~3次。
4.出菇管理通過刺孔、浸水和溫差刺激的菌棒可放在原地,用塑料薄膜蓋嚴,在18℃~24℃條件下2天~3天后即大量生出菇蕾。從第2天傍晚或第3天早上選出菇蕾較多的菌棒放入出菇棚的最下層。以后,每隔12小時~24小時選1次,自下而上放入出菇棚,2天~3天全部完成。
5.注意事項①用上述方法催蕾的菌棒含水量應為35%~55%,含水量低于35%的菌棒,要少量補水,含水量高于55%的菌棒宜適當縮短浸水時間或不浸水。②超過35℃應立即降溫。
1.刺孔用8厘米~10厘米長的鐵釘4根,釘在厚1.5厘米、長45厘米、寬度適宜手握的木板上,用制好的“釘排”在菌棒上扎8個眼。
2.浸泡把刺孔的菌棒放入浸水池或大桶內,防止菌棒上浮。之后,用0.3%的尿素溶液浸泡菌棒。
出過頭潮菇的菌棒浸水1.5小時~2小時,出過二潮菇的菌棒每次浸袋2小時~3小時。以刺孔周圍含水量65%~70%,其他部位含水量45%~60%為宜,一般采用稱重法確定浸水量,第1次浸水后的重量是菌棒栽培時重量的100%~110%,春栽袋是栽培時重量的90%~105%。以后每潮減少浸水量15%左右。
3.溫差催蕾選擇晝夜溫度8℃~20℃的晴天浸袋催蕾,夜間必須出現12℃以下的低溫,中溫菌株需要14℃~16℃的低溫刺激。在浸過水的菌棒一端刺一孔,孔向下,排放在向陽、背風、不積水的地面上,用塑料薄膜蓋嚴,在薄膜內的菌棒上面放置溫度計。陽光照射增溫,促使薄膜內的溫度達到28℃~32℃,保持2小時~4小時,掀膜通風,再用夜間的自然低溫12℃刺激4小時~6小時。如果溫度不足,可連續進行2次~3次。
4.出菇管理通過刺孔、浸水和溫差刺激的菌棒可放在原地,用塑料薄膜蓋嚴,在18℃~24℃條件下2天~3天后即大量生出菇蕾。從第2天傍晚或第3天早上選出菇蕾較多的菌棒放入出菇棚的最下層。以后,每隔12小時~24小時選1次,自下而上放入出菇棚,2天~3天全部完成。
5.注意事項①用上述方法催蕾的菌棒含水量應為35%~55%,含水量低于35%的菌棒,要少量補水,含水量高于55%的菌棒宜適當縮短浸水時間或不浸水。②超過35℃應立即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