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塘條件
池塘面積5~10畝,水深1.5~2米;池塘坡度比為1∶(2~3)。池底平坦略傾斜于排水口,淤泥保持20~30厘米;池埂堅固不漏水,注排水系和交通、電力便捷;水源水質充沛清新。
二、養殖前準備
1.清塘 利用冬季空閑時間抽干池水,冰凍及曬塘30天,然后使用生石灰100~150千克/畝徹底清塘。
2.種植水草 放苗前塘底及坡度等種植占塘口面積30%的苦草、輪葉黑藻及水花生等。養殖過程中水草極易被河蟹吃掉及腐爛而減少,因此按比例應及時添加補給,移植的水草須經洗凈后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溶液消毒處理,確保良好的棲息生長環境。
3.注水施肥 放養前一周注水50厘米,視池塘肥瘦程度畝施經發酵的有機肥100~200千克,培育扣蟹下塘時的肥水和適口餌料。
三、苗種放養
2~3月放養規格為180~200只/千克的蟹種,畝放500只,放養前用高錳酸鉀或硫酸鋅10毫克/升浸浴蟹體15分鐘左右。黃顙魚魚種本地培育而成,規格整齊、體質健壯,3月上中旬放養規格為100尾/千克的魚苗,畝放150尾。
四、日常管理
1.投餌管理
(1)餌料品種:以河蟹全價配方餌料為主,搭配螺螄、冰鮮魚、水草等新鮮餌料。全過程添加投喂殼寡糖、半乳甘露寡糖,分別為餌料量的0.03%和0.2%,最好是在飼料加工廠進行生產時添加。
(2)天然活餌料投喂:一是放養時畝投200千克螺螄,二是水草保持常規比例,作為青綠活餌料,凡投外來活餌料都應洗凈消毒。
(3)投喂方法:每天投喂2次,上午9時、下午17~18時,下午占投餌量的2/3;堅持四看和四定投餌;9~10月畝投100千克以上軋碎的螺螄或小雜魚。
(4)投喂數量:一般3月中旬水溫轉暖逐步開始投喂,日投量為河蟹體重的3%~7%,前期略增,具體投喂量以2~4小時吃完進行調整,11月下旬水溫較低,此后不投餌料,進入肥水越冬期。
2.水質管理 前期保持水位50~60厘米,7~10天加水一次,加水量為10~20厘米;5月份后5~7天加水一次,水位保持80~100厘米;7月下旬后勤換水、加水,3~5天進行一次,水位保持100~150厘米。如氣溫高,水質太肥或變差,就采用大換水或使用生物制劑來調節水質。中、后期20~30天使用一次生石灰,用量5千克/畝。7~9月經常使用微生物制劑調節水質,如EM菌、光合細菌、芽孢桿菌,一般半個月使用一次。水體透明度掌握在前期30~40厘米,中期40~60厘米。
3.日常管理
(1)巡塘:早晚各巡塘兩次,主要觀察吃食、水質、發病、生長情況,尤其是觀察河蟹是否有活動遲鈍、上灘現象,發現異常及時調整管理措施。
(2)清除護理:及時清除殘草殘餌,保持水體清潔;水草過多要稀疏、過少要添加,保持一定的水草比例,以調控池塘環境,保證河蟹正常生長。
(3)增氧除害:生長季節晴天中午經常進行增氧及加換水1~3小時,溶氧保持5毫克/升以上;氨氮及亞硝酸鹽分別控制在0.2~0.5毫克/升、0.05~0.1毫克/升。
池塘面積5~10畝,水深1.5~2米;池塘坡度比為1∶(2~3)。池底平坦略傾斜于排水口,淤泥保持20~30厘米;池埂堅固不漏水,注排水系和交通、電力便捷;水源水質充沛清新。
二、養殖前準備
1.清塘 利用冬季空閑時間抽干池水,冰凍及曬塘30天,然后使用生石灰100~150千克/畝徹底清塘。
2.種植水草 放苗前塘底及坡度等種植占塘口面積30%的苦草、輪葉黑藻及水花生等。養殖過程中水草極易被河蟹吃掉及腐爛而減少,因此按比例應及時添加補給,移植的水草須經洗凈后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溶液消毒處理,確保良好的棲息生長環境。
3.注水施肥 放養前一周注水50厘米,視池塘肥瘦程度畝施經發酵的有機肥100~200千克,培育扣蟹下塘時的肥水和適口餌料。
三、苗種放養
2~3月放養規格為180~200只/千克的蟹種,畝放500只,放養前用高錳酸鉀或硫酸鋅10毫克/升浸浴蟹體15分鐘左右。黃顙魚魚種本地培育而成,規格整齊、體質健壯,3月上中旬放養規格為100尾/千克的魚苗,畝放150尾。
四、日常管理
1.投餌管理
(1)餌料品種:以河蟹全價配方餌料為主,搭配螺螄、冰鮮魚、水草等新鮮餌料。全過程添加投喂殼寡糖、半乳甘露寡糖,分別為餌料量的0.03%和0.2%,最好是在飼料加工廠進行生產時添加。
(2)天然活餌料投喂:一是放養時畝投200千克螺螄,二是水草保持常規比例,作為青綠活餌料,凡投外來活餌料都應洗凈消毒。
(3)投喂方法:每天投喂2次,上午9時、下午17~18時,下午占投餌量的2/3;堅持四看和四定投餌;9~10月畝投100千克以上軋碎的螺螄或小雜魚。
(4)投喂數量:一般3月中旬水溫轉暖逐步開始投喂,日投量為河蟹體重的3%~7%,前期略增,具體投喂量以2~4小時吃完進行調整,11月下旬水溫較低,此后不投餌料,進入肥水越冬期。
2.水質管理 前期保持水位50~60厘米,7~10天加水一次,加水量為10~20厘米;5月份后5~7天加水一次,水位保持80~100厘米;7月下旬后勤換水、加水,3~5天進行一次,水位保持100~150厘米。如氣溫高,水質太肥或變差,就采用大換水或使用生物制劑來調節水質。中、后期20~30天使用一次生石灰,用量5千克/畝。7~9月經常使用微生物制劑調節水質,如EM菌、光合細菌、芽孢桿菌,一般半個月使用一次。水體透明度掌握在前期30~40厘米,中期40~60厘米。
3.日常管理
(1)巡塘:早晚各巡塘兩次,主要觀察吃食、水質、發病、生長情況,尤其是觀察河蟹是否有活動遲鈍、上灘現象,發現異常及時調整管理措施。
(2)清除護理:及時清除殘草殘餌,保持水體清潔;水草過多要稀疏、過少要添加,保持一定的水草比例,以調控池塘環境,保證河蟹正常生長。
(3)增氧除害:生長季節晴天中午經常進行增氧及加換水1~3小時,溶氧保持5毫克/升以上;氨氮及亞硝酸鹽分別控制在0.2~0.5毫克/升、0.05~0.1毫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