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綠茶栽培技術注意事項

   日期:2016-05-25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38    
種植一片高產量的綠茶樹,不僅需要適宜的地區,同事在種植時也需要一定的技術。下面是小編為您列舉出的綠茶栽培技術注意事項:
 
  一、注意引進品種的適應性能
 
  不同綠茶品種有不同的最適生態條件,其中最主要的是氣溫。如果引進地區的生態條件超出了品種的最適范圍,良種就不能充分表現其優良性狀,使引種失敗而造成損失。一般來說,引進地區與良種原產地的地理位置和緯度盡可能相近,并選用抗寒性強、適應能力強的品種,這樣引種比較容易成功。
 
  1、要考慮品種適制性
 
  茶樹不同品種的芽葉外部形態特性及化學成分含量與比例不同,制成茶葉外形和內質特點也有差別,各個品種都有特定的適制性,在名優綠茶產區引進的品種應盡量選擇具有芽葉小、發芽密、芽頭壯、早生、抗寒性強等特性,生產毛峰類名優茶宜采用芽葉茸毛多、色澤綠的品種,而制作龍井、旗槍類茶葉,則需茸毛較少的品種。
 
  2、做好多品種合理搭配
 
  在一個生產單位中將不同發芽期和不同特性的品種按一定比例搭配種植,這種栽培方式可提高茶葉品質,顯著增加經濟效益。品種的搭配首先可按發芽期的早、中、晚搭配,以利于錯開春茶開采期;其次不同品種的品質各有特色,適制的茶類也不盡相同,按品種的品質進行合理搭配,可以取長補短,提高品質;第三,種植單一的無性系品種容易遭受病蟲害和氣象災害的危害。綜合來說,一般就品種的萌芽期來說,特早生品種占40%,早生品種、中生品種各占30%左右,這樣結構比較合理。
 
  3、要選擇合適的引種季節
 
  一般地說要與引入地的雨季相一致,在雨季前夕或開始時引種,容易成功。一般北方地區適宜在氣溫適中的秋末冬初(10月底—11月初)或氣溫逐漸回升,雨水逐漸增多的春季(3月—4月)引種。
 
  4、要做好苗木調運
 
  苗木在運輸前要做好產地危險性病蟲害的檢疫工作;途中要防止日曬風吹,最好使用專車運輸,在苗木上覆以稻草和蓬布防日曬風吹;長途運輸時,苗木根部還要用黃泥水漿沾根或填充苔蘚、地衣等物保濕。此外,苗木到達目的地后應及時移栽,盡量縮短自起苗到移栽完畢的時間,以保證成活。
 
  二、綠茶種植技術
 
  確定合理種植規格以中小葉種栽培為主的地區,主要有單條栽和雙條栽兩種。
 
  1、單條栽:一般的種植行距1.3-1.5米,叢距25-33厘米,每叢種植2-3株,每畝用苗2500-4000株。在氣溫較低或海拔較高的茶區,行距可適當縮小到1.2-1.3米,叢距縮小到20厘米左右。
 
  2、雙條栽:在單條栽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種植方式,每2條以30厘米的小行距相鄰種植,大行距為1.5m,叢距為25-33厘米,每叢種植2-3株,每畝用苗4000-6000株。與單條栽相比,雙條栽具有成園和投產較快但同時保持了日后生產管理的便利性,目前已逐漸成為北方中小種地區主要的處植方式。
 
  三、種前整地與施基肥
 
  茶樹能不能快速成園及成園后持續高產,首先是以種前深墾、種前基肥來決定的;種前深墾既加深了土層,直接為茶樹根系擴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又能促進土壤進行一系列的理化變化,提高蓄水保肥能力,為茶樹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水、肥、氣、熱條件;深墾結合施入一定量的有機肥料作為基肥,更能發揮深墾的作用。
 
  種前未曾深墾的必須重行深墾,已經深墾的,則開溝施入基肥,按快速成園的要求,應有大量的土雜肥或廄肥等有機肥料和一定數量的磷肥,分層施入作基肥。生產實踐中的種前基肥用量相差較大,按大多數豐產栽培經驗,種前以土雜肥為基肥應不少于15-25噸,磷肥50-100公斤,結合深墾,分層施于種植溝中。平整地面后,按規定行距,開種植溝
 
  四、茶籽直播
 
  1、播種時間:南方地區11月底至次年3月均可播種,而北方地區則因土壤封凍,宜在3月中下旬播種,一般不要延遲到4月中旬以后播種。春播時應注意保管好茶籽,要保持適當的含水率,防止微生物污染和鼠、蟲害。適宜的保存溫度為5-7度和60%-65%的相對濕度。
 
  2、層積催芽:催芽可達到提早出土和提高出苗率的效果。將浸水飽和的茶籽和濕潤的沙子按一層沙子一層茶籽堆藏,沙堆不要高于60cm,否則透氣性差,容易漚爛茶籽。堆藏20天左右,隨時檢查茶籽發芽情況,待一半的茶籽露出胚根時就可播種。
 
  3、播種密度和深度:整好地以后,開好種植溝,澆足水。采用條式等距離穴播,株距25-35cm,每穴3-5粒左右,播種深度3-5厘米,覆好土。
 
  4、加強苗期管理:主要有及時除草、抗旱、防凍、施肥和病蟲害防治等工作。
 
  五、苗木移栽
 
  1、移栽時期:田間圃地育成的茶苗,要選擇茶苗地上部處于休眠時期進行移栽,有利于茶苗成活。同時,還應該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避免在干旱和嚴寒時期移栽。根據我國茶區的氣候與生產情況,移栽可在秋末冬初或早春時進行。秋末冬初移栽有利于茶苗的成活,這是由于此時地上部雖然已經停止生長,而根系生長還在繼續,茶苗越冬后,根系在翌年春天可較早進入正常生長。但是在冬季干旱或冰凍嚴重的地區,以選在春初進行較好,這時溫度低、雨水足,栽后澆水數量和次數都可減少。
 
  2、移栽技術:茶苗移栽前,先要在待種植的茶園內開好溝,溝深35cm左右,施下底肥,然后選擇無風的陰天起苗定植。實生苗的主根太長,可以剪短些;扦插苗在取苗前一天要澆濕圃地,以減少取根苗時傷根。從外地調運的茶苗,要注意包裝與通氣,并澆水提高其成活率。也可用黃泥漿沾茶根來提高茶苗的成活率。茶根在土中力求舒展,然后覆土踩緊,防止上緊下松,使泥土與茶根密切結合。移栽后若連續晴天,一般隔3-5天澆水一次,每次澆水要澆透,使根部土壤全部濕潤。
 
  3、做好保苗、補苗工作:茶苗移栽后,一般生長幼弱,根系淺,抗旱力差,因此要做好護苗工作。一般可采用鋪草或淺耕來提高抗旱能力,以采用鋪草防旱效果較好,比未鋪草覆蓋的茶園茶苗成活率提高20%以上。如果有缺苗的地方,應該及時補苗,必須是同齡茶苗,一般就地間苗補缺,或用“備用苗”補缺。補缺的方法和補后的管理,與移栽茶苗一樣。
 
  4、及時防治病蟲害:幼齡茶園由于苗木移栽前后生態環境改變,加上初期苗木生長勢較弱,對病、蟲的抵抗力不強,因此應加強病蟲害防治。這在以后的病蟲害防治中詳解。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