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稻瘟病的發病特點及其防治

   日期:2016-05-24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13    
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整個生育期都可發病,其發病輕重則因年份、地域而異。 

    一、發病類型及癥狀 

    根據發病的時間和受侵害部位不同,稻瘟病可分苗瘟、葉瘟、節瘟、穗頸瘟、枝梗瘟、粒瘟。由于我省寒地稻區春季氣溫低,故基本上不發生苗瘟。 

    1、節瘟節瘟多在穗頸下第二節上發生,初生暗褐色小點,以后呈一并狀擴展到整個節部變黑褐色,病節凹陷,易發生倒折,影響水分和氧料的運輸,以致穗部早枯,不能正常灌漿結實,籽粒不飽滿,千粒重偏低。早期發生節瘟,會導致白穗現象,病節部常產生灰綠色霉層。發病時期7月下旬到8月上旬。 

    2、穗頸瘟和枝梗瘟穗頸瘟和枝梗瘟發生在穗頸、穗軸和枝梗上。初為水漬狀暗褐色斑點,后漸為環狀向上下擴展,最后變成黑褐色。早期侵害的稻穗常造成白穗,晚期受害時籽粒不飽滿造成秕谷,影響產量,如遇陰雨及陰濕天氣,危害更加嚴重。多發病于7月下旬到8月末。 

    二、發病因素 

    稻瘟病的發生和流行不僅同水稻品種有關,還受氣象條件和栽培管理技術等外界環境影響。 

    1、氣象條件影響稻瘟病流行的氣象因素,最主要的是溫度和濕度,其次是光和風。溫度主要影響稻瘟病菌的生長發育,濕度則影響病菌孢子的形成、萌發和侵入,兩者相互關系。一般適溫(20~30℃)范圍內除雨或持續高溫(田間濕度在90%以上)的情況下,出現時晴時或早晚霧濃露重,最利于病菌的繁殖,往往引起穗頸瘟的大面積發生。 

    2、栽培管理栽培管理技術與稻瘟病的發生有密切關系,其中以施肥和灌溉最為關鍵。氮肥施用過多或過遲,稻株自徒長,葉色濃黑,貪青晚熟,削弱了水稻的抗性,常誘致病害嚴重發生。 

    3、品種的抗性水稻品種的抗病力強弱,對發病程度關系很大,不同水稻品種的抗性相當懸殊。 

    三、防治措施 

    稻瘟病的防治應以選育和推廣高產、優質、抗病品種為基礎,切實抓好以肥水管理為主的栽培措施,盡可能消滅越冬菌源,科學合理地藥物防治。 

    1、選用適當熟期的抗病良種 目前我省抗病較強的品種有92~188、墾稻12號、墾稻11號、哈220等。選擇水稻品種時應注意,同一抗病品種不能連續種植,要有計劃地引進、更換水稻品種。

    2、加強栽培管理首先,稻種要進行藥物消毒滅菌,旱育稀植,培育無病壯秧。其次,在本田整地時消滅越冬菌源,處理病谷、病草、消滅傳染源。再次,科學管理肥水,合理施肥管水,既可改善環境條件,控制病菌的繁殖和侵染,又可使水稻生長健壯,提高抗病性,獲得高產穩產。施肥原則是: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中后期看苗看天氣看田巧施肥,增施磷鉀肥,勤噴葉面肥。管水辦法是:前期實行科學輪灌,以水調肥,淺水勤灌,以水增溫。分孽結束結合烤田做到促控結合。孕穗期采取深水護胎,足水抽穗。后期干干濕濕,養根保葉。 

    3、藥物防治 (1)葉瘟:7月中旬使用三環唑或富士一號,每畝施用75%三環唑15~20克,兌水60~75升噴霧,病害嚴重地塊隔7~10天二次施藥。(2)防治穗頸瘟和節瘟。在始穗期和齊穗期每畝地用40%富士一號100毫升+米醋100克,兌水20公斤均勻噴霧。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